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年华,1962年12月出生,研究员。江西省科学院鄱阳湖研究中心副主任,生物资源研究所副所长,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江西科学》编委会委员。1983年7月毕业于广州中山大学生物系动物学专业获学士;1984-1985年于上海华东师範大学生物系研修动物生态学。2000-2001年,先后赴义大利、西班牙和巴基斯坦进行学术访问与交流。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戴年华
- 国籍:中国
- 出生日期:1962年12月
- 职业:研究员
- 主要成就:第一届“中国生态学学会先进工作者奖”(2009
基本信息
社会兼职:江西省科学技术协会委员,江西省生态学会副理事长、秘书长,江西省动物学会副理事长,江西省水产学会常务理事,江西省环境科学学会理事,江西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常务理事,江西省爱鸟协会常务理事,江西省生态经济学会常务理事。江西省省级自然保护区评审委员会委员,江西省省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评审委员会委员,江西省科技进步奖评审委员会委员。政协江西省第十届委员会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专家组成员。
研究方向:从事动物生态与保护生物学研究,专长于鄱阳湖及湿地生态、珍稀动物生态与保护管理、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与规划建设、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有害动物(鼠、鸟)生态与控制研究等。
获奖及荣誉
1996年度江西省科技进步奖叄等奖(证书号:96-林-3等-05);
2000年度江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证书号:J-201-00-3-08-R06);
1996年度江西省吉安地区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证书号:96-3等-16)。
江西省“第三届省直机关‘百优十杰青年’优秀青年”(1999);
“江西省优秀科技工作者”(2008);
第一届“中国生态学学会先进工作者奖”(2009)。
研究经历
1983-1988年,参加了“鄱阳湖区综合考察和治理研究”(199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主要学术骨干完成了子课题“鄱阳湖银鱼产卵场的调查”和“鄱阳湖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及其产鱼潜力的估算”。
1993-1996年,主持完成“宜春地区野生动物资源调查研究”,获1996年度江西省科技进步奖叄等奖(证书号:96-林-3等-05)。主着《宜春地区野生动物(鸟类·兽类)》(江西高校出版社,1996)。
(1)2010-2011年,主持江西省软科学研究计画项目“鄱阳湖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与决策”(2010ZDR02300)。
(2)2009-2010年,合作完成了国家环境保护部“全国重点湖泊水库生态安全保障方案”(WFLY-2009-1)项目所属“鄱阳湖生态安全保障方案”专题。
(3)2007-2008年,合作完成了国家环境保护部“全国重点湖泊水库生态安全调查与评估”项目所属“鄱阳湖生态安全调查与评估”专题(WFLY-PG06)。
(4)2010年,主持“德兴铜矿4#尾矿库外坝坡防沖刷技术研究”。
(5)2007-2010年,合作承担国家软科学计画“保护鄱阳湖‘一湖清水’战略研究”(项目编号:2007GXS3D089),主持子课题“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农业对鄱阳湖水环境与水生态安全影响及其对策研究”。
(6)2004-2006年,主持完成了江西省社会发展科技攻关项目“军用机场鸟害的生态综合控制技术及套用研究”和南京空军科技项目“军用机场鸟情信息系统研製”。
(7)2003-2004年,合作完成了世界自然基金会(WWF)项目“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评估研究”,参加编着《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评估》(科学出版社,2004),撰写“生物动态变化”(字数约34000)。
(8)1998-2002年,中方总负责人完成了欧盟科技合作项目(EU-INCO-DC)“Coastal and inland wetland in china and Pakistan:Colonial water birds as bioindicators
of pollutant level sand effect”(契约号ERBIC18-CT98-0294)。
(9)1998-2002年,主持完成了江西省级重点攻关项目“江西农业鼠害防治技术及套用研究”。
(10)、2004-2006年,主持完成了“德兴铜矿水龙山废石场生态恢复规划研究”。
(11)2001-2002年,主持完成了国家环境保护总局项目“鄱阳湖国家级生态功能区建设发展规划”项目所属“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合理利用”专题。
(12)2003年,主持完成WWF“长江中游淡水生态区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项目所属“鄱阳湖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专题。
(13)2003-2004年,主持完成WWF和国家林业局合作项目“长江中下游(五省一市)水鸟和湿地资源调查研究”所属“江西省水鸟调查”专题,参着《长江中下游水鸟调查报告(2004年1-2月)》(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
(14)参与完成了江西省科技攻关项目“中华鳖穿孔病研究”,获2000年度江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证书号:J-201-00-3-08-R06)。
(15)另外还先后参加了江西武夷山、九连山、官山、马头山、鄱阳湖南矶湿地、九岭山等6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庐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以及三清山和龙虎山(龟峰)等2个风景名胜区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地综合(动物资源)科学考察工作。
主要论文及着作
(1)SunL.,XiaoB.,DaiN1994ScentmarkingbehaviourinthemaleChinesewaterdeer,39(2):177-184.
