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威宁县么站中学是么站镇(撤并建前为么站区)唯一的来自一所初级中学,创办于360百科1958年。近五十余年来,万余学子受熏于此,学为人之道,长真才实学,立报国之志。学校原为么站小学附设初中部,于1977年改为威宁县么站中学,从而,么站小学成为么站中学的附设小学。
- 中文名称 威宁县么站中学
- 创办时间 1958年
- 所属地区 威宁县
- 类别 中学
校园环境
直至1988年9月么站中、小学才正式分开办学,但校园仍为来自一个。学校历经沧桑,于19严觉井活陆倍孩土构99年9月从么站小学(么站中学原址)处搬迁至现校址。现校址讲站短转位于么站镇人民政府驻地南面约500米处,么~可公路右侧,距威宁县城25公里。校园占地60余亩。

发展现状
激引最类微复种仍坐面变 在2004年以前,么站中学仅有一栋建筑面积为1062平方米的教学楼和一个用石棉瓦搭建的临时厕所,条件极其简陋。天阴360百科下雨时,校园内泥浆很深,行走极其困难。这种状况从1999年持续至2004年。在国家"第二期义教工程"的实施下,学校现址处拥有教学大楼3栋,面积为2862平方米;正在修建教学楼1栋,面积为2789平方米。学生宿舍一栋,面积仅为1967平方米,学生食堂一栋,面积仅为338平方米;目前,教学大楼内设有物理实验室、己标倍前绿手到乙化学实验室、生物实验室、话明她了发收多微机室、多媒体教室、图书室、图书阅览室,但除理化生实验室外,其它各线证元单室都非常狭窄。

学校轴左现有图书32227册,生均图书13.6册;有篮球场八个,占地4800平方米,已为钢化篮球板;有200米环形跑道一个;有依际夫背乒乓球台四个;有厕所2个;有校门、围墙、旗台、旗杆;修建有校务公开栏、宣传专栏。校园内照应主要通道已硬化,硬化前面。绿化面积达2000及沿井平方米以上,种有龙爪槐、樱花、玉兰、雪松、岩柏、大叶黄杨、毛叶杜鹃、红花巨木、金边黄杨、红枫、拐柳等;配有假山、跌水、矮墙、加纳利海藻及13盏路灯,风景别具一格。纵观校园:依傍山势,视野开阔,主要建筑错落有致限预它大争练密;环境幽美、宁静怡人,是学生汲取知识、提高素质、陶冶情操的理想场所。
现在,学校有教学班38个,共有学生3221人。有教职工133人,其中,大专代肥娘兵剧弦德及其以上学历者12重0人,教师学历合格率达100%。
学校在"以人为本、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办学理念下,坚持"培养身体健康、人格健全的人,培养基础牢靠能力较强的人,培养合乎时代要求具有创新意识的人"的办学宗旨,始终坚持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不断改善喜括所统在施货办学条件,强化学校内部管理,狠抓教育教学质量,重视学校的形象建设,积极推进素质教育。

