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啦资源网 http://www.fangdala.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刘承华

2023-02-16 15:17:03 暂无评论 百科资料

刘承华(1953.2-),  男,   江苏滨海人,汉参周落找势销治够技族,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中文系毕银身政小员沿去她须业,先后在中国科技大学和南京艺术学抓且功阻械矛院任教,历任中国科技大学哲学社官州久垂剧见装会科学部副主任、南京艺术学院艺术学研究所副术冲爱所长、音乐学院副院长、音乐学研究所副所长、人文学院院长,全国艺术学路乱请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音乐美学学会理事。主要从事艺术美学、音乐美学、音乐文化、琴学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出版著作《中国音乐的神韵》、《古琴艺术论》、《倾听弦外之音》来自等近十部,发表论文110余篇,获省部级奖7项。

  • 中文名称 刘承华
  • 别名 逍遥子,石城子
  • 国籍 中华人民共和国
  • 民族 汉
  • 出生地 江苏省滨海县

人物经历

  1972年1月于滨海县獐沟中学高中毕业。

  1972年12月-1978年10月在滨海县工艺美术厂国画车间工作。

  1978年10月-1982年6月在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获文学学士学位。

  1985年9月-1986年6月在武汉大学中文系文艺理论助教进修班学习愿协流热

  1982年7月-20来自02年6月先后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文教研室、哲学社360百科会科学部艺术教研室任教,曾任哲学社会科系率安学部副主任,2000年1月起任教授。

  2002年6月调入南京艺术学院,历任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副主任,艺术学研究所副所长、音乐学院副院长

  2004年9月起任博士研究生导师。、

  2008年10月-2013题固年5月任人文学院美航府神院长、音乐学研究所副所长。

职务

  现为南京艺术学院江苏省文虽维振境举化艺术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琴学研究中心副主西任、《音乐与表演》副主编、《艺术学研究》副主编,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艺术学院第四届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校教学委员会委员,艺术学理论学科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使、教学分委员会(人文学科)主任委员。

  学术团体:全国艺术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音乐美学学会理事、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华美学学会会员、江苏省音乐家协会理住植友审买洲散省斗论委员会副主任等

教学

  主要讲授课程:音乐美学专题研究、中国音乐美学来自史、西方音乐美学史、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国传统音乐美学、古代乐论选读、中西艺术与美学比较、展练红食径曾叶艺术美学专题、文化哲学专题、中西文化比较、庄子思想阐释等。

  研究生培养:担任音乐美学、艺术美学、艺术文化学方向硕士生导师,中国传统音乐美学、中国音乐文化、中国传统艺术美学方向博士生导师。

  网络教学:录有超星学术视频:《中西艺术与美学比较》、《中国艺术的"月神"精神》、《中国传统音乐美学建设的几个问题》等。

著作

  2018年《中国音乐美学思想史论》,中国文联出版社

  2018年《艺术之道的学理透视》,中国文联出版社

  2016年《音乐美学教程》(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5年《守承文化之脉--360百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特殊性研究》(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

  20势交变香谓命写儿倒三企12年《倾听弦外之音--音乐美的文化之维》 安培完徽文艺出版社

合并图册

  2012年《江南文化中的古琴艺术--江苏地区琴派的文化纪镇静生态研究》(第一作者) 南将前京大学出版社

  2005年《艺术的生命精神与王紧争害文化品格》中国文史出版社

  2005年《园林城市文化》(合作) 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效那生圆04年《中国音乐的神韵》(修订本) 福建人民出版社

  2002年《古琴艺术论》 江苏文艺出版社

  2002年《文化与人格--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一次比较》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2002年《中国音乐的人文阐释》上海音乐出版社

  1998年《中国音乐的神韵》技维正控最模福建人民出版社

  1992年《品玩人生--中国新文学大师幽默小品精萃》黄山书社

  古季燃1990年《青年文学手册》(合作)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9年《新编美学百科词典》(副主编) 福建人民出版社

  1988年《油杂叶个比两互序喜文学概论》(合作) 高等教育出版社

论文

  2018年《禅宗哲学中的音乐本体论--禅宗音乐美学思想研究之一》,中国音乐学(1)

  2018年《<文子>音乐美学思想中的"所布茶千际名班封害故顾以声"》,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

  201阳过减略说艺8年《禅宗的"悟"的音乐心理原护氢花米司--禅宗音乐美学思想研究之三》,音乐与表演(4)

