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天岩来自风景名胜区位于赣州城西北郊6.8公里处,面积为6平方公里,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风景旅游区。这里岩深谷邃,树木参天,丹崖绝壁,风景秀丽,是一处发育十分典型式右岁法请的丹霞地貌景区。因为"石峰环列如屏,巅有一窍通天"而360百科得名通天岩。
- 中文名 赣州通天岩
- 位于 赣州城西北郊
- 面积 6平方公里
- 地貌 丹霞地貌
- 所属类别 自然风景
景区简介
通天岩位于赣州市西北郊,距来自市区约10公里。360百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摩沙岩石山组成。多天然岩洞。其一岩洞顶有一窍,相传上可通天,故名。主要有通天岩、翠微岩、同心岩、忘归岩、广福寺、玉水池、一滴泉、玉岩亭、惜春亭和群玉阁等10多处景点。通天岩系我国南方古艺术宝库之一。它以江西最大的石龛造像群而著称。共有石龛279座,石刻造像359尊。石刻造像均为佛像神只,多属唐宋时期作品。这些造像神态各异,精致俊美,栩栩如生,是古石雕艺术中的瑰宝。通天岩现存古刻128品,居全省名山胜景古刻之首。 其题刻字体丰富,刻工精美,古石刻书法中的珍品。这里岩深谷邃,幽泉涓涓,古木参天,冬暖夏凉,为赣南游览和避暑胜地。
历史沿革

自唐代以来,风光旖旎的通天岩就被开创为石窟寺。至北宋时期,通天岩石唱统须静员江打窟造像的开创达到了高潮。尽管与我国众多的石窟比较,通天岩石窟造像的分布范围,石员呼判剂钟龛的体积、数量以及造像尺度、规模都不算大,但相对而言,它却是我国南方最大的一处讲器石窟,同时,它又是我国地理位置最南端的一处石窟群,因此,被誉为"江南第一石窟"。现保存着唐宋以来摩崖造像358尊,北宋至民国的题刻128品,是一座珍贵的石窟艺术宝库。
景拉处州场践轴排静春依区介绍
情苑
人间真情之兄弟情、夫妻情、同志情、恋情、爱情,情感交融你看,风动石的门楼来自,从风动、石动到心动、行动,乱府比板宣觉命浓空蛋轻将人间各种情在通天岩的情苑360百科里演绎出来。相伴着蓝天、白云和芳草,仰卧在草地上,尽情享受大自然的美脱唱积宗目用期法丽。"鸳鸯戏水"、"心心相印"、"丘比特神箭"、"情窦初开"等一组组生机勃勃的植物艺术造型带给您星星点点的回味任您陶醉、任你释怀和遐想。此外,在情苑绿草地上,9.99米高的滴水观音正接受天下众生们钱棉群实所镇育布的祈盼。
龙凤苑
龙凤苑与情判田护介帝会苑相连,这是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工作者曾在此采集过石斧、石锛、石镞和较多的料石及打制石坯后抛弃的石料残片,还有篮纹、绳纹等纹饰的印纹陶片。证明早在四千多年前,通天岩就已经有了人类的活动。
龙凤苑高坡处,儿剂认丝自抓践很坐落着高12.99米高的如意塔,塔上雕刻着"风调雨顺"四大开王。随着旅游深道政故故概简好目断调事业的发展,又建了生态迷品、喷水叠泉、嬉水旱泉、人生荟萃园、通天桂、百米长廊、十二生肖园等一批游乐休闲景点。
观心岩