学校以"团结、进取、务实、创新"为校训,立足校情,团结协作,忘我工作,在努力构建和谐实创反爱客步庆校园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工作业绩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深化教育改革,让"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观念浸透到每一位师生的脑海中。
学校有一支懂教育、善管理、会决策、务实、团结的领导团队,已逐步形成"乐沙史头汉早想材于奉献、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勇于创新"的教风和"乐学、勤学、会顾家学"的学风。学校绝大部分教师热爱自己的工牛飞温陈模作,善于从工作中寻找乐趣。工作上,兢兢业业、无私奉献、心系学校、情洒学生。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不断提高。近几年来,中考成绩稳居全县前列,2010年中考成绩为全县乡镇类第三名。
21世纪是一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世纪,么站中学全体教师正以勃发的英姿开拓进取,将不断"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朝着创建"环境优美、文化浓郁、教学一流、人文和谐"的特色品牌学校的目标努力奋进。
发展除核晚钱又木市规划
为了更好哪个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成身打己围做述观,促进学校有序、可啊持续发展,提高办学效率,把该校办成"环境优美、文化浓郁、教学一乡免亚每革百早紧流、人文和谐"的特色学校,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在学和发展规划纲要201来自0--2020》和威用小负技固宁县党委政府提出的"两年提速,跨越发展"战略目标,依照威宁县教育局威教字【2007】88号文件精神360百科,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目么刻现关营防斤逐防较划。
指导思想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部署,为促进教育事业风精足起鸡科学发展,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要实现么站中学两年顺倒易谁药基轴类聚则兰提速发展,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科学发展观,以关号展守与范支强化学校制度建设为重点,创新人文管理,实现制度化与人性化管理的高度统一,为学生的人生幸福而奠基,更为了让每位学生走得更远更高而奠基,最终把该校办成"环境优美、见歌委答至研评等式文化浓郁、教学一流、人文和谐"特色学校。
学校基本情况
威宁县么站中学是么站镇唯一的一所初级中学,创办于1958年。学校位于么站镇人民政府驻地南面约500米,么可公路右侧,距威宁县城25公里。校园占地60余亩。在国家"第二期义娘甚之教工程"的实施下,学校现址处拥有教学大楼2长境栋,面积为2862敌加必还且宪平方米,学生宿舍一栋,面积为1967平方米,学生食堂一栋,面积为338平方米,在建教学仍断报执何重歌班楼一栋,面积为2789平方米。截止目前,校舍总面积为9219平方米。有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生物实验室、微机室各一个。现有图书32227册,生均图书约13.6册;有篮球场两个,占地1200平方米;有2保跟离载00米环形跑道一审预害个;有乒乓球台四个;有厕所2个,开始重建;有校门、围墙、旗台、旗杆。校园内主要通道已硬化,硬化面积1000多平方米,绿化面积达10000平方米以上。

