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芙蓉花叶是锦葵科植物木芙蓉的叶片,生于夏秋二季,可做药材。夏、秋二季,剪下叶片,晒干。须经常复晒,存放干燥通风处怀。
- 中文名 芙蓉花叶
- 生于 夏秋二季
- 性味 辛,平
- 用法与用量 外用:研末调敷或捣敷
形态特征
干燥叶片,有叶柄,粗约0.3厘米,黄褐色;叶片大形,常折叠,叶面灰护波距口销后年识华心绿色,叶背淡绿色,脉隆起,枝灰色星状毛。
生长环境
生于夏秋二季。
主要价值

性味
来自性味:辛,平。

①《本草图经》:"味辛,平,无毒。"
②360百科《纲目》:"微辛,平,无毒。"
归经
《玉揪药解》:"入手太阴肺、足厥阴肝经。"
功用主治
凉血,解毒,消肿,止痛。治痈疽焮肿,缠身蛇丹,烫伤,目赤肿痛唱原,跌打损伤。

①《本草图经》:"敷贴肿毒。"
②《滇南本草》:"可箍疮出头。"
③《纲目》:"清肺凉血,散热解毒。治一切大小痈疽肿毒恶疮,消肿排脓止痛。"
④《玉楸药解》:"清风泄热,凉血消肿。"
⑤《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术怀国:"外用接骨。"
用法与用量
外用:研末调敷或捣敷。
选方
①治阳疮肿疡,根脚散志牛什答漫:五倍子一两(微炒),生大黄四钱,秋芙蓉叶六钱。醋士转岁一钟入杓内熬滚,投药末搅匀,敷患上留顶,以纸盖之,干则以醋扫之。一方加寒食面五钱。阴疽以及皮色不变、脓肿无头者,不可敷。(《疡医大全》吴氏铁箍散)

②治阳疮红焮,收根束毒:芙蓉叶(秋采)六钱,榆面二两,生大黄五钱,皮硝一两。研细,葱汁、童便调敷留顶,不特收束根脚,初起敷之可消。(《疡医大全》芙蓉膏)
③治痈疽肿毒操钢盟术名概:重阳前取芙蓉叶(研末),端午前取苍耳(烧存性,研末)等分,蜜水调涂四围,其毒自不走散。(《简便良方》铁井阑)

④治缠身蛇丹(带状疱疹):木芙蓉鲜叶,阴干研末,调米浆涂抹患处。(《福建中草药》)
⑤治汤火灼疮:油调荚蓉末敷。(《奇效宪象士型宣括距良方》)
⑥治赤眼肿痛:荚蓉叶末,水和,贴太阳穴。(《飞鸿集》清凉膏)
⑦治小儿患锁喉:芙蓉叶捣汁,和鸡蛋煎成小块,贴囟门及肚脐。(《岭南采药录》)
⑧治久咳羸弱:九尖拒霜叶为末,以鱼鲊蘸食。(《世医·得效方》)
⑨治偏坠作痛:芙蓉叶、黄柏各二钱。为末,以木鳖境刘富探肥把混照子仁一个,磨醋调涂阴囊。(《简便单方》)
⑩治小儿惊风肚痛及农销速阶举式答满政复英急惊风:木芙蓉嫩叶特各,捣烂,和入鸡蛋煎熟作饼,贴生艺儿脐上,冷则随换。(《岭南采药录》)
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①治疗局部化脓性感染
取木芙蓉叶、花晒干,研石头搞听田粉过筛,加凡士林调制成1:4软膏,外敷患处(已溃者敷四周);亦可制成纱条用作疮口引流。每日或隔日换药1次。治疗疖、痈、蜂窝织炎、乳腺炎、深部脓肿等外科感染,早期能消肿、束太合欢村华吗织思止痛、促进吸收,中晚期可加速局限,破溃排脓。应用过程中者觉婷垂急未发现有中毒、局部皮炎或其他并发症。
②治疗烫伤
零算密目力至益假江 用木芙蓉叶1斤(鲜叶加倍)犯货席缺认叶逐表响安,加凡士林2斤,文火煎熬至叶枯焦,过滤去渣,摊于消毒敷料上,或制成芙蓉叶膏纱布外敷,每日换药1次。治疗133例,烫伤面积最小为1%,最大为30%西异,多数为Ⅰ~Ⅱ°。除少数患者由于感染等原因配合其他中草药及抗菌素治疗外,均单用外敷。治疗时间最屋祖月货啊短3天,最长68天。芙蓉膏岁持强对烫伤具有收敛作用,能促使创面渗出液吸收,分泌物减少;用药后局部凉爽舒适、能迅速止痛。创面愈合很少瘢痕,无副作用。

③治疗流行性腮腺炎
取芙蓉叶晒干粉碎,过80号筛,将细粉用鸡蛋清调匀,涂于油纸上,贴于患处,外用纱布覆盖固定。每日换药2次,直至肿消。经治16例,用药后平均2~3天体温降至正常,4~6天肿胀消退;并发睾丸炎3例,平均10天治愈。平均住院7.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