进入景区山门,沿着总定粒加措吧接办青片石铺就的石径,踏汀步、绕水塘、登石级,穿线气红团圆夜喜却让迫黑过一条幽静的山谷,眼前豁然器烈责城丰试出现一僻静的洞窟。林木茂盛,道路崎岖,这就是明威岁呢放当类益代著名哲学家王阳明先生讲学之处。此处大洞套小洞。小洞内,阳明先生正在给其弟子陈九川、邹守波选正后社什官视扬裂游益讲授他的"致良知",要求学生强调自我修身,并断言"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乎吾心"、"心明就是天理",所以后人把他讲不之处叫"观心岩"。
王阳明又名王守仁,是浙江余姚人,明代著名的理学家。成认正德十一年(公元1516年),王阳明在赣州任缩政陈仍赣南巡抚,后官至南京兵部尚书。当时,王阳明在赣南平定"宸濠之乱"。闲遐之时,曾在观心岩结庐讲学,推做改太千样倒肉收邹守益等二十三人为弟子。木氧源免李怀持成展总请他在赣州讲学期间,为其发展宋明理学奠定了理论基础。
忘归岩
沿石级而行,山腰有一风化剥落形成的丹霞穿洞,盛夏时节,游人行至此处,但觉清风徐徐,疲惫顿消长殖英银穿啊,令人乐不思归,故数厂看板条题名为"忘归岩"。
在忘归岩左侧陡峭的山壁上有一品巨大的题刻,这品题刻高3.5米,宽2.3米,全文艺报6字,出自南宋李大正之手,气势磅礴,如日月行空.李大正是南宋福建建瓯人,与辛弃疾交往甚厚,曾在赣州任提点坑治一职(管铸造钱币的官)。
在整个忘归岩题刻中,要数明代理学家王阳明先生的这首五言诗最有价值了。这首诗是这样写的:"青山随地佳,岂必故园好,但得此身闲,尘寰亦蓬岛。西林日初暮,明月来何早,醉卧石床凉,洞云秋未扫。"它既写景也表达了王阳明先生的复杂的心理活动。
穿过忘归岩,眼前豁然开朗,满目翠色扑面而来,抬头仰望,但见峭壁凌空,在悬崖绝壁中,保存有题刻18品,十八罗汉像保存有6尊。大家看这一尊北宋时期的"送子罗汉",这尊左手支撑头部,右手托麒麟放于小腹部,左腿盘而右腿屈,是一尊能给人带来欢乐和喜庆的罗汉。
龙虎岩
龙虎岩是一处丹霞洞穴,和约一百米,因有金龙和双虎石雕而得名。这尊造像叫龙树王,他是大乘佛教中观学派的创始人,金龙和双虎是其护卫神。在他的左边刻着一条金龙,金龙的后身掩在石岩之中,前爪张开象在悠闲行走的样子。右边是两只白虎石雕,它们好象在龙树王身边玩耍嬉戏。整座雕像构成了一幅生动的《龙虎闲情嬉戏图》。在这组造像的旁边岩石上,刻着"同心岩"三个字,这是明代刘昭文题写的。当时他游通天岩,看到这组雕像后颇有感触,慨然题下了"同心岩"三字于岩石上,以表达自己忧国忧民的思想,希望朝廷上下官员不要"龙虎相斗"、"龙虎相争",要友好相处,同心协力,把国家治理好。另外山岩上这两尊降龙、伏虎罗汉像,同属于沿忘归岩一线的十八罗汉系列,都是宋代造像。龙虎岩也是通天岩景区中保存摩崖题刻最多的岩穴。共有历代名人题刻39品。其文体形式有题名、题记、诗词、造像记、吉祥文字等,其内容涉及政治、历史、宗教、文化等各个方面。是研究我国书法石刻艺术和地方历史的宝贵资料。其中有一篇游记是通天岩文字最多的题刻,全文406字。在这众多的题刻中,宋代陈世雄的题刻,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这篇游记作于南宋绍兴期间。其时,赣南山区多次发生农民起义,而这篇游记的前半部分,记述的就是朝廷派兵镇压发生在大余县境内的一次农民起义,其时间、地点、人物都确凿可信。这对于农民战争史和赣南地方史的研究,都是一份难得的史料。
