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漂法为上好双饵后半水调一目。若是漂尾很粗的普通漂,则只露出半目至四分之一或五分之一目,照上述方法调好漂后,可以从一目钓到五六目,直到两根脑线都弯曲,钩饵完全不承受漂的浮力,甚至坠子都接触水底。当然,这种过于迟钝状态是对蚯蚓做饵而言。
采用了上述的调漂法,完全不考虑调目的所谓灵敏度,只考虑钓目的灵敏度。钓目越接近预先设定的一目越灵敏;钓目越大,直至坠子触底越迟钝。实际垂钓中,因抛钩定位可能不准.钓组深一脚浅一脚的现象肯定存在。用耐咬的红蚯蚓做钓饵,这一点灵敏度是无所谓的。即使是用面饵,因钓饵黏度大,只要不是双脑线弯曲得很厉害、坠子触底,多几目少几目也是无关紧要的。
野塘台钓
闹钩的小鱼
首先,要使用黏度大、有一定硬度的面类饵,每次只装芝麻或半个绿豆大一小粒。这是钓小杂鱼的关键。实际上,使用较大的钩,在保证较大灵敏度的前提下,上很小的面饵,中鱼率也是比较高的。因为大钩,再加上小粒饵团,直径一般都小于鱼口腔张开的直径,能够被小鱼把钩尖和饵衔住。当然,大钩比不上小钩,而且大钩钓小鱼钩尖须特别锋利才行。
其次,小杂鱼多的情况下要钓静不钓动。小杂鱼和鱼白鱼、鱼餐条一样,特别爱在水的中上层抢食,但它们的口腔又较小。所以,钩子在运动中,即使用了小钩小饵,也难以看出鱼的咬钩信号。鉴于此,特提出钓静不钓动。在需要钓饵动一动时,还是要动的。
对付小杂鱼中上层掠食,有两种办法:
1、大漂配大坠:让钓饵迅速下沉,减少小杂鱼掠食的机会。
2、根据鱼情用饵:红蚯蚓一类的虫饵,对钩的附着力强,用一点蘸粉或包饵,就可以把小杂鱼留在水的中上层,饵也不容易被咬坏。但如果用的是面饵,那就千万不要用蘸粉钓,否则小杂鱼会让你忙得只顾上饵。人们常把鱼餐条鱼也叫做小杂鱼。鱼餐条鱼口裂大,吃食快,用红蚯蚓作饵,上得再小提竿成功率也不高。但小钩面饵,不论钓静还是钓动,提竿成功率都很高。
另外,人们对虾、蟹一类的东西十分的头疼。钓又钓不上,有了螃蟹、大红虾和小草虾别的鱼又不敢来,因此就有了“钓鱼上虾,赶快搬家”的谚语。今年6月初,我发现了一种钓虾钓蟹的好办法,钩尖能刺进虾蟹嘴里,绝对不是胡打冒撞。钓获小草虾、大龙虾(大红虾)、螃蟹关键有二:一是钩,二是饵。当然也包括灵敏的钓组,准确提竿时机的把握等等。我钓虾蟹的钓法是普通的台钓法,调得很灵敏,钩子到底。钩是伽玛卡兹丸袖7号上黑和海たなで6号上黑钩。至于别的型号、大小、颜色和钩条粗细的钓效如何,目前尚不清楚,估计钩条细、钩子小、黑色,特别锋利的钩较好。用饵是钓虾的最关键环节。所谓真传一张纸,假传万卷书,钓虾的关键就在这里。必须用新鲜的虾肉(小草虾、大红虾都可以)掺入适量面粉(生的小麦面)充分揉搓,便饵变得既腥又黏且硬,每次只在钩尖上一小粒,在钩上捏服贴。这样的饵虾蟹一时弄不脱。当它举钓饵爬过一段距离,送到嘴里时,点点、停停,平移一段后信号便会加大,立即提竿,正好可以钩中虾、蟹的嘴。我用这种办法钓大红虾,曾创下连续8次提竿不拉空,连扯8只大红虾的纪录。
六、把握台钓的灵敏度
