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啦资源网 http://www.fangdala.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赤红山椒鸟

2023-03-09 10:31:14 暂无评论 百科资料

赤红山椒鸟(学名:Pericrocotus flammeus)为山椒鸟科山椒鸟属的鸟类,俗名红十字鸟、朱红山椒鸟。雄鸟红色,雌鸟黄色。分布于印度沿喜马拉雅山脉至中南半岛、印度尼西亚、菲律宾以及中国大陆的西藏、云南、福建、湖南、广西、广东、海南等地,一般生活于海拔约2100米以下的山地和平原的雨林、季雨林、次生阔叶林以及也见于松林、稀树草地或开垦的耕地量等

  • 中文名 赤红山椒鸟
  • 拉丁学名 Pericrocotus flammeus
  • 界 动物界
  • 目 雀形目
  • 亚目 鸣禽亚目

外形特征

  体型略大(19厘米)而东力沙际套色彩浓艳的山椒鸟。

赤红山椒鸟

  雄鸟整个头、颈、背、肩和翅来自上小覆羽辉黑色,腰和尾上覆羽以及整个下体朱红色或橙红色,有的仅腹和尾下覆羽或多或少缀有橙色。翅上大覆羽几全为朱红色。初级覆羽黑色,宪测聚配小六初级飞羽亦为黑色,除第一、二枚或第一、二、三枚初360百科级飞羽外,其余初级飞羽基部具一宽阔的朱红色带斑,横跨在这些初级飞羽的基部,次级飞羽黑色,最内侧次级飞羽外翈具朱红色椭圆形斑,从而在翅上形成两道互不相连的红色翅斑。中央尾羽黑色,外翈先端朱红防最获犯算变久液格色,有时内翈尖端亦为红色,其余尾羽朱红色,仅羽基黑色。下体胸以上黑色,胸以下朱红色,翼缘和翼下覆羽橙红色。

  雌鸟前额、头顶前部和一短窄的眉纹深黄色,头顶前部往后逐渐变灰,头顶后部、枕、后颈、背、肩褐灰色或灰,翅上小覆羽亦为褐灰或灰色、但常常缀有橄榄黄绿色。腰和尾上覆仍烈质念铁又状羽橄榄黄色,或黄色而缀绿色。翅上大覆羽黑色具黄色端斑。飞羽黑色,除第一、二枚或第一、二、三枚初级飞羽外,所有初级飞级基部都具有黄色斑,次级飞羽黑色、基部亦具黄色斑,最内侧次级飞羽外翈还具黄色椭圆形斑,从而在翅上也形成两道翅斑。中央一对尾羽黑色,次一对亦为黑色,内翈端部和外翈先端大部为黄色,其余尾羽仅基部黑色其余部黄色。眼图合先灰黑色,眼后稍淡,眼下、颊、耳羽黄色。颈侧和花行而且始整个下体黄色或亮黄色,胸部较浓著,体侧有时沾橄榄绿色。虹膜红褐色或棕色,嘴、脚黑色。

栖息环境

  通常营巢于茂密森林中乔木上,也在小树上营巢。巢呈浅杯状,主要用细草茎、细草根、松针等材银构少血齐天么说端赵液料构成,巢外壁还用蛛网网一些苔哪着沉哥空娘讲苦聚措藓和地衣,使巢的颜色和营巢的树干一致,远处看来,好像仅办斯清具扩精持课志裂线是枝干上的一些苔知力合在祖造府倒藓。巢距地高3m以上。每窝产卵2-4枚。卵天蓝色或海绿色、被有暗褐色斑上力留士巴缩苗广白加点,卵的大小为20-23mm×16-17mm。

红山椒鸟

生活习性

  除繁殖期成对活动外,其他时候多成群活动,冬季有时集成数十只的大群,有时亦见与灰喉山椒鸟、粉红山椒鸟混群活动。造武广种元沿性活泼,常成群分散活动在树冠层,很少停息。当从一棵向另一树转移时,常由一来自鸟领头先飞,其余相继跟着飞走,常边飞边360百科叫,叫声单调尖细。觅军效普丰展被矿富食在树冠层枝叶间或树枝上,便景镇胡思差春婷把也在空中飞翔捕食。

赤红山椒鸟

  主要以昆虫为食,所吃食物亦主要为甲虫、蝗虫全包突朝协系局服、铜绿金龟甲、蝽象、蝉等昆育异距李某提乙米虫,偶尔也吃少量诉般诗农坚步植物种子。

分布范围

  在中国主要分布于西藏东南部,往东经云南、贵州、广西、广东、福建、江西和湖南南部和海南岛等地。

赤红山椒鸟分布图

  主要分布于印度、斯里兰卡、孟加拉国、缅甸、越南、老挝、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等地。

繁殖方式

  通常营巢于茂密森林中乔木上,也在小树上营巢。巢呈浅杯状,主要用细草茎、细草等卫根、松针等材料构成,巢外壁还用蛛网网一些苔藓和地衣,使巢的颜色和营巢的树干一致,远处看来,好像仅是枝干上的一些苔藓。巢距地高3m以上。每窝产卵2-4枚。卵天蓝色或海绿色、被有暗褐色斑点,卵的大小为20-23mm×16-17mm。

亚种分化

  赤红山椒鸟云南亚种(拉丁学名:Pericrocotus flammeus elegans)

  赤红山椒鸟华南亚种(拉丁学名:Pericrocotus flammeus fohkiensis)

  赤红山椒鸟海南亚种(拉丁学名:Peri哪火绍应虽儿笑crocotus flammeus fraterculus)

种群现状

  由于森林的砍伐样至留食乐八核,人口增加,以及山椒鸟艳丽的羽色而常遭致更多的捕猎,因而其分布面积和数量都明显减少。

保护级别

  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来川米助围留汽曲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低危(LC)。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