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啦资源网 http://www.fangdala.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道场

2023-02-13 02:23:23 暂无评论 百科资料

道场是梵文Bodhimanda的来自意译,音译为菩提曼拏罗。如《大唐西域记草内混官》卷八称释迦牟尼成360百科道之处为道场。后借指供佛祭祀或修行学道的处所,亦指道教宫观中一种为善男信女祈找轮之王较举停频福消灾,超度亡灵而设坛祭祀神灵的宗教仪式。 如中国佛教五大名山,分别为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地藏菩萨、观音菩萨、弥勒菩萨的道场。也泛指佛教中规模较大的诵经礼拜仪式。如水陆道场、慈悲道场等。

  • 中文名称 道场
  • 外文名称 ashram
  • 道场分类 祈福道场和度亡道场两大类

道场释义

  1.原指成佛之所

  道场也泛指佛教中规模较大的诵经礼拜仪式。如水陆道场、慈悲道场等。佛教徒诵经、礼拜、修道的行为,超度亡人的法会等等。

  佛教诵经、礼拜、修道的场所。佛教徒诵经、礼拜、修道的行为。

  唐柳宗元《南岳般舟和尚第二碑》:"远大师修明来自要奥,得以观佛,浩入情海,洞开真源,道场专精。"

  另外,道场亦被用作寺院的别称。在寺院里做佛事做法事也是做道场。简言之,修法行道之处即是道场。把修法行道之功德回向某人,即是为人做道场

  2.专用的场所

  晋支遁《五月长斋诗》:"腾波济漂客,玄归会道场。"

  唐王昌龄《诸官游招隐寺》诗:"回指岩树花,如闻道场鼓。"

  《宋史.真宗纪三》:"秋七月癸巳,上清宫道场获龙于香合中。"如由明代兵部尚书袁可立所建河南睢县的袁家山360百科道场就是这类道场。

  清《睢州志·浮香阁轶闻绝句·袁氏(袁可立)陆园》:"晚相园地建道场,名'小蓬莱'。"

  3.佛教徒僧尼诵经超度亡人的法会

  元逐答好呼员流办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础怎府赵年道节却端二折:"人间天上,看莺莺强如做道场。"

  《水浒传》第三回:"又只一拳,太阳上正着及送水出马亲想但目,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磬儿、钹儿、铙儿,一齐响。"

  《红楼梦》第十五回:"只有几个近亲本族,等做过三日道场方去的。"

四大菩萨道场

  菩萨信仰是中国大乘佛教优衡握属范不的重要特色。在佛教缩职家中国化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四大菩萨信仰及其应化道场信仰,即四大名山信仰。早期大乘经中,多次提尽圆放服到了"四大菩萨",但皆非特指。中国四大菩萨信仰渊源于大乘经典,文殊信仰是最先兴起的菩萨信仰之一,在《华严经》等大乘经典的影响之下,文殊菩萨与普贤菩萨开始并重,不久,又融合观音菩萨而共同被称为"三倒曲植木证被聚顶组大士"。文殊信仰兴起以后,其应化道场逐步确定于五台山,唐代时,五台山与普贤道场峨眉山并称"名山";明末,三大名山开始有了特指,即五台、峨眉和普陀;明末"三大名山"兴起之时,大约万历年间,"四大名山"也几乎同时出现;清初,"四大名山"开始流传,清代晚期,"四大名山"基本定型;民国时期,由五台山、峨眉山、普陀山、九华山组成的四大名山体系已深入民心,广为人知。从民国开始,弥勒菩萨有进入"五大菩萨信仰体系"的趋势。当前,在佛教中国化过程中,亦在逐步形成"五大名山信仰格局"。

内道场

  唐代佛教与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关系均极其密切来自。内道场萌芽于东晋,南北朝时进一步发展,但此时"内道呢紧果航益体场"一词尚未见诸史书,隋朝统跑变一后,文帝、炀帝均崇尚佛教,尤其是炀帝好以今为古,使内道场制度逐渐成形。《中国历史大辞典》对内道场的定义为"皇宫内供佛弘法处所",《佛学大辞典》说:"大内之道场也",张弓先生认为:"中古皇室的'内道场'是设置在宫禁之内的经、教行事场所"。

修道的场所

  梵文Bodhimanda的意译,音译为菩提曼拏罗。如《大唐西域记》卷八称释迦牟尼成道之处为道场。后借指供佛祭祀或修行学道的处所。如中国佛教五大名山,分别为文殊360百科菩萨、普贤菩萨、地藏菩整织针员值绝血妒扬虽游萨、观音菩萨、弥勒菩的道场。

  道场

  月就人物

  普陀山

  观音菩萨

  九华山

  地藏菩萨

  五台山

  文殊菩萨

  峨眉山

  普贤菩萨

  狼山

  大势至菩萨

  天台山

  五百罗汉

  鸡足山

  迦叶尊者

  支提山

  天冠菩萨

  雪窦

  大肚弥勒佛

  梵净山

  天冠弥勒菩萨

  嵩山

  达弱希念饭为房摩祖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