
襄樊来自高新区近年从产业规模、集群建设发展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令人满意。襄樊高新区是襄樊工业经济的半壁江山,襄樊会继续重视并支持高新区的发展,培育高新企业这种市场主体星丰够案斯也是襄樊市委市政府的一个重要工作。
- 中文名称 襄樊高新区
- 创建时间 1992年11月9日
- 地址 襄阳市区北部
- 控制面积 96平方公里
高新区简介
20世纪90年代,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人类社会迈入了知识经济时代,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将决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兴衰存亡。顺应这一历史潮流,1992年11月9日,经国务院批准,在古代兵家必争之地湖北省襄阳市,诞生了一个创业者的家园、一片高新技术产业成长的沃土,这就是国家级襄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XiangFan Hi-Tec Developme来自nt Zone)。

为了充分发挥优势,整合资源,提升竞争力,使开发区成为推动襄阳经济社会发展和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的重要增长极,2005年2月20日,经湖北省委、省政府批准,襄阳市委、市政府决定,将原襄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XiangFan Hi-Tec Development 360百科Zone)与襄阳汽车产业经济技术开发区合并,组建新的襄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XiangFan Hi-Tec Development Zone杂集)(以下简称襄阳高新区)。襄阳高新区从此开始步入加速发展的快车道。
发展历程
襄阳高新区位于襄阳市区北部,纵贯油坊岗东风公司襄阳基地,毗邻襄阳火车站和飞机场;316国道、207国道穿境而过,魏樊、孝襄、汉十、襄荆四条高速公路在区内交汇,区位十分优越。辖区控制面积96平方公里,辖区总人口12.33万人,政策区面积7.5平方公里,城区规划面积29.41平方公里,建区面积17平方公里,是襄阳市1995-2010年城市发展总体规划中的中心区域,也是我国汽车工业、军工快式众往我陈读企业的聚集地和鄂、豫、渝、陕毗邻地区技术、智甚才型婷夜死力最密集地区。

建区13年来,襄阳高新区秉承"实现产业化、发展高科技"的发展理念,坚持"项目兴区"、"科技强区"战略,不断创新管理服务体制,优化运行机制,完善"亲商、安商、富商"政策,不断改善七当投资环境,引进了一大批符合产业政策的项目。目前冷列观,区内注册企业已达970家,其中工业企业350家,规模以上的企业73家,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企业15担乎诉8家,经省科技厅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149家,美国康明斯、法国标志雪铁龙、日本日产、台湾裕隆等一批国际知名品牌在高新区落户。聚合了全市8家军转民大中型科技型企业和"东风汽车"、"东风仪表"、"湖北新华光"、"中航精机"等4家上市公司,初步形成了"两大园区、三大基地"的双产业格局,即以汽车产业杀鸡故货营措伯为主体的汽车工业园区,以军工机电、高科技产业为主体的高新技术园区;以东风汽车公司襄阳基地为龙头的汽车整车、动力、研发及零部件产业基地,以湖北新华高矿右待绍古合汉真光信息材料股份公司为龙头的全国最大的特种光学玻璃研发、生产基地,以航啊宇救生设备有限公司为主体的全国最大的航空救生装备研究、设计、实行构型入底验和制造基地。
2005年,高新区实现GDP 82亿元,同比增长57.7%;实现工业总核使财每静占产值307亿元,同比增长79.6%;实现工业增加值76.8亿元,同比增长56%;实现营业总收入方房素微拿弦打262.6亿元,同比增长409%;实现自营出口创汇3000万美元,同比增长55%;实现全口径税收23亿元,同比增长98.3%;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0亿元。全年绍待属天更次富社才共引进、储备各类项目78头言曾育宜个,总投资41.6亿元。其中武坚干曾翻板取药支既对,投资亿元以上的工业项目12个首月乎校政道, 5000万元至1亿元的杆影知字突思皇项目16个,1000万元至5000万元项目14个。在这些项目中,有外资项目20个,汽车产业项目27个,高新技术项目18个,产业特色进一步凸现。
远景规划
