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肝硬化
肝硬化是指肝脏组织长期受到损伤,导致肝脏组织纤维化、结缔组织增生,使肝脏功能逐渐丧失的一种疾病。肝硬化的病程复杂多变,从轻微的肝纤维化到严重的肝硬化,需要长期监护和治疗。在疾病的不同阶段,治疗方法不同,预后也各不相同。
2、肝硬化的分期
肝硬化的分期是根据肝硬化的程度分为4期:Ⅰ期、Ⅱ期、Ⅲ期和Ⅳ期。其中Ⅰ、Ⅱ期为早期,Ⅲ、Ⅳ期为晚期。通过CT等影像学检查,医生可以根据病变程度进行分期。早期的肝硬化治愈概率较高,晚期则需要进行肝移植等手术治疗。
3、肝硬化的晚期表现
肝硬化的晚期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消化系统症状:晚期肝硬化病人容易出现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消化系统症状。
2)肝性脑病:肝发生硬化后,肝细胞受损,无法承担清除体内毒素的任务,毒素在体内堆积,就会引发肝性脑病,表现为智力障碍、抽筋、昏迷等症状。
3)腹水:肝硬化晚期病人还可能会出现腹水,这是因为肝硬化时肝脏的代谢功能受损,导致体内蛋白质流失,使体内液体在腹腔中积聚。
4)黄疸:肝硬化晚期还会表现为黄疸,因为肝细胞受损,无法完成正常的代谢功能,导致体内胆红素增多,进而导致皮肤、黏膜等部位发黄。
4、肝硬化的晚期治疗
肝硬化的晚期治疗需要严格控制饮食,限制盐分的摄入,避免饮酒等刺激肝脏的物质。同时需要采取药物治疗,如利尿剂减少腹水产生,肝保肝药物保护肝脏,麻醉剂和兴奋剂治疗肝性脑病等。
对于晚期肝硬化,还需要进行肝移植手术治疗,肝移植手术成功率高,可延长病人生命,提高生活质量。但是肝移植是复杂的手术,并且需要长期的免疫抑制治疗,所以手术前需要进行严格的评估,确定手术的必要性及适应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