1、钩、饵、线是灵钝的基础:为什么这么说?浮漂频动却老是扯空,换了同型号的新钩后效果立马改变,这是因为以前的钩子钝了,用新的鱼钩显得灵敏度更高。鱼钩仍然锋利却扯不上鱼,换用别的偏小的钩,效果又变好了。这是因为钩型号不对,大了。钓小的鱼用大团的面饵,提竿不中鱼,换小饵后中鱼率高,这样较小的饵又显得灵敏度高。粗线和细线也有类似的现象。在这里,锋利小钩、小粒钓饵和细钓线显得灵敏度高,是因为它们方便鱼的摄入,一触即挂,不会滑脱。我现在用的钩,以伽玛卡兹为例。钓手竿,丸セ、丸袖和伊豆7号用的最多,最大不超过12号。チス钩为0.8-1号,最大不超过2号。 许多人是抱着钓大鱼的幻想使用粗线大钩和较大块钓饵的,还有不少人是为了节省开支。通常情况下一副粗线大钩可用半年以上,有的周末垂钓族能用二三年。但是我要说,这样做不仅会减少钓获量,而且会大跌频频上鱼的乐趣。我常用的脑线,早春多为0.6-1.5号,夏秋为1.5号和2号;主线,早春为1.5-2号,夏秋为2-3号。脑线越细换得越频繁,就能保证钓线的性能,即使是在早春,对付一二千克的鱼也不在话下。不过有时钩子太细太小,鱼嘴太嫩,挂的不是地方,可能会割豁鱼嘴跑鱼。尽管如此,细线小钩提竿成功率较高,大鱼咬钩的概率更大,这使我一直对小钩细线情有独钟。
2、浮漂也有灵敏度
浮漂的灵敏度表现在四个方面:
1、漂体的大小;
2、漂身的线条及外观;
3、浮漂的稳定性;
4、漂尾的粗细。漂体的大小和灵敏度的关系,简单地说,就是体积大的漂灵敏度差,小漂灵敏度高。在这里,笔者仅对浮漂的稳定性和漂尾粗细对灵敏度的影响作详细叙述。
A稳定性对灵敏度的理解
浮漂的稳定性和灵敏性是一对矛盾。稳定性好的漂,当受到一定的外力干扰(风浪和鱼摄食)时,会失去平衡,但是能够迅速恢复到平衡位置。稳定性特差的漂,外力一干扰会使浮漂的动作幅度变大,恢复平衡的时间变长,使钓手一时难以捕捉到鱼的咬钩信号。因此,浮漂需要一定的稳定性。但过于稳定也是不好的,它会使鱼咬钩的信号变弱。 一支浮漂,它的稳定性是受其重心(包括悬于水底的钩、坠、线、饵的重力,它们的作用点在漂脚)和浮心支配的。浮漂的重心就是漂的各部分及作用于漂脚的配重的重力的合力的作用点。浮漂的浮心,是浮漂浸入水中部分的体积中心,相当于浮力的作用点,浮漂的自重越轻,配重越大,则重心越低;浮漂上部分的体积越大则浮心位置越高。这样的漂浮心在上重心在下,重浮心距离很大,稳定性很好。和上述情况相反,自重大、体积小、负重小、浮力泡位置低的浮漂,浮心和重心位置相距很近,稳定性降低,灵敏度提高。但二者位置过近也是不好的。浮漂“过敏”,稍有风吹浪动鱼触钩,浮漂就会乱动。当二者位置重合或重心高于浮心时,头重脚轻,浮漂就站不住,钓不成鱼了。 稳定性不同的漂用途不尽相同。浅水、静水多用灵敏度更高的漂;深水、风浪大对稳定性的要求较高。
浮漂的稳定性
空心塑漂自重最轻,做的漂一般能具有很好的稳定性,但将浮漂做小可以提高灵敏度;普通的软木材质较重,漂不能做得太小,加大体积可以提高稳定性。材质比重比较适中的巴尔杉木、通草、孔雀翎等,结合对不同工艺参数的选择以及对外观的精雕细刻,浮漂可以做得比较完美、各具特点。
B浮漂直径与灵敏度
大家都知道,细尾的浮漂具有较高的灵敏度。漂尾细、单位长度(目)的浮力小,一枚鱼钩和钓饵对应的目数就比较多,鱼向上提动钓饵时,上浮的目数就比较多。但漂是不是越细越好呢?太细的漂,在鱼向上提动钓饵时,送漂幅度变大,但太大的送漂也没有要,我们平时看送漂,2-4目也就够了。太细的漂给看漂带来难度,漂尾强度大大降低。休闲台钓,关于漂的目数和钩的重量有一个大致的数据可供参考:一枚鱼钩在水中的重力相当于1-3目的漂尾浮力比较合适,这样,既可便于观漂,又可以得到很好的送漂信号。我们可以这样理解:鱼钩大小因鱼而异,漂尾粗细因钩而异。钓大鱼,用漂尾粗的漂,钓小鱼用细尾漂。
C 钓组的灵敏度
钓组的灵敏度,按我理解就是钓饵被鱼摄入的难易程度。钓饵近乎全部悬浮状态,鱼摄食容易,灵敏度就高,反之灵敏度低。怎样改变调目和钓目来获得钓饵在水底的不同状态,各报刊讨论较多,相信钓友能够自行解决。钓组灵敏的总特征,除了前面讲过的合理选择钩、饵、线以外,就是钩饵的悬浮程度大,水面露出的目数