近期目标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襄阳高新区目织名含亚销流巴强完前正在着手编制"十一五"发展规划,其指导思想是:大力实施"创新立区、项目兴区、工业强区、开放活区"的总体战略和"占据高端来自、扩展领域、延伸配套、望集群发展"的发展360百科思路,依托"一区两园"发展平台,形成以汽车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以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航空航天和新能源、高效节能产业为重点,以现代服务业为配套的"两业为主、多元推进"的产业发展格局,加速扩张、全力追赶,不求最大、但求更好,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将高新区建成引成哥容没批台国内具有较大影响、较强实力、特色鲜明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力争处于全国既同类城市高新区的领先地位,跻身国家级高新区中上游水平。
产业布局
按照"发挥优势,突出特色,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总体思路,在产业规划的指导下,合理安排产业布局,以两个园区为平台,以邓城大道为轴线,突出重点,布局产业。即在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重点发展"总部经济",集中布局公司装减信总部、研发中心、军工机电产业以及高档商务配套设施,支持发展社会中介服务业,原则上不再摆放新的工业项目,尤其是汽车工业项目;在原汽车产业开发区发展各类工业项目,重点是汽车整车及其配套零部件项目;以连接两大园区的邓城大道为轴线条延权学煤静答纪客,大力发展商贸、物流、第三产业。
近期目标
"十一五"期间,襄阳高新区的总体目标是:保持经济高速增长,增强带动全市文移取座既经济发展的实力;优化产业结构,使具有鲜明特色的支柱产业竞争力明显增强,初步培育形成新的产业增日把油景神跳设民长点;研发并产业化一批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技术创新互办材害真思成果,发展一批具有较高市场份额酒语吸很证的高新技术产品,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高技术企业群体;基本完成高新区现有政策区开发建设,重构整体空间布局;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块考终食形成孵化器、重点产业、产业群"三位一体"的操题越侵白商体功园区发展体系。总体上讲,用五年时间完成高新区整合后的"二次创业",奠定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的坚实基础。
工作重点
汽车产业
支持东风发展既是重要的经济任务声冷学弦,又是光荣的政治任务,全区上下将牢固树立"服务东风无小支迅跟事"的理念,把支持服务机东风加快发展摆在全区工掉支的参都属条衣作的首要位置,支持东应子强破军认马风做大做强。
园区建设
提升产业聚集度。建设工业园区是提高产业聚集度的必由之路。园区建设者们决心奋起直追,重点突破基础设施瓶颈制约,为入园项目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招商引资
。切实提高招商引资工作质量,变"招商"为"择商",变"大路被观表并关状高跳测招商"为"招大商"。发挥产业群优势,在高新工业园重点引进公司总部、研发中心、采购配送中心和销售中心,建设成为大型企业的总部或区域性中心、相应的研发机构及技术中心;汽车工业园建成以汽车制造及零部件为主的加工制造基地、工业集聚区和重点发展区,加快汽车产业发展步伐。
科技创新
积极扩大孵化场所,增加孵化设施,提高孵化质量和效益。鼓励重点企业建立技术中心,创建以骨干企业为主体的创新创业体系,提高企业的造血功能和自我发展的能力。支持专利技术产业化,打造知名品牌,切实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采取官、产、学、研运作机制,促进产学研联合,提高技术研发的成功率和速度。拓宽投融资渠道,建立政府引导,带动全社会参与的多渠道、多元化的高新技术投融资体制,引导企业实施新产品试制项目和产业化。
土地报批
加大工业用地报批力度,将两个批次用地指标全部拿回使用;大力盘活存量闲置土地,对征而不用的土地依法收回;全面启动对名城路、园林路两侧项目建设;加大资金清欠和争取金融机构贷款的力度,为报批土地积极筹措资金。
创新学习
以创建学习型机关活动为突破口,重点强化"四学":即学外语、学电脑、学法律、学业务,加强电子政务工作,在机关大力推行办公自动化,加快多媒体会议室和网站建设,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努力做到服务企业讲诚信,维护团结树正气,勇于奉献促发展。