明朝万历年间的唐邦佐,在通天岩留下了三品诗文,其书法艺术具有极高的造诣。他的手迹,是通天岩摩崖题刻中的艺术精品,其书法笔力沉雄刚健,气势飘逸洒脱,融诸家之长,无论是运笔、结构还是章法,都有独到之处。唐邦佐是浙江兰溪人,进士出身,因得罪权贵,被贬到赣州任通判,相当于幕僚顾问这类职务,是个闲职。此公虽才华横溢,但有一个坏毛病,就是自以为怀才不遇而目空一切,他在镌刻自己的作品时,往往是刻在比他官职大的人旁边,并将前人的题刻凿去,以发泄他的不满。这一点,自然要受到后人的指责。
通天岩
石窟的中心景区--通天岩了,这是一处天然环形山壁。
通天岩风景区包括古代石刻区和现代休闲区二部分。古代石刻区是景区的核心和精华部分,它主要是由观心岩、忘归岩、龙虎岩、通天岩、翠微岩等五个岩洞组成。
在通天岩的悬崖峭壁上,雕凿着8尊唐代的造像,是通天岩石窟最早的作品。你看这尊双手合十的观音造像,她头戴宝冠,面像丰圆,披垂肩,宝缯下垂,佩项圈臂钏,短璎珍,裙带穿环从腰际垂下,足踏莲台,虽经千年风雨剥蚀,仍栩栩如生,沈从文先生称其为价值连城。中科院专家宿白于1991年对通天岩石龛造像考察后曾作诗:"早刊菩萨像,晚补罗汉群,创始云晚唐,千古映赣江"。
在悬崖峭壁中,有一组石龛造像,佛主毗卢遮那(即大日如来)作禅定状,左边是骑狮的文殊菩萨,右边是骑象的普贤菩萨,他们面相方圆,神态庄严。由这组造像向两侧延伸的悬崖上刻有层层排列的浮雕五百罗汉像,体态自然,表情各异,形成拱卫格局,气势恢宏,是北宋中期的作品。这里,集中了佛国世界的精华,是佛教信徒们顶礼膜拜的场所。
南宋工部尚书胡榘(时任赣州知军)在《游通天岩》一诗中写道"万龛石佛坐观空,安用悬崖架梵宫;纵使风雷窒岩窦,此心元自与天通》。"说明通天岩早在唐、宋时期就佛龛遍布,香客不断。
广福禅林
在通天岩这一中心景区,还有依山而建的"广福禅林"、蒋介石打算关押张学良将军的"双桂堂"、苏东坡与阳孝本会谈的遗址"阳公祠"、"蒋经国避暑山房"等。
如今,广福禅林香客云集,前来祈福求愿的人络绎不绝。
在广福禅林的西侧,有一"阳公祠",原为"广福寺"禅房,为祭祀本地名人阳孝本而立为祠。
翠微岩
紧邻通天岩,是翠微岩,这里有宋代李大正所题"通天岩"三字。岩窟下,相传为宋代隐士阳孝本的隐居处。岩壁之上,刻有宋代虔州(赣州)知州林颜、丞相薄宗孟和阳孝本三人唱和的诗词。这里还有通天岩年代最早的一品题刻,它雕刻于熙宁六年(即1073年),距今己有九百余年历史了。位于翠微岩的大肚弥勒佛造像,其题材特异,完成于南宋,是通天岩摩崖造像的终曲。
到这里,古代石刻就游完了,我们可以一起对这些古代石窟艺术作一归纳。通天岩石窟的摩崖造像一共可分四级组,第一组是唐代末的8尊造像,位于通天岩与翠微岩相交处,这是开通天岩摩崖造像之先河。第二组是北宋中期在通天岩山岩上部开凿的五百罗汉拱卫毗卢遮那组群造像,规模宏大,气势恢宏,可惜只能隐约见其影子。第三组是北宋后期以明鉴和尚为主施造的单龛十八罗汉像,沿忘归岩、龙虎岩、通天岩、翠微岩一线分布,是通天岩摩崖造像的精华。第四组是南宋初年赣州城内居民朱氏施造的这尊大肚弥勒佛造像。而摩崖题刻,上起北宋,下至民国,900余年从未间断,最早的就是翠微岩上部正中这幅,时间为1073年,"莆阳陈进之率温陵林安节、杨子常、肖如晦、曾宝臣,熙宁癸丑孟春二十六日同来"。年代最晚就是忘归岩正面的"可归"两字,时间为1948年。