竹脚漂
与传统钓法相比,台钓的钓饵可以较松散,提竿换饵的次数相应成倍增加,容易给浮漂造成损伤。这对台钓浮漂的耐用、防水等方面的要求更加严格,在提倡钓手勤学苦练提高钓技的同时,也希望浮漂生产厂家面对钓鱼实际情况,为大多数钓友提供更加实用、更加耐用、更加好用的台钓浮漂。

怎么确定野塘有黑鱼
1、观察所在水域是否有长方形或者是正方形的草洞,黑鱼的窝和人工草洞有明显的区别,很容易就会发现,还有黑鱼经常会出现在水面晒太阳,可以距离岸边保持-定的距离发现是否有黑鱼浮头晒太阳。
2、在钓黑鱼时候要根据气温的变化选择钓鱼的地点,冬季或者是气温低的时候适合在温暖些的地方作钓点,比如向阳的水草丛、深坑、阴天时的背风处都是钓黑鱼的好地点。
3、气温比较高的时候黑鱼的觅食十分活跃,这时候钓鱼最好是选择石隙、石洞、乱石堆等食物比较丰富的地方作为钓点,还有就是小鱼、虾及水生虫类多的地方。
4、鱼塘的塘头塘尾的垃圾漂浮物处小鱼小虾一般都比较多,是黑鱼的觅食场所,水草、浮萍外侧、大树下水底落叶多的地方都是黑鱼喜欢栖息的地方。
5、黑鱼比较凶猛,在钓的时候最好是使用雷强竿,竿长2~2、5米,水滴轮储线70米,7~8号鱼线,10~12号串钩,50克的铅坠,黑鱼一般是咬钩之后就逃窜,在钓鱼的时候要注意中鱼立马扬竿。
野塘钓鱼怎么选钓位
1、(1)好的钓位很容易被人发现,一般都有不少的人占据,此时也无需硬往上凑,效果反而不好,野外垂钓环境比较复杂,认真观察还是比较容易发现较好的的钓位的。
2、(2)钓位方面不可马虎,一定尽量的选好钓位,在寻找新的钓位时可以根据水底有草或者水流相对平缓的地方来选择,注意在打窝的时候窝点周围不要有水草,树枝乱石堆一类的障碍物,不然鱼儿中钩后胡乱逃窜会引起不便。
3、(3)野钓塘口好钓位其实不少,相信自己寻找新钓位的能力,还有要注意钓位附近不要有草丛树丛之类的杂物,要开阔平坦一些,有大鱼中钩时方便遛鱼。
盆栽野蒜的方法,怎么盆栽野蒜
1、最佳种植时间一般在3月份的时候就可以开始种植了,夏季的时候由于温度比较高,就会停止生长,冬季温度比较低,也生长不出来,秋季天气凉爽也适宜生长,所以秋季也适合种植野蒜,等气温在8-18度的时候就可以开始种植野蒜了,在种植的过程中土壤最好是选择潮湿、光照充足、肥沃的沙质壤土,种植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可以开始采收,春季一般在4月份的时候采收,秋季一般在10月份的时候进行采收。
2、选好野蒜品种,淘汰个体小、根部腐烂的鳞茎,除去干叶,剪掉部分须根,即可播种。按照穴距15公分,每穴2-3个鳞茎,播后浇水。
3、蒜种植7-10天之后会出苗,出苗后每15天追一次氮肥或者是复合肥,中期中耕除草。浇水应根据土壤情况来定,还需要注意雨后排涝。
4、在野蒜长4叶期后叶尖微黄,这是地下鳞茎膨大的标志,这时要加强水肥管理,在浇水的同时每亩追施尿素20斤。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放大啦资源网 原创,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fangdala.com/content-21-219047-0.html
- 上一篇: 黑坑青鱼不开口怎么办
- 下一篇: 高级经济师是开卷考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