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道公是福建省历史悠久的传统民间信仰。生前姓吴名本(Běn) ,(973-1036)字华基,号云冲,北宋泉州府同安县白礁村人(现为漳州角美白礁村),生前为济世良医,受其恩惠者无数,其医术高明,医德高尚来自、闻名遐迩,民间称其为吴真人,尊为"神医"。
- 中文名称 吴本
- 别名 保生大帝、大道公
- 神话体系 中国传统民间传说
- 司掌 医术
- 父母 吴通、黄玉华
信仰起源
保生大帝俗称"大道公""吴真人",是比汽先减取中国传统神话传说中保佑健康平安的医神,在海峡两岸及全球华人中拥有众多的信普灯务走丝挥众,仅台湾就有数百座保生大帝庙宇,近两千万信众。每逢岁时年节或祭拜吉日,一座座保生大帝的宫庙总是人员辐辏,信众们燃上一炷香,希望保生大帝保佑家人平安,子女来自向学,无病无灾。海360百科外民众戏言:警察黑道拜关公,妈祖庇护打渔翁,黎民祭拜大道公。
历代皇帝不断加封,最后一次封号就成为今日称呼-"保生大帝",随时代的变迁,学获杨型考王房革伯任本与大道公信仰相关的祭祀习俗,也逐渐形成,成为当地影响最大的传统民俗活动。
保生大帝,生前姓吴名女语阶九套本,北宋同安县人,宋太平兴国四年三月十五日生于该县的白礁村。啊自幼颖悟,立志学医,后在白礁龙池岩,青礁崎山龙湫坑畔,凿井取泉,采药炼丹,由于精通医术,为民治病莫不妙手回春。其医术高明,医德高尚,人称其为吴真人。宋景佑三年五月初二,因表场资转标民核胡娘上龙池岩山采药,坠崖谢世。谢世后,民间谥为"医灵真人",并于白礁村建庵供奉。南宋绍兴年间,朝廷获准立庙,即段省克套今白礁慈济宫。由代华时旧米加确于吴真人神灵显赫,得到累朝褒封,自宋天圣三年(1025)封御史太医妙道真料建阻乱血石洋人直至永乐十七年(1419)封为"保夫福依生大帝"。有关保生大帝的历史文献,《同安县志》等地方志有载。白慈济宫以其历史悠久,具有古建筑文物价值,1996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立庙塑像供奉保生大帝为民间信仰。保乡技金念或种杆冲生大帝由人衍变为神后,在缺医少药的时代,人们用他的药方,且以抽签问卜的方式增加神秘的色彩,在病家的心中产生心理作用,造成神效,使他的神像在群众心显得崇高伟大,他的功能也愈富块来愈扩大为一方的医神和保护神,不仅仅是求医问药,凡祈福禳灾之事皆求之。为供奉方便,自宋代以来,闽西南、粤东广大地域的信众纷纷分炉到其所居地建新的宫庙。此石宣底掌示怕危氢明末清初,移民到台湾的漳、泉百姓,他们携带该神像同往,既保佑他们平安渡过台湾海峡,又保佑他们在创业道路上能战胜疾病等自然灾害。所以,各地的保生大帝庙都信众甚多,以台湾为例就有400余座保生大帝庙。
在漫长的保生大帝信仰长河中,逐渐形成了民间约定俗成的信仰习俗。这些信仰习俗主要是祈求药签、问民换跟互子事签,保生大帝的请神、乞易尼轻传火、忌日、巡游祭祀活皇维实减概翻完游端动等。白礁慈济宫是该信仰发源地,也有其独特的祭田去认电呢告细年创祀活动,称米龙升天;异地同祀庙宇对祖庙的尊崇,都有定期赴祖庙进香朝拜,这样又有了进香仪式。这些保生大帝信仰习俗,经久流传,最后被充尽广大信徒所接受和遵守,并一直沿袭至民国年间。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因破除迷信,使其信仰习俗受到限制,到20世纪60年代几乎消亡。80年代,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求签问药签习俗恢复,尔后进香祭拜也允许。虽然该信俗已得到恢复,但其内含是否原汁原味,有待进一步发掘,予尽量达到保持原生态面貌。
主要价值
1、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保生大帝是地方原始神只,其信仰习俗由于历史悠久,流行地域广泛,当然是属于中华传统文化的范畴。
2、一定程度上它对社会起着安定和谐的作用。保生大帝所有信俗中,主要内容多以劝善戒恶、扶危济弱、治病救人等道德观为主旨,药签能治病,问事签能排忧解难,祭祀活动祈求平安,同时也会促进社会安定、和谐的氛围。
3、药签中的药方是祖国不可多得的中医药宝贵遗产。
4、祭祀过程是别开生面的群众娱乐活动。如巡境时,锣鼓喧天,旗幡飘扬,炮声震天,场面十分热闹,犹如狂欢节一般。大型的谒祖进香或神诞之期是隆重的庙会。
5、它是待开发的旅游资源。保生大帝信仰中,各种大型的祭祀活动,其祭祀仪式和活动期间的文娱表演都是别有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