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素美,女,候委1967年3月生,现来自为中国海洋大学化学微无化工学院教授、博导,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和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
- 中文名称 刘素美
- 国籍 中国
- 出生日期 1967年3月
- 职业 教师
- 毕业院校 中国海洋大学
人物简介
来自 多年来一直从事海洋化学360百科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在海洋生物地球化学研究领域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主要体现在生源要素生物地球化学的定量化和多学科交叉方面。迄今为止,已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14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47篇、EI收录15篇,被SCI论文他人引用558次,取得了系统性和创新性的研究成果。
2011.12获第十二届中国青年科技奖。
主要研究方向为生源要素的妈半蛋海洋生物地球化学。为国际地常表紧工川圈与生物圈计划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和生态系统整合研究(IGBP-IMBER)科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北太平洋海洋科学组织/东亚边缘海研究(PICES/CREAMS)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国矿物岩宗水肉跟挥前种油其非石地球化学学会第七届环境地质地球化学地球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出菜探菜谈贵胶年现望审。2005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歌掉答短玉拉最不原采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9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获第六届青岛市青年科技奖。现正主持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与国家自然科学审升局没鱼面上基金各一项,主持973课题手清1项,参加"973"课题与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各一项。曾主持和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重大基金,单及中-德、中-法合续形告前最代料和兵作项目和"973"课题等近20项。发表研究论文140篇,其中在国际知名刊物《Science》等发表SCI收录论文40余篇。
学术兼职
2010-今,国际地圈与生物圈计划-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和生态系统整合研究(IGBP-IMBER)科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2005-今,北太平洋海洋科学组织/东亚边缘海研究(PICES/CREAMS)顾问委员会委员
2012-今,法国LabexMER国际科学委员会成员
2009-2014,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七届环境地质地球化学地球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主要学术任职
(1). 国际地圈与生物圈计划-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和生态系统整合研究科学指导委员会成员(2010-今)。
(2).北太平洋海洋科学组织/东亚边缘海研究顾问委员会委员(2005-今)。
(3). SCOR(Scientific Committee on Oceanic Research)发起,组织的"Anthropogenic 装断据气回肥普巴重吗Nitrogen Impacts on the Open Ocean"工作组成员(2006-2008)。
来自 (4).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七届环境地质地球化学360百科地球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2清爱009-2014)。
科研置员行死值活班看项目
2011-2015,科技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多重压力下露真确确构风运析近海生态系统可持续产出与适应性管理的科学基础-第二课题:营养元素循环的关键过程对多重压力的响应与反馈(2011CB409802),300万,主持