往前走,有两条路,一条是上山顶往东,到望江亭。另一条是一直往西,到现代休闲区。山巅的望江亭,明代叫"元武殿"(俗称"雷公殿")。1963年重建时,改成仿天坛形式的三层楼阁。1964年,我国著名戏剧家田汉视察赣州市,题为"群玉阁",游人登阁远眺,但见"赣江如带、群山若瓜、瓠蔓引烟、气迥薄隐",一派山川秀色,尽收眼底。

现代休闲区
从汉代灌婴筑城、晋代高琰迁城,到唐代卢光稠扩城,有唐代佛教禅宗高僧马祖、中国风水术的祖师杨筠松、历史上唯一到过赣州的皇室要人隆祜太后、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隐居通天岩二十余载的北宋名士阳孝本、散文名篇《爱莲说》的作者周敦颐、南宋抗金名将岳飞、赣州籍状元池梦鲤、明代理学大师王守仁、《菩萨蛮》的作者辛弃疾、《过零丁洋》作者文天祥……众多栩栩如生的造像映入你的眼帘,仿佛向你讲述着一部赣州的历史沿革,更加深了你热爱家乡的情感!
龙凤苑高坡处,坐落着高12.99米高的如意塔,塔上雕刻有"风调调雨顺"四大天王。
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通天岩景区又建了生态迷宫、喷水叠泉、嬉水旱泉、人生荟萃园、通天柱、百米长廊、十二生肖园等一批游乐休闲景点。
其他特色
地方习俗
不知从何年开始,赣州的百姓中出现了这么一习俗,即已婚的育龄妇女,背向这尊罗汉而立,用小石子向后抛打,如果打中了这尊罗汉的生殖器部位,就一定会生下胖儿子。据老辈人说,向这尊罗汉投石求子是十分灵验的。数百年来,这尊罗汉不仅没有享受到人间烟火,反而不知挨了多少石子,现已是遍体鳞伤,面目全非了。有些习俗的东西是愚昧的。现代人们的观念变了,反正只准生一个,男女都一样,都是生命的延续,都是掌上明珠。到这里丢石子的人基本上没有了。
这些罗汉像,有的是被风化、有的是被破坏了。那尊双手合十、胸前挂着一串佛珠的罗汉是捻珠罗汉,它是十八罗汉中保存最好的一尊。这得归功于当地百姓。在"文革"期间,他们用泥巴把整尊罗汉像敷住,这才使这尊罗汉像秋毫无损。
南宋工部尚书明榘(时任赣州知军) 在《游通天岩》一诗中写道"万龛石佛坐观空,安用悬崖架梵宫;纵使风雷窒岩窦,此心元自与天通。"说明通天岩早在唐、宋时期就佛龛遍布,香客不断。
关于这万龛石佛的壮观图景,有这样一个故事:通天岩广福禅林的僧尼在这块远离红尘的宝刹,禅坐念佛。天长日久,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就是希望能亲眼见到佛祖,聆听佛祖说法。于是,他们在每天功课完毕后,都要面向西方,默默地诉说自己的心愿。俗话说,心诚则为,通天岩僧尼的虔诚,感动了如来佛祖,这一天,佛祖率诸位菩萨,还有十八罗汉、五百比丘,降临通天岩,亲自为这里的僧尼讲述佛法。