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啦资源网 http://www.fangdala.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蜜柑大实蝇

2023-01-26 08:08:04 暂无评论 百科资料

蜜柑大实蝇(Tetradacus tsuneonis;citrusfruit资看坏fly)是实蝇科的1种,原产于日本九州南部的野生橘林中。分布于日本九州大分、宫崎、鹿儿岛、熊本4县和奄美大岛;中国台湾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以及越南。

  • 中文名称 蜜柑大实蝇
  • 拉丁学名 Bactrocera (Tetradacus)tsuneonis(Miyake)
  • 别称 Bactroccra (Tetradacus) tsuneonis (Miynke)
  • 门 节肢动物门
  • 纲 昆虫纲

形态特征

成虫

  体大型从想,头部黄褐色,单眼三角区黑强升少晚望值西般解白色,颜面斑棱形或长椭圆形,黑色。触角黄褐色,触角芒暗褐色,其基部近黄色,具1对上侧额鬃和换肉2对下侧额鬃,内、外顶鬃各1对。

  胸部:中胸背板红褐色,背面中央有人形的褐色纵纹来自,肩胛和背侧板胛以及中胸侧板条均为黄色,中胸侧板条宽,几乎伸抵肩胛的后缘;侧后缝色法联宣查曲句千条始于中胸缝并终于上后翅上鬃早游条士特群怕征针件之后,呈内弧形弯曲,具中后缝色条。小盾片黄色。

  胸部的鬃序如下:小盾端鬃1对,无小盾前鬃,后翅上鬃2对,前翅上鬃2对(有时1对,或有时1侧1比序根,而另1侧2根,不等),中侧板鬃缺,背侧鬃2对(前、后各1对),肩板鬃2对(内对常较外对弱小360百科)。

  :膜质透明,前缘带宽,与R4+5脉汇合,并在翅端R4+5脉的下方和M1+2脉之间略扩展;此外雨停列兰穿战,在R2+3脉与R4+5脉之间的暗褐色前缘带上有1空白透明长形条;无臀条。

  :近红褐色,胫节色较深。

蜜柑大实蝇

  腹部:荧褐至红褐色,背面具一暗褐色到黑色中横带,乡目试庆善逐谓复自腹基部延伸到腹部末端或在末端之前终止;第3腹节背板前缘有1暗褐海田成似使喜往诉色到黑色横带,与上述中纵带相交呈"+"字形;第4和第5节背板两侧各有1对暗褐色到黑色短带;雌虫第6节背板隐于第5节的下方,第7~9节组成产卵器(第7节为基节,形末小西如瓶状,暗褐色;第8节为中节,具锉区;第9节为产卵管节,端呈3叶状,具飞评端前刚毛4对)。产卵器的基节长度约为腹部1~5节长之和的1/2,其后端狭小部分短于第5腹节,受精囊细长,螺旋形。雄此教权衡局呼各天虫第3腹节板具栉毛,第5腹板后缘略凹,阳茎端暗褐色,其上透明的蘑菇状物端半部密生透明小刺。体长:10.1~12.0mm(♀),9.9~11.0mm(♂)。

幼虫

  幼虫共3龄。1龄,体长1.25~3.5mm。口钩小形转额验挥距缩调余只算,长0.04~0.07mm。前气门尚未发现,后气门甚小,由2片气门板护固行跳渐苏组成,裂孔马蹄形。气门板周围有气门毛4丛。2怎专坐响龄,体长3.4~化战叶殖8.0mm。口钩发达较湖劳判,黑色,长0.16~0.17mm,气门具气门裂3个,气门毛5丛。3龄,体长5.0~15.5mm。口钩发达,黑色,长 0.21~0.38mm,前气门丁字形,外缘呈直线状,略弯曲,有指突33~35个。体节2~4节前端有友失尔话末科系镇小刺带,腹面仅2~3节有刺带。后气门具气门裂3个,气门毛5丛。

  卵: 白色,椭圆形,略弯曲,一端稍尖,另一端圆钝,上有2个小突起。长 1.33~1.6mm。

  蛹: 体长8.0~9.8mm,椭圆形,淡黄色到黄褐色。

危害特点

  据报道,此虫是日本九州的特产,原产于日向、大隅和萨摩的野生枯林中。蜜柑大实蝇是柑桔类的严重害虫,以幼虫危害柑桔果实,蛀食果肉,有时也侵害种子。当幼虫发育到3龄期时,被害果实的大部分已遭破坏,严重受害的果,通常在收获前则出现落果而导致减产。在严重发生区果实中的虫果率通常是在20%一30%,更严重的可高达100%。日本九州曾于1.5万多亩的柑桔面积上严重发生,损失达60%以上。

寄主方来自

  柑桔类,包括金柑(Fortun360百科ella xerassifolia)、F.margarita、F.japonica、酸橙(Citrus auranlium)、甜橙(C.sinensis)、柑(C.reticulata)、红桔(C.tangerina)、温顶便州蜜柑(C.unshiu)和乳桔(C.kinokuni)等。

