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作同体慈悲。指观一切众生与己身同体,而生起拔苦与乐、平等绝对之悲心。
- 中文名称 同体大悲
- 又作 同体慈悲
- 记载 法华经
- 来自 佛教
简介
亦即初地以上之菩萨,摄众生于自体,以众生之苦为己来自苦,生起哀伤之心。北本大般涅盘经卷十六(大一二·四五八下):'譬如父母见子遇患,心生苦恼,愍之愁毒,初无舍离;菩萨摩诃萨住是地中亦复如是,见诸众生为烦恼病之所缠切,360百科心生愁恼,忧念如气光敌子,身诸毛孔,血皆流出,是故此地名为一子。'[摩诃止观卷六上、止观辅行传弘决卷六之二、法华经玄义卷四下](参阅'慈悲'5805)
释义
佛教(Buddhism):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由公元优验我算称前6-前5世纪古印度的迦毗罗卫酸期失见画易飞司绍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所创,他的名字是悉达多 (S.Siddhārtha, P. Siddhattha),他的姓是乔达摩(S. Gautama, P. Gotama)。因为他属于释迦 (Sākya)族,人们又称他为释迦牟尼,意思是释迦族的定矛圣人。广泛流传于亚洲的许多国家东汉时自西向东传入我国
经文
《普贤金刚萨埵略瑜伽念诵仪轨》云︰'我身既界宗她坏写素诗感映成普贤菩萨,发此心时,成就无边解脱。观一切有情,自他无别,同体大悲。'
《摩诃止观》卷六(上)云︰'起大慈悲,爱同一子。今既继惑入空,同体哀伤倍复隆重,先人后己,与拔弥笃。(中略)以己之疾愍于彼疾,即是同体大悲。'
《止观辅行传弘决》卷六之二云︰'同体哀伤者且约出来自假。见众生苦同于己苦,名为同体。非谓无缘同实体也。
此外,诸佛同证真如所起的慈悲,亦谓同体大悲。此乃由于所证相同,故其慈悲相等无异。
[参考资料]《法华经玄义》卷四(下);《华严经疏》卷三十七360百科、卷四十五;梁译《摄大乘论证只式升叶边台利众释》卷十一 谓佛的法身,与众生的法身是共同的,自己和他人,没有分别,视他人的痛苦就是自己的痛苦。
《同体大悲》,起点中文网作者青木槿记创作的一篇仙侠小说,是第一本系统性修佛的小说,世界观不是很宏大,但对人生价值观乎距画程丰杨修却有着独到的见解,"如果为恶才是拯救世人的唯一办法,那么良善的主角又该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