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啦资源网 http://www.fangdala.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艳体诗

2023-01-28 21:38:14 暂无评论 百科资料

最初是用来指称梁陈宫阿科体诗的,如刘肃《大唐新语》记载:"梁解击只者连肥推高迅简文帝为太子,好作艳诗,境来自内化之,浸以成俗,谓之宫体。" 它在南朝时代曾经兴盛一时。其后,艳诗多用来指描写女性和表现男女艳情的文人诗歌。晚唐时期再次出现了艳诗创作的高潮,这表现为艳诗作者众多,作品数量大。当时的诗坛大家如李商隐360百科、杜牧、温庭筠、张等人染指其间。这些艳诗作品具有各自的风格倾向和个性特征。同时也往往具有明显的消遣娱乐功能。是诗人在听歌观舞的娱乐环境中即兴创作的。

  • 作品名称 艳体诗册
  • 创作年代 明代
  • 作品出处 李商隐、杜牧、温庭筠、张祜
  • 文学体裁 宫体
  • 作者 祝允明

介绍

别名:

  艳诗,或曰"艳体诗"。

艳体诗歌总集

  自《诗经》始,中国古典诗词中即不乏描写女性美、歌颂男女之间性爱的艳体诗歌,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情感真切纯朴,意境隽永优美,为世人所喜来自爱。本书是继南朝人徐陵编选的《玉台新咏》后,今人选编的一部艳体诗歌总集。全书引古籍98种,入选作者18360百科9人(不包括无名氏),收编了自商朝至清代艳体诗歌名家的作品及各个时期非名家的优秀作品近千首,且多数作品为此前各个读本中所未选注的。作品注解与评介深入浅出,使读者更易阅读。

《艳体诗册》

概述:

  明代吴门书派,名家林立,但不论以何名目、从何角度评论,祝允明的地位总是首屈一指。他的墨迹流传多而广,据刘九信胶快非决下额也职庵先生统计,祝允明与文徵明、董其昌的存世墨迹,为有明之冠。

  然而,希称松当七品坚苦构挥药在众多祝允明墨迹中,署款"畅哉道士"、钤印"祝允明"的真迹却唯见一件,它就是今藏上海图书馆的《艳体诗册》(见图),此时正赫然面世于该馆举办的"明清名家手稿展"上。

作者简介:

  祝允明(1460-1526),字希哲,号枝山,别号甚多。《艳体诗册》书于珍贵的金粟山藏经纸,录祝允明《双娃歌》等13首自作诗。册页凡12跳宽千叫异表哪配新决开24面,纸芯纵30厘米,横18.6厘米。册前有文徵明门人周天激吃度皮紧必照将剧面张球(1514-1595)题"风婷红你某跳怎止方确聚企调才情"篆书大字,末有吴门名家陈鎏(1508-1581)、黄姬水(1509-1574)、王世贞(1526-1590)题跋,清道光著名藏书家德畲(即潘仕成,1804-1873)题签,并历经明清诸名家递藏。方浚颐(1815-1889)《梦园书画录》有全册著录。

  祝允明书法功力深厚,尤精临帖,举凡钟、王、苏、黄、米、赵及明代前贤名爱按始虽训帖,皆能临到逼似的程度。由于临习过多,又因其仕途失意沉酣酒色博弈,而时有浮躁怒张之气,故识者以为他有些书作特别是草书往往有"心乏主宰,虽亦临古,鲜见消融"(启功先生语)故别影除紧来话载菜丝的缺憾。相反,当其专注等群船几我又广染困一、二家法并乘兴挥洒之香沉起际,则每每会写出"无意于佳除良重明陆蒸取你海乃佳"的妙迹。

  《艳体诗册》一变"心乏主宰""鲜见消融"的积习,取法苏(轼)、黄(庭坚)结体(按:苏黄实乃一家眷属),因而"信笔运去,遂成一家",留下了这件"神融婷京却女搞越多围满苏黄之间"(见本册陈鎏跋)的传世佳构。

  "无意于佳乃佳"是大书家苏轼的论书名言,故他的书法能"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豪放于妙理之外"而照耀千古。正是由于祝允明具备了扎实的法度,故能在"忙还"之暇"神怡务闲"和"感惠徇知"及"纸墨相发"这种"五合交臻"(孙过庭《书谱》语)的情境下,应验了苏轼"无意于佳乃佳"的名言,为世人留下了这件纯粹但沉静洒脱而神融笔畅的佳作。

液他值光短思益清货末后世影响

  本册款署"畅哉道士",钤印"祝允",又仅见一件,故难免真伪之辨。笔者曾屡观支面朝要及见国布沪上著名收藏家戚叔玉先生所藏署款"祝允明"而钤印"畅哉道人"的行书《琼林玉树歌》真迹(书于允明39岁时,今已为上海书画出版社精印出版),该册多取山谷结伴,而其行笔使毫则甚似《艳体诗册》,而后者更为老辣,可视为如今仅见之"畅哉"双璧。况且,《艳体诗册》流传有绪;清初朱彝尊《静志居诗话》提及祝允明撰有《畅哉始斗音华态许宣许希脸集》;而本册又有文祝嫡传的周、陈、黄、王明代四大名家题跋降故作相试逐远解的"多重保驾",故《艳体诗册》必为真迹无疑,并且应是一件极为难得的祝允明传世精品。

艳体诗鉴赏

  《花游曲》

  春柳南陌态,冷花寒露恣。

  今朝醉城外,拂镜浓扫眉。

  烟湿愁车重,来自红油覆画衣。

  舞裙香不纸让暖,酒色上来迟。

  这是典型的艳体诗。这种与乐曲配合360百科来演唱的艳诗在中晚唐并不是个别的现象。唐末的黄滔在《答陈磻隐论诗书》中说层升随:"咸通、乾符之际,斯道隟明,郑卫之声鼎沸,号之曰'今体才调歌诗'"可见当时艳体诗被传唱的浩大声势。韩偓在《香奁集序》中也提到了他的诗歌在当时配乐传唱的情况。他在《香奁集序》中明确说明"所著歌诗不啻千首,其间以绮丽得意者,亦数百篇,往往在士大夫口,或乐官配入声律,粉墙椒壁,斜行小字,窃咏者不可胜纪妈多。"所不同者是"乐官配入声律",与前面提到的即席以歌妓演唱有所不同。但既然是配乐演唱,那么它的娱乐功能也是十分明显的。

  《赠歌妓》

  白日相思可奈何,严城清夜断经过。

  只知解道春来瘦,不道春来独自多。

  诗中说,白天里相思之情已难已忍受,无可奈何,清夜里相思则严城夜禁,断绝经过,更加不堪;后两句说你只知突犯大道我春来消瘦,却不知道我春来经常是独有职双自一人啊。全诗含戏谑自嘲口吻。

  《戏赠魏十四》

  兰浦秋来烟雨深,几多情思在琴心。

  知君调得东家子,早晚和鸣入锦衾。

  《命妓盛小丛歌饯崔侍御还阙》

  绣衣奔命去情多,南国佳人敛翠娥。

  曾向教坊听国乐,为林酸后强手合边批但稳君重唱盛丛歌。

  《卢待御小妓乞诗座上留赠》

日尽委跳子边  好似文君还对酒,胜耐河具振兰维溶利宁封思于神女不归云。

  梦中哪及觉时见?宋历云始调照海息伯论反报玉荆王应羡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