亲眼见到佛祖,这是僧尼一生中最幸福的事,为了永远记住这难忘的一天,通天岩僧尼便外出苦行,广募善缘,筹集了大量的资金,请来了最好的工匠,将佛祖亲临通天岩的场景雕刻下来,如来佛祖命令文殊和普贤两位菩萨的坐骑-神狮和神象守护在通天岩进山的山口。千百年来,这两只神兽一直忠实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天长日久,终于化成了两座大山。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见到的东岩狮形山和西岩的象鼻山。
在通天岩这一中心景区,还有依山而建的"广福禅林"、蒋介石打算关押张学良将军的"双桂堂"苏东坡与阳孝本会谈的遗址"阳公祠"、"蒋经国避暑山房"等。
在广福寺内岩顶有一天然漏米洞。相传,古时候这个洞每天都会漏出一些白米来,漏出的白米不多也不少,正好够住持和尚及香客一天食用,香客多就多漏一点,香客少则少漏一些,有一天,一个在厨房烧火的和尚想,如果把洞凿大一些,一定会漏下更多的米,米多了就可以换钱,以后就不用再劈柴种地了。于是,这个贪心的和尚就真动手把洞凿大了许多,可是,从这以后,白米一粒也不漏了,倒是漏了三天三夜的砻糠,就什么也不漏了。这就是赣州民间至今流传的一句俗话,叫做"和尚贪心吃砻糠",告诫人们切切不可贪婪。瞧!当年和尚留下的斧凿之印,仍历历在目。
古代传说
关于此丹霞穿洞,流传着一个优美而动听的故事。
从古至今,赣州城就是一个山灵水秀的好地方,但却一直没有出过一个有名的人物,这是为什么呢?按照风水学的说法,就是因为下游赣江的泄口太大,好风水留不住,都随滚滚的江水北流而走了,所以赣州城下游的吉安一带倒出了不少名人。古时曾有一位大仙想保住赣州城的好风光,他在蓬莱仙境挑选了两座十分漂亮的仙山,想把这两座山放在储潭西岸和东岸的储山一起锁住水口。当这位大仙挑山走到通天岩附近时,不料被这里的土地公公发现了,这位土地公公看见如此漂亮的两座仙山,心想何不把它留在本地呢?于是这位土地公公便学公鸡叫。神仙是不能在白天做事的,因为他们怕被凡人看破,回不了仙界。这位大仙正挑山行走,忽闻公鸡报晓,以为天就要亮了,便慌忙将两座山撂下就走了,以后,这两座仙山便留在了通天岩。至今,通天岩景区的忘归岩和礼佛岩,各有一个贯通的山洞,传说就是当年那位大仙挑山时用竹扛串出来的。
传说归传说,其实,几十万年前这里是一片海洋,后来随着地壳运动,陆地上抬,海水下退,又经过风雨侵蚀,形成了现有的样子。我们往上看一层一层的岩层,就是海水冲刷留下的痕迹。岩深谷邃,石窍玲珑,在红色基岩上发育的沟谷纵横交错,沟谷的两侧,是高达数十米的丹崖赤壁,沟谷的底部,生长着茂密的森林,蕴藏着勃勃生机,是丹霞地貌的典型代表。
在忘归岩左侧陡峭的山壁上有一品巨大的题刻,这品题刻高3.5,宽2.3,全文36字,出自南宋李大正之手,气势磅礴,如日月行空。李大正是南宋福建建瓯人,与辛弃疾交往甚厚,曾在赣州任提点坑治一职(管铸造钱币的官)。当时,赣州是全国铸造钱币的一个点,由此可说明,早在八百多年前,赣州经济就很繁荣,冶金业很发达。大家看看,这品题刻的侧上方,有尊罗汉雕像,据说是李大正花钱请来专门看守这品题刻的,他目不转睛,多么尽心尽责,惟妙惟肖啊!