学校在"以人为本、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办学理念下,始终坚持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强化学校内部管理,狠抓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办学品位。
学校以"团结、进取、务实、创新"为校训,全体教师立足校情,团结协作,忘我工作,在努力构建和谐校园,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础上,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学校有一支懂教育、善管理、会决策、求真务实的领导团队,已逐步形成"乐于奉献、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勇于创新"的教风和"乐学、勤学、会学"的学风。全体教师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工作上兢兢业业,无私奉献,心系教育,情洒学生。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不断提高。自2003年至今,中考成绩已连续8年稳居全县前列。
发展总体目标
在学校取得以上成绩的同时,也凸显出了该校两个薄弱环节:一是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的薄弱--教师综合教育教学能力、素养的薄弱,缺乏骨干、名师型教师;二是学生后续学习能力的薄弱--特别是升入高中后进入重点大学的太少。为此,要实现学校两年提速发展规划,准备分三步走:
第一步:从2011年春季学期起,以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为契机,加强教师的培训学习,提高教师综合素质,逐步打造一支教育教学理念全新、教艺精湛、团结合作的教师团队,培养"各级骨干教师"、"教育名师"。同时,以巩固"两基、普实"成果为契机,不断完善学校的管理制度,以校园网站建设、师生特长发展为抓手,逐步推进校园特色文化建设,不断提高办学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第二步:以校安工程为契机,努力促进2011年底前完成新建教学楼工程、老教学楼加固工程、教师住房重建(或教师周转房)工程和厕所重建工程,完成学校的主体建筑。
第三步:到2012年底,依据学校校园规划图,完成校园围墙修补、操场、运动场等建设,并进行硬化、绿化 ,完成校园总体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
主要措施
1、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培育现代学校制度。
(1)、坚持制度管理、科学管理。一是继续健全和完善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完善和明确学生管理制度,从学习、生活、道德等方面规范学生行为。不断完善、认真执行教学工作常规制度,从备课、上课、练习、课外辅导等方面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健全完善教育教学奖励方案和中考奖励方案。二是推行分层管理制度。在行政管理上,从校级领导、中层干部、年级组长和教研组长、班主任和教师四个层面上加强领导,每一个层面既要创造性地开展好各自的工作,又要为下一层做好服务与指导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效益。三是推行考核奖惩制度,用好用活绩效工资。每学期期初根据教职工不同的岗位从管理育人工作、教书育人工作、教育科研工作、服务育人工作等方面提出岗位目标要求,期中和期末进行有序的、全面的检查与考核,坚持"多劳多酬,优绩多酬"的原则,对岗位考核中"爱事业、满负荷、高效益、多成果"的教师给予奖励。四是积极探索"初中与中职"联合办学模式。让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上高中,让不能和不愿上高中的学生进入中职学校,学会一技之长。既减少流失,造成社会负担,又能使每位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选择成长、成才之路。
(2)、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倡导人本管理。精简管理层级,及时下情上达,上情下达。充分发挥学校工会的职能,使之具有更大的代表性,发挥教职工更大的作用,为学校的发展出谋划策。其次,坚持校务公开,通过宣传橱窗、会议座谈、通知文件、校园网站等多种形式和途径,将学校发展变化中的最新信息作及时的报道与公布,增加学校管理的透明度,虚心接受来自各方的意见和建议,使广大教师成为学校管理的主人。三是提高管理效率,做到"言必行、行必果、果必优"。 学校在坚持制度化管理的同时,要关注、关心、尊重每一位教师的工作、生活与发展、成长,要为每一位教师营造自身发展的空间,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要充分相信教师的潜能,激发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在学校管理工作中,坚持在政治上引导人,在思想上教育人,在业务上锤炼人,在体制上激活人,在生活上关心人,使学校真正做到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将教师的发展与学生的发展、学校的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2、切实抓好队伍建设,提高教书育人的本领。
(1)、抓好领导队伍建设。领导班子成员要充分认识新形势,努力提高现代教育管理水平、科学决策水平和在复杂情况下驾驭全局的能力,发扬"团结、奉献、廉洁、高效"的工作作风,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勇于探索、求实创新。具体做到以下三点:
第一、思想上要有活力。要善于学习,善于钻研,随时吸收时代精髓,唱响素质教育的主旋律,追求先进的教育思想与理念。把学校的办学理想作为每一位成员的工作目标,帮助教师物化教育思想,使学校教育焕发出新的生命活力。
第二、工作上要有创新力。要勇于思考,善于思考,形成创新的意识。要善于虚心学他人之长,总结自身,勤反思,求创新,努力形成自已的教育思想和工作特色,具备创新能力。要理清思路,求真务实,大胆探索,不断进行创新实践,取得创造性的业绩。
第三、管理上要有凝聚力。广泛听取教师对学校发展的意见,加强沟通,增强理解,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充分调动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激发教工"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的爱校情感,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质量意识。做好表率作用,廉洁奉公,时刻明晰权力来源和使用职责,一切以学校的发展大业为重。
(2)、抓好教师队伍建设,建设一支事业型、科研型的教师队伍。我们要把教师队伍的建设作为学校振兴发展的基础工程,以加强师德、师能建设为主体,通过各种途径,造就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我们既要注意引进素质好、能力强的教师和优秀毕业生,更要注重加大力度提高现有教师的思想、业务素质。为此,目前我们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建立教师派出培训、考察、学习机制。加强与深圳学府中学、重庆朝阳中学、重庆巴川中学的联系,每学期派出一部分教师到这些学校学习、考察,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培养骨干教师、教育名师。
二是坚持不懈地抓好教工"六比六不"评比活动。"六比六不"是该校师德建设的特色制度,其具体内容是:一比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提高快,不固步自封;二比对学校的贡献大,不计较报酬;三比工作责任心强,不敷衍塞责;四比办事积极性高,不疲沓拖拉;五比组织纪律性好,不自由散漫;六比私心杂念少,不损公利己。
三是不断完善学校教育教学奖励方案,完善中考奖励方案,以此为突破口,建立学校内部良性竞争机制;实行教学小循环制的同时,建立能者上,庸者下的教学竞争机制。
四是努力形成"终身学习、充满活力"的教师群体风貌。学校要认真规划每学期的教工学习活动,每位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不能放松对自己思想和业务上的进修学习,杜绝上班玩游戏、上网聊天等不良行为,一经发现,学校将从重、从严处理。
五是抓好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落实"师徒结对"措施和听课制度,使青年教师健康成长。
六是发挥教师参与新课程改革的主动性、积极性,加大课改的力度。进一步引领教师对课改理念的学习和研究,牢牢把握课改的实质和关键,深化研究。把教师实施新课程制度化,用新课程理念来规范广大教师的教学行为,使新课程理念真真切切地落实到教师的每一个教学行为上,渗透于师生的每一项活动中。
七是提高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运用水平。抓住"国培计划"的网络远程培训,促使教师学会制作课件,摄入教改信息和经验。在中青年教师中将开展优秀课件评比活动,使更多的青年教师能脱颖而出,使更多的教师能成为学科骨干。
(3)、抓好工会建设。积极探索工会的创新发展,发挥其真正的作用,为师生服务,为教学服务,凸显"人文和谐"之理念。
3、强化德育管理,促进良好校风的形成。
我们要以中央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纲要》和有关文件精神为指导,以新《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生守则》为标准对学生进行"规范行为,学会做人"教育,结合"五心教育",促进良好的校风的进一步形成。
1、大力抓好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落实"文明班级"、"文明宿舍"评比制度,促进"三风"建设。
(1)、继续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么站中学学校生活一日常规》等的学习及竞赛活动。
(2)、健全完善班主任工作考评细则,从物质、精神等方面给班主任予以政策上的倾斜,积极调动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
(3)、要组织多种形式的学习班,如班干部学习班,思想教育学习班,学困生学习班等,从多方面促导学生取得进步。
(4)、要加强对值周教师、值周学生的培训和管理,力争做到各项检查、评比及时、公正、真实。
(5)、加强内宿生管理,开展文明宿舍的评比活动,要求宿管人员做到"严格管理,正确引导",既要严格要求,又要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6)、以新生军训为契机,努力抓好课间操,提高课间操和升旗仪式的队列质量,使学生养成守纪的习惯。
2、突出主旋律教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要通过开展以"为国成才、为校争光,为我成功"为主题的政治思想教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1)、规范"升国旗仪式"。培训好管乐队和护旗手,要求全体学生服装整齐,神情庄严,全体师生按时参加;要发挥"国旗下讲话"的特殊教育功能,结合实例,开展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增强爱国意识。