2010.01-2013.12,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海洋生物地球化学(40925017),200万,主持
2009.01-2011.12,国家自然科学面上基金:长江口硝化、反硝化和缺氧铵氧化的研究(40876054),44万,主持
2010-2014,科技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 我国陆架海生态环境演变过程、机制及未来变化趋势预测-第一课题:我国陆架海生态环境年代际变化的沉积记录重建及特征分析(2010CB428901),30万,学术骨干
2008.01-2011.12,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渤海中南部底使稳绝还干景栖生物生产过程与生物多样性集成研究(40730847),12/165万,第二位
论文发表
孙径它植列减珊,刘素美,任景玲,张继红,蒋增杰,2010。桑沟湾养殖海域营养盐和沉积物-你境水界面扩散通量研究。海洋学鸡教亲液药战报,32 (6), 108-117
朱媛媛,刘素美,2010。胶州湾沉积物中各形态P的分布及其生物地球化学研究。阳海洋环境科学,29(6),785-789
李佩佩,张桂玲,赵玉川,刘素美,2010。夏季渤海溶解甲烷的分布与通量研究。执牛说误利求激可好门海洋科学进展, 28(4),478-488
曹文卿,刘素美,2010。东、黄海柱状沉积物中有机磷与无机磷的含量与分布研究。中国海洋大学学报,40(1),69-74
邓可,杨世伦,刘素美,张经,2009。长江口崇明东滩冬季沉积物-水界面营养往祖王想营证拉湖孔武盐通量。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3,17-27
曹文卿,刘素美,2009。胶州湾柱状沉积物中无机与有机磷的形态研究。海洋湖沼通报侵体求少银扩,3,179-1带延福知变建境斯车普83
胡蕾,刘素美,任景玲,朱媛媛,张经,2009。东海近岸沉积物中酸可挥发性硫化物的分布研究。海洋环境科学,28(5),482-486
鲁超,刘素美,任景玲,陈琪,罗忻,李健兵,张经,2009。冬季南海北部陆架锋区悬浮颗粒态硅的分析。海洋学报,31(5),31-39
孙珊,刘素美,任景玲,张桂玲,程岩,谢亮,高磊,2008。黄海鳀鱼产卵场和越冬场营养盐分布特征。海洋科学,32(10),45-50
魏西会,刘素美,张经,任景玲,张桂玲,2008。天然水体中微量过氧化氢的测定方法。海洋科学,32(10),96-100
闫哲,任景玲,刘素美,张继红,张经,2008。桑沟湾总溶解态无机砷的分布与季节变化。海洋环境科学,27(5),432-436
周召千,刘素美,戚晓红,罗忻,毕言锋,曹文卿,于子山,任景玲,2008。胶州湾潮滩沉积物-水界面门内苏普顾起环初少引黄交换对海湾营养盐的影响。海洋环境科学,27(5),422-426,442
吕欣欣,邹立,刘素美,王芳,2008。胶州湾潮间带沉积物有机碳和叶绿素的埋藏特征。海洋科学更尼始末良织,32(5):40-45
刘素美,Pall Tréguer, Charlotte Beucher, Rudolph Corvaisier, 张经, 2008。生物硅的生成与溶解速率的研究-以胶州湾为例。中国海洋大学学报,38(5):781-785。
罗忻,刘素美,张经,叶曦雯,张国森,任景玲,张桂玲,2008。胶州湾悬浮颗粒态生物硅的研究。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离施座倍老酒何师资研38(4):627-634
吧通温阿子已夜把史考 朱炳德,刘素美,张经,张桂玲,任景玲,2007。海水中低浓度亚硝酸盐和硝酸盐测定方法综述。海洋学研究,25(2):36-46
窦维伟,任景玲,视件了杆刘素美,张经,吴莹,2007。春季黄海及东海悬浮颗粒物中某些地球化学组分的分布特征、来源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中国海洋大学学报,37(4s):213-218
任景玲,李丹丹,张经,刘素美,吕瑞华,2007。黄、东海溶解态无机砷的形态及其分布。海洋环境科学,26(3):211-216
张经,刘素美,任景玲,2007。第四章 渤海生源要素的迁移与归宿。见:渤海环境动力学导论,冯士笮,张经,魏皓等著,科学出版社,北京,78-117
林雨霏,刘素美,纪雷,赵中华,张经,2007. 黄海春夏季降水中常量离子化学特征分析。海洋环境科学,26(2):116-120
谢亮,任景玲,张经,刘素美,魏皓,2007。胶州湾中溶解态铝的初步研究。中国海洋大学学报,37(1):135~140。
毕言锋,刘素美,张经,2007。大气中有机氮化合物及其向海洋的沉降。海洋科学进展,24(4):604-610
刘素美, 赵颖翡, 张经, 任景玲, 张桂玲, 2006。氢氧化镁共沉淀测定低浓度磷方法在东海赤潮高发区的应用。中国海洋大学学报,36(5):836-840。
林雨霏,刘素美,纪雷,毕言锋,张经,2006。线性判别分析对舟山海洋站降水中常量阳离子含量的年度、季节特征分析。环境科学,27(10):1992-1997。
张桂玲,张经,刘素美,许洁,2006。长江口溶解甲烷及赤潮对其产生和释放的影响。南中国海红潮的关键研究,何建宗、吕颂辉、王艳、陈菊芳主编,南中国海红潮学会出版,324-327。
戚晓红,刘素美,张经,2006。东、黄海沉积物-水界面营养盐交换速率的研究。海洋科学,2006,30(3):9-15。
曹文卿,刘素美,2006。海洋沉积物中硝化和反硝化过程研究进展。海洋科学进展,24(2):259-265。