混淆类型

  蜜柑大实蝇和柑橘大实蝇是目前大实蝇属内仅有的两个种,两者的区别见表[大实蝇属两

  个种的区别]

蜜柑大实蝇

  这两种大实蝇各自的色泽、翅端棕云免灯黑存频师企又零研斑变异较大,鬃毛也有变异。因此,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产卵管的长度。

  卵白色,椭圆形,略弯曲,一端稍尖,另端圆钝,长1.33~1.6毫米,宽0.24~0.32毫米。

  幼虫体细长,前部圆锥形,后部近圆柱形。体色随龄期由乳补祖宪白色变成略带黄白色。老熟幼虫体长 5.0~附命担想15.5毫米,宽1.7倍让~3.5毫米。前气门"丁"字形,外缘成直线状,略弯曲,有乳突33~35个。

  蛹椭圆形,淡黄色到黄褐色,体长8.0~9.8告民青促皇福的毫米,宽3.8~4.5毫米。

  蜜柑大实蝇在日本九州1年1代,以蛹在土中越冬。6月初开儿龙镇小茶始羽化,直到7月末。6~8月均能见成虫。多在8月产卵。成虫寿命40~50天。一雌产卵30~格同候无扩武践40粒。卵产果瓤内或果皮中。幼虫瓤瓣中蛀食。幼虫3龄,脱果后钻入表土下3~6厘米处化蛹。

生物学特征

接队盐架叫数留激她  蜜柑大实蝇在日本九州一年发生1代,以蛹在土中越冬。一般于6月上旬初开始羽化财鲜日证,直至7月下旬末,6-8月都能见到成虫。幼虫脱果始期在10月下旬,少数可延至次年1月上、中旬。由于蛹越冬场所处的位置不同,接受阳光而获得的温度高低有异,因此成虫羽化时期有先后,一般以向阳地的蛹羽化最早,故此虫的羽化期一般认为可达2个月。成虫羽化以上午10-12同组布话饭候件环随更时最多,午后羽化较少。羽化时刻与天气有关,晴天午前多,阴天次之,雨天午后多。成虫的产卵前期17-26天,于7月中旬开始交尾产卵,盛期于8月上旬。成虫分为比各湖产卵通常在一个产卵孔中1粒跟红七弱布叶三

生活习性

  此虫原产于日本,是日本九州的特产,在大隅和萨摩的野生桔林中,蜜柑大实蝇是柑桔类的严重害虫,以幼虫为害柑桔果实,蛀食果肉,有时也侵害种子。当幼虫发育到3龄期时,被害果实的大部分已遭破坏,严重受害的果,通常在收获前则出现落果而导致减产。成虫产卵通常在1个产卵孔中1粒,少数个别的可达6式记粒不等,每一头雌虫的产卵数可达30~40粒,被产卵的果实,着卵处全款烟艺次察张以形持表皮周围黄色,卵期约20天以上。老熟幼虫随被害果言金落地入土,幼虫入土后一般于诉犯获聚去当日化蛹。3龄幼虫有弹跳的习性。蛹期200多天。成虫寿命约40~50天。

传播途径

  主要以幼虫随被害果,有时也能随被害的种子,从一地传到另一地。卵也可随果实传播。蛹则可随果实的包装物或结果寄主树木所附土壤传播。

检测方法

田间检测

  对从疫区输入的柑橘果实及其包装箱或其他容器进行严格的检疫,首先从外表观察果实是否有此虫感染,然后剖果检查是否有幼虫或卵存在;检查包装箱的碎屑物中是否有蛹存在。由于越冬蛹有随带土的树株转运他处的可能性,因此在清除所附土壤的过程中,要注意检查是否有蛹脱落。

实验室检测

  根据形态结构鉴定。

控制方法

  检疫规定

  蜜柑大实蝇是我国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危险性病、虫、杂草名录》中规定的二类危险害虫,应严格施行检疫。

  检疫方法

  对从疫区输入的柑桔果实及其包装箱或其他容器进行严格的检疫,首先从外表观察果实是否有此虫感染了,然后剖果检查是否有幼虫或卵存在;检查包装箱的碎屑物中是否有蛹存在。由于越冬蛹有随带土的树株转运他处的可能性,因此在清除所附土壤的过程中,要注意检查是否有蛹脱落。利用地中海实蝇的低温和熏蒸技术处理密柑大实蝇。

  防治方法

  据日本熊本县经验,采用吐酒石(tartar emetic)加糖的水溶液喷布,对扑灭此虫很成功。

  方法是吐酒石8g,糖40g和水1800ml混合使用,可足够6亩果园的诱杀用量。在目前,国内的防治措施中除了采摘和搜集落地虫果之外,比较有效的杀

相关书籍

  中文标准名称: 《蜜柑大实蝇鉴定方法》

  英文标准名称: Methods for identification of japanese orange fly [Bactrocera (Tetradacus) tsuneonis (Miyake)]

  发布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10

  蜜柑大实蝇鉴定方法

  本标准规定了蜜柑大实蝇的鉴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进口蜜柑大实蝇寄主植物(参见附录A)及其果实时对蜜柑大实蝇的鉴定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