投资环境
着力构建经济发展的"绿灯区"。按照"以人为本"的理念,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营造良好的治安环境;着力整治"三乱"等污染经济环境的行为,营造良好的经济环境;全面贯彻落实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服务承诺制和政务公开制,营造良好的服务环境;建立长效管理机制,营造良好的城市环境;政务公开,依法行政,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党风廉政
为经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障。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重点抓好先进性教育活动,巩固活动成果,突出活动效果。;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加大源头治腐工作力度,进一步完善党工委议事和决策机制,切实做到科学施政、民主执政、依法行政、清廉理政。
和谐高新
全面推进各项社会事业。按照市委构建"和谐襄阳"的要求,认真做好各项社会事业,着力营造"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高新"。
发展前景
以2005年8月全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工作会议为标志,襄阳高新区已全面步入"二次创业"的新时期。襄阳高新区以其鲜明的产业特色和强劲的发展势头,被市委、市政府列入"十一五"期间市域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新技术、新产业、新体制、新形象构建了以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为己任的襄阳高新区。她像大海上一轮喷薄欲出的红日,必将撑起一片亮丽的天空。
区位优势
襄樊位于湖北省西北部,汉水中游,由南北对峙,夹汉江而竞秀的古城襄阳和主埠樊城组成。现辖4个县,3个市,2个城区和3个开发区,他们是:襄阳县、枣阳市、宜城市、南漳县、保康县、谷城县、老河口、襄城区、樊城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汽车产业开发区和鱼梁洲生态旅游开发区。总面积1.97万平方公里,总人口540万。
襄樊高新区是鄂西北地区最大的经济、商贸、金融、科教中心。全市现有历空文物保护单位111处。楚国文学家宋玉,汉光武帝刘秀,三国时期政治军事家诸葛亮,唐代大诗人孟浩然宋代书画家米蒂等,都在此留下了光辉的足迹。
襄樊高新区所位于的襄樊山青水秀,风景优美,名胜很多驰名中外的襄阳台隆中、鹿门寺、古城墙、四季如春的南国避暑山庄薤山等,不仅历代文人雅士流连往返,而且吸引了当今越来越多的中外游人。
襄樊素有"南船北马"、"七省通衢之称。一条汉江,二座飞机场,三条铁路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畅通无阻的邮电通讯使襄樊离世界越来越近。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自然资源,门类齐全的工业基础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奠定和巩固了襄樊作为鄂、豫、川、陕毗邻地区30万平方公里经济中心的地位。襄樊农业正向着产业化方间迅猛推进;工业已形成了以汽车、纺织、服装、轻工、化工、建材、机电工业为主体的工业体系。
改革开放以来,襄樊高新区经济发展突飞猛进,对外贸易日新月异。随着襄樊海关的设立,铁路二类口岸的开通,加上原有的商检、银行等对外贸易服务部门,使得襄樊的对外贸易环境日臻完善。目前空市拥有各类外经贸定业68家,其中:国有专业外贸进出口公司13家、自营进出口生产企业48家、科研院所3家、外经企业3家、商贸企业1家。自1988年开展自营进出口业务以来,累计出口供货200亿元,累计自营出口创汇6亿美元。全市出口商品已发展到13个大类、300多个品种,涌现出了一批年出口额过百万美元的拳头产品:芝麻、活大猪、活牛、猪肠衣、香菇、黑木耳、中药材、印花布、工作服、礼仪手套、维生素B1、轴承、集装箱角件、盆属硅、黑铁丝、工艺柳制品等,产品远销欧、美、日等50多个国家或地区。一大批出口骨干企业正发挥着龙头作用,襄樊市国际贸易公司、机械、粮油、土畜产进出口公司、湖北化纤、襄棉集团、华中制药、襄阳轴承、襄阳服装实业,谷城金洋、谷城精铸等进出口企业的年出口贸易额已超过百万美元。
襄樊高新区奉行"平等合作、真诚互利"的宗旨,热忱欢迎海内外客商前来考察观光,治谈贸易,投资兴业,并借天下英杰之力,共创美好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