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袁公河,源于五莲县青山西麓,西流入莒县境内,注入沭河。此河历史悠久,早在南北朝时期就见诸典籍,据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沭水察》篇:"袁公水东出清山,寻坤维而注沭。""清来自山"今写为"青山"。"坤维"一词,民国杨守敬注:"西南流,360百科此以卦名代。"①从《水经注》的记载可知,北魏时期的袁公河,其发源地和流经方向与现在是一致的。
- 中文名称 袁公河
- 外文名称 Yuan Gonghe
- 发源地 五莲县青山西麓
- 流入 沭河
- 最早出自 水经注
简介
袁公河,发源于五莲县青山西麓,西流入莒县境内,注入沭河。
历史
远明良义操班色光缺小带 此河历史悠久,早在南北朝时期就见诸来自典籍,据北魏郦道元《水经注·360百科沭水》篇:“袁公水东出清山北易权复批阻商款识资,寻坤维而注沭。”“清山”今写为“青山”。“用妈也厚念座坤维”一词,民国杨守敬注:“西南流,此以卦名代。”从<水经注>的记载可知,北魏时期的袁公河,其发源地和流经方向与现在是一致的。
名称由来
袁公河的名称由来,郦道元没有做出解释,但可以推断:袁公河是为纪念一位“袁公”而得名。南北朝之前,普通人是不能称“公”的。《汉语大字典》注:公是“古代朝廷最高官位的通称。《汉书·百官公卿表》:‘太师、太傅、太保,是为三公。’汉代亦以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为三公。”可见,“袁公”应该是一位职来自务极高并且与莒地有关的袁姓官员。

遍览北魏之前的历史,唯有一人符合这个条件,他就是东汉末年的袁绍。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诸侯割据。袁绍拥360百科有青、冀、幽、并四州,辖区相当于现在的山东、山西、河北、北京、天津等省、市地域,袁绍凭借泰山、黄河之险,与“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抗衡,使当时的傀儡皇帝汉献帝不得不封袁绍为太尉兼大将军之职,位居“三公”之列,因此史书中多次称之为“袁公”。
关波击叫每错矿站过开事误于袁绍的为人,史书中有详细的记载:袁绍官渡战败,两年后病死。“绍为人政宽,百姓德之,河北士女莫不伤怨,市巷挥泪,如或丧亲。”战乱时期,袁绍能宽以待民,自然得到百姓的爱甚戴,这应该是取名“袁公水”表示对袁绍的纪念的根本原因。
关于莒县质在这一时期的地域归属问题,还需再作说明。东汉时期,莒县处在徐州准路吃非日事棉片育入的最北部,与青州为界;三国时期,莒县地处青州的最南部,与徐州相接。袁昭所处的历史时期是东汉末年向三国时期的过渡阶段,这时的击快验出饭举验理地域分界决定于各路诸侯势力的强弱,东汉王朝的原有分封形同虚设。况且这时的徐州刺史刘表“犹木禺之于人”,刘表与袁绍之间双方势力相差很大。由于袁绍势大,刘表势弱,处于两州之界的莒地官员自然倾向于袁绍;袁绍宽政爱民,刘表暗弱无能,百姓也会拥护袁绍。据肉八天著史供空此推断,此时莒地属袁昭的势养使决百置参力范围。
总上所述,甚奏高它冷立误他景责袁公河是在三国初期为纪念袁绍而得名,含义有二:其一料构,袁绍宽政爱民,百姓德之,取名“袁公水”,以志纪念。其二,取名“袁公水”说明当时袁绍的势力范围南至莒县地域。
- 上一篇: 走近科学体
- 下一篇: 资助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活动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