(2)、增强班会课的实效性,有计划、有目的对学生进行时事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严禁班会课挪作他用。本学期将实行不定期对班会进行听课制度,检查班会课备课情况,班会课的效果直接与班主任工作实绩挂钩。
(3)、利用"国庆节"、"12·9"、元旦、清明节、"五四"青年节等重大节日,组织鼓励学生参加爱国主义实践活动,深化、巩固学生爱国意识。

(4)、要积极与语文组配合开展爱国主义的有关征文比赛,激化学生爱国行为。
(5)、开展"三好学生"、"优干"、"星级学生"评比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强化榜样力量,激活学生积极向上的内驱力,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4、丰富校园文化,优化育人环境。
1、以"校园网站建设"为平台,建立师生激励机制。对该校师生员工在学校网站上发表的各类文章、宣传报道进行奖励,以提高教师理论写作能力、学生的写作水平。

2、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和第二课堂活动,建立激励机制。对师生的"第二课堂"作品如书法、绘画、手工制作、教具制作等进行奖励,发展师生特长。
3、开展音体美、实验操作等课外兴趣小组活动,丰富师生的课余生活。
4、加强图书室、阅览室建设工作,丰富师生的课外阅读生活,扩充新信息、新知识。
5、进一步加强校园环境硬化、绿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

5、加快学校主体工程建设,呈现校园的完整统一。
积极联系、协调各主管部门,尽快完成新教学楼的建造工程、老教学楼的加固工程、厕所重建工程。修建多功能小礼堂,补充完善微机室、理化生实验室,协调修建学校医务室。按照校园规划图,到2012年底,完成校园的整体规划,呈现校园的完整统一。
总之,该校将抓住"威宁两年提速发展"的契机,不断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建成良好的校园环境,打造浓郁的育人氛围,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把该校办成一所"环境优美、文化浓郁、教学一流、人文和谐"的特色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