(2)Mauro Fasola,Paolo Galeotti,Nianhua Dai,Yuanhua Dong and Yingmei Zhang 2004 Large
Numbers of Breeding Egrets and Herons in China.Waterbirds.27(1):126-128.(SCI)
(3)Y. Zhang,L. Ruan,M. Fasola,E. Boncompagni,Y. Dong,N. Dai,C. Gandini,E. Orviniand
X.Ruiz 2006 Little Egrets (Egretta Garzetta) and Trace-metal Contamination in Wetlands of China,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Assessment,118:355-368.(SCI)
(4)陈国华,李伟明,戴年华,等.鄱阳湖银鱼产卵场的调查.淡水渔业,1986(5)
(5)戴年华,傅道言.江西省小灵猫资源的保护和利用.野生动物,1987(2)
(6)戴年华,等.鄱阳湖滨农区鼠害现状及其防制对策.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誌,2003,14(1):24-26.
(7)戴年华,等.稻穀型963複方灭鼠毒饵在城市灭鼠中的套用研究.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2001,25(4a):23-27.
(8)戴年华,刘玮,蔡汝林,等.江西宜春地区鸟类区系初步研究.江西科学,1995,13(4):227-240.
(9)戴年华,刘玮,蔡汝林.江西省官山自然保护区鸟类调查初报.江西科学,1997,15(4):243-246.
(10)戴年华,等.鄱阳湖、太湖和珠江三角洲湿地有机氯污染研究简报.见:民进中央议政调研部编着,对湿地保护与利用的思考——民进中央湿地保护与利用研讨会论文选编,北京:开明出版社,2002,P.182-192.
(11)刘玮,戴年华等.不同脂肪源饲料对团头鲂稚鱼生长的影响.1997,水产学报,21(4a):44-48.
(12)刘玮,戴年华等.用X-射线法测定群组中的个体鱼摄食.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1998,22(6):16-19,38.
(13)戴年华,等.鄱阳湖滨农田灭鼠技术研究.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1999,23(4a):43-48.
(14)刘玮,戴年华,等.维生素B6对团头鲂血清生化成分的影响.江西科学,15(2):96-100.
(15)钟平华,邵明勤,戴年华.江西省二种鸟类新记录——白喉斑秧鸡和红颈瓣蹼鹬.动物学研究,2009,30(1)
(16)钟平华,刘双华,邵明勤,戴年华.江西省鸟类新纪录——黑伯劳.四川动物,2009(4)
(17)朱日财,吴志强,戴年华,等.兴国岁水建立兴国红鲤种质资源保护区的可行性探讨.江西科学,2009,27(5)
(18)邵明勤,戴年华,等.中华秋沙鸭冬季生态习性的初步观察.四川动物,2010(1)
(19)邵明勤,戴年华,等.江西省鸟类种数的最新统计.四川动物,2010(3)
(20)邵明勤,戴年华,等.黑伯劳(Laniusfuscatus)的分类地位研究.安徽农业科学,2010(10)
(21)罗静伟,郑博福,戴年华,等.基于生态安全的鄱阳湖湿地管理模式.安徽农业科学,2010(12)
(22)尤鑫,戴年华.鄱阳湖观鸟生态旅游开发与对策研究.江西科学.2010,28(6)
(23)岳惠群,戴年华,等.宜春地区野生动物(鸟类·兽类).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1996.
(24)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评估.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参着)
(25)江西湿地.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参着)
(26)江西武夷山自然保护区考察集.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参着)
(27)江西九连山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与森林生态系统研究集.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参着)
(28)江西马头山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与稀有植物群落研究.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参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