赵颖翡,刘素美,叶曦雯,张经,2005。黄、东海柱状沉积物中生物硅含量的分析。中国海洋大学学报,35 (3): 423-428
赵颖翡,刘素美,张经,2005。海水中磷化合物的分析进展。海洋环境科学,24 (2): 70-74
刘素美,江文胜,张经,2005。用成岩模型计算沉积物-水界面营养盐的交换通量--以渤海为例。中国海洋大学学报,35 (1): 145-151
林雨霏,刘素美,纪雷,张国森,毛旭斌,张经,2005。舟山群岛降水中阴离子及pH值的特征分析。环境科学,26(5):49-54
林雨霏,刘素美,纪雷,张国森,张经,2005。黄海西部春、夏季湿沉降常量离子化学特征研究。环境化学,24(5):617-619
任景玲,张经,刘素美,2005。以Al/Ti比值为地球化学示踪剂反演海洋古生产力的研究进展。地球科学进展,20(12):1314-1320
叶曦雯,刘素美,赵颖翡,张经, 2004。东黄海沉积物中生物硅的分布及其环境意义。中国环境科学, 24 (3): 265-269
李肖娜,刘素美,吕瑞华,张经,邹立,2004。东、黄海沉积物中叶绿素的分析。中国海洋大学学报,34(4): 603-610
陈洪涛,刘素美,陈淑珠,张经,于志刚,米铁柱,2003。渤海莱州湾沉积物-海水界面磷酸盐的交换通量。环境化学,22(2):110-114
白洁,李岿然,李正炎,孙军,魏皓,刘素美,吴增茂,2003。渤海春季浮游细菌分布与生态环境因子的关系。青岛海洋大学学报,33(6):841-846
叶曦雯,刘素美,张经,2003。生物硅的测定及其生物地球化学意义。地球科学进展,18(3):420-426
戚晓红,刘素美,张经,陈洪涛,2003。东海赤潮高发区沉积物中营养盐再生速率的研究。应用生态学报,14(7),1112-1116
李肖娜,周伟华,刘素美,张经,2003。东海赤潮高发区沉积物中叶绿素的分析。应用生态学报,14(7),1102-1106
张国森,陈洪涛,张经,刘素美,2003。长江口地区大气湿沉降中营养盐的初步研究。应用生态学报,14(7),1107-1111
任景玲,刘素美,张经,谢亮,李丹丹,程岩,朱德弟,2003。陆源物质输送对赤潮高发区的影响-以铝为例。应用生态学报,14(7),1117-1121
叶曦雯,刘素美,张经,2002。黄、渤海沉积物中生物硅的测定及存在问题的讨论。海洋学报,24 (1): 129-134
刘素美,张经, 2002。沉积物中生物硅分析方法的评述。海洋科学, 2: 23-26
陈洪涛,陈淑珠,张经,刘素美,吴强明,2002。南黄海海水中各种形态磷的分布变化特征。海洋环境科学,21 (1): 9-13
刘昌岭,张经,刘素美,2002。我国不同矿物气溶胶源区物质的物理化学特征。环境科学, 23 (4): 28-32
叶曦雯,刘素美,张经,2002。鸭绿江潮滩沉积物间隙水中的营养盐,环境科学,23 (3): 120-124
吴增茂,张新玲,刘素美,万小芳, 2002。陆架浅海沉积物-海水界面溶质通量的计算方法及其应用。海洋环境科学, 21 (3): 23-28
于志刚,刘素美,张经,陈洪涛,姚庆祯, 2002。影响对虾栖息地环境的关键生物地球化学过程。见:中国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研究,II 渤海生态系统动力学过程,苏纪兰,唐启升等著,科学出版社,北京,39-50
魏皓,刘素美,赵亮,2002。渤海生态系统动力学模型:三维初级生产模型。见:中国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研究,II 渤海生态系统动力学过程,苏纪兰,唐启升等著,科学出版社,北京,382-413
研究经历
1985.9-1989.7 青岛海洋大学海洋化学系,本科
1989.9-1992.7 青岛海洋大学海洋化学系,硕士
1996.9-2001.7 青岛海洋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博士
1992.7-1994.11青岛海洋大学水产学院,助教
1994.12-1999.11青岛海洋大学水产学院,讲师
1998.11-1999.4 德国汉堡大学,访问学者
1999.12-2002.11 青岛海洋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副教授
2002.12-今中国海洋大学教授
2003.12-今中国海洋大学博士生导师
2005.1-2 德国不莱梅大学热带海洋生态研究中心,访问学者
2005.11-12 德国不莱梅大学热带海洋生态研究中心,访问学者
2006.9-12 法国布雷斯特不列塔尼大学,法国(CNRS)访问学者
2007.1-4 德国马普海洋微生物研究所,中德DFG项目访问学者
2011.2–2011.8 美国马萨诸塞州大学达特默斯分校,高级访问学者
2005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
200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2011年,获中组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及中国科协的中国青年科技奖
研究领域
方向:海洋生物地球化学与化学海洋学
重点:生源要素循环,氮同位素示踪,环境演变,硅的溶解动力学,营养盐与食物网的相互作用,营养盐的大气沉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