穿过忘归岩,眼前豁然开朗,满目翠色扑面而来,抬头仰望,但见峭壁凌空,在悬崖绝壁中,保存有题刻18品,十八罗汉像保存有6尊。大家看这一尊北宋时期雕刻的"送子罗汉",这尊左手支撑头部,右手托麒麟放于小腹部,左腿盘而右腿屈,是一尊能给人带来欢迎和喜庆的罗汉。
古代石刻

翠微岩往西数百米,沿着绿荫小道前行,可见红色丹岩上23.66米的卧佛,神情静谥,一副安详休闲的睡姿,使人看了忍不住羡慕佛家的超凡脱俗,这尊佛是继南宋以来通天岩的又一巨型造像,是1998年雕刻的。
历史名人
从卧佛景点往前行是通天岩新开辟的现代名人造像区。这些名人造像取材为在赣州历史上作出杰出贡献或有重要影响的人物,上起西汉,下至清代。从汉代灌婴筑城、晋代高琰迁场面,到唐代卢光稠扩城,有唐代佛教禅宗高僧马祖、中国风水术的祖师杨筠松、历史上唯一到过赣州的皇室要人隆佑太后、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隐居通天岩二十余载的北宋名士阳孝本、散文名篇《爱莲说》的作者周敦颐、南宋抗金名将岳飞、赣州籍状元池梦鲤、明代理学大师王守仁、《菩萨蛮》的作者辛弃疾、《过零丁洋》作者文天祥……众多栩栩如生的造像映入你的眼帘,仿佛向你讲述着一部赣州的历史沿革,更加深了你热爱家乡的情感!
还可以看到千佛洞、地藏殿、财神庙等人造景观,在地藏殿还可以品尝到用八仙泉做出的客家擂茶。
相关诗词
通天岩 (王阳明)
青山随佳地,岂必故园好。但得此身闲,尘寰亦蓬岛。
西林日出暮,明月来何早。醉卧石床凉,洞云秋未扫。
路线推荐
半日游
山门--忘归岩--龙虎岩--通天岩--翠微岩旅游信息提示: 1、在山门入口处的游览线路图下,简介景区的特色;
2、游览忘归岩、龙虎岩、通天岩、翠微岩四大岩洞;
3、了解苏东坡、阳孝本、蒋介石、张学良、蒋经国等在通天岩 活动的历史遗迹;
4、欣赏古代石匠的鬼斧神工、名人的诗词大作;
5、领悟通天岩的"通天"奥妙。
一日游
山门--观心岩--忘归岩--龙虎岩--通天岩--翠微岩--普同塔--卧佛--现代石龛造像--西岩寺--现代摩崖题刻--财神庙--地藏殿--生态迷宫--情苑(爱情园、新情园、友情园)--晃桥--十二生肖园--幽谷--忘归岩旅游信息提示: 1、了解王阳明、苏东坡、阳孝本、蒋介石、张学良、蒋经国等名人历史遗迹;
2、欣赏古代的石龛、石刻艺术,感叹艺术魅力;
3、游览丹霞地貌形成的古石窟;
4、领悟"通天"奥妙;
5、感受"丹霞地貌独特、生态景致宜人、文物遗迹丰厚、石窟艺术宝库"四大特色;
6、爱情园、亲情园、友情园体会情感交触;
7、十二生肖园了解与人相处的艺术;
二日游
山门--观心岩--忘归岩--龙虎岩--通天岩--翠微岩--阳公墓--月亮泉--普同塔--卧佛--现代石龛造像--西岩寺--现代摩崖题刻--财神庙--地藏殿--生态迷宫--情苑酒家(午餐)--二十四孝园--情苑--龙凤园--连心桥--百米文化长廊--人生荟萃园--望江亭--忘归岩旅游信息提示: 1、游古代石窟,了解历史名人,欣赏古代文化;
2、领悟"通天"奥妙;
3、感受自然山水与历史文化的完美缔结。
4、观现代摩崖石龛、题刻,解赣州千年历史故事;
5、体会中国"百善孝为先"的文化精神;
6、情苑中感受浓浓情意;
7、参禅拜佛,了解中国佛教文化;
8、人生荟萃园将人生百态展现,是您扬善惩恶的心理标准;
9、登高尚之巅"一览众山小"的感觉油然而生。
旅游指引
一、景区门票价格:全票60元/人次;学生凭证30元/人次;1.2-1.4米以下儿童20元/人次;
二、导游服务:导游全程:60元/次
三、停车服务:绿色停车场收费标准:小车5元/辆;大车10元/辆
四、用餐服务:景区门口有通天岩农家饭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