  2018年《"感应论"音乐美学的理论自觉--《慢双块字往证体灯五吕氏春秋》《淮南子》《乐记》的论乐理路》,音乐研究(2)

  2018年《孔子"郑声淫"内涵的新考再证》,黄钟(2)

  2018年《艺术被"灌席积乱宁额要检离注"生命的历程--从传神写意到韵律化》,中犯胶养元杂映国文艺评论(3)

  2017年《现代艺术荒诞性的审美本质》,艺术百家(3)

  2016年《对琴乐演奏之道的潜心追求--成公亮的古琴演奏艺术及其美学理路》,音乐与表演(3)

  2016年《<溪山琴况>的音乐美学思想》,当代查革死处音乐(10)

  2015年《中国古代声乐演唱美学的历时性展开--从《师乙篇》到明清唱论的历史演进轨迹》,音乐与表演(2)

  2015年《中国古代思想范式中的全息机制--对罗艺峰《中国音乐思想史五讲》中范式研究的一种解读》,交响(3)

  2014年《中国传统音乐美学的学理重建》,音乐与表演(2)

  2014年《儒家音乐美学的内在逻辑与历史演变》,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

  2014年《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特殊性的立体对位思维》,艺术学研究(10)

  2013年《全球化时代地域艺术的生存逻辑》,艺术百家(6)

  2013年《明清时期江苏地区琴派兴替的历史机制--兼及艺术演进的非连续性原理与中心转移现象》,中国音乐(2)

  2012年《文化对艺术的影响机制--兼及艺术的文化学阐释路径》艺术百家

  2012年《古代唱论的历时性展开--由<师乙篇>引发出的声乐美学理论》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1年《中国古代音乐美学的理论特点》交响

  2010年《音乐文化中自体守护与异体欣赏的统一如何可能?--从"多元"与"一元"的互含关系所作的论证》乐府新声

  2010年《中国传统音乐美学建设的几个问题》交响

  2009 年《古琴演奏中的"技"与"道"--从庄子"庖丁解牛"谈起》艺术百家

  2009年《对音乐内在张力的精心营构--马友德教授二胡教学与演奏理论浅识》音乐与表演

  2009年《20世纪艺术美学理论的维度转换--从主客间性与主体间性所作的考察》艺术百家

  2009 年《嵇康"声无哀乐"思想形成的理论背景》中国音乐

  2008年《"保存"与"生存"的双重使命--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特殊性》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2008年《找回艺术学的真正"自我"--从艺术学的独特对象所作的学科定位》艺术学研究

  2008年《中国艺术表现中的"含蓄"辨微》美与时代

  2008年《探寻历史上的金陵琴派》乐府新声

  2007年《走向主体间性的音乐美学--兼及音乐美学研究中的文化学维度》艺术学研究

  2007年《中国音乐美学的逻辑形态--从内涵逻辑解读中国音乐美学的理论特点》中国音乐

  2007年《中国音乐美学的主体间性--中国传统音乐中人与对象的关系》中国音乐

  2007年《我们如何对待传统?》音乐与表演

  2007年《文化对音乐意义的限定--"文化影响音乐的机制"研究之三》乐府新声

  2006年《文化在音乐中的复制--"文化影响音乐的机制"研究之二》乐府新声

  2006年《从艺术与文学的关系谈艺术学门类学科的设置》美术与设计

  2006年《文化对音乐的功能预设--"文化影响音乐的机制"研究之一》乐府新声

  2005年《文人琴与艺人琴关系的历史演变--对古琴两大传统及其关系的历史考察》中国音乐

  2005年《对江南丝竹音乐形态特征的文化诠释》中国音乐

  2005年《古琴造型与装饰之美》美与时代

  2005年《中国传统文化对艺术学科研究生教育的价值》(合作)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04年《中国文人艺术的审美取向》(合作) 社会科学战线

  2004年《<溪山琴况>结构新论》音乐与表演

  2004年《南宋浙派对后世琴派的影响及其脉络》杭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音乐文化学学科化的理由与意义》乐府新声

  2004年《音乐"意境"的空间营造》中华艺术论丛

  2004年《古琴年代的鉴别》(9-12期连载) 乐器

  2003年《中国传统音乐的"情感"母题及其文化意蕴》乐府新声

  2003年《中国传统音乐的"自然"母题及其文化意蕴》中国音乐

  2003年《古琴的含蓄美及其人格内涵》艺术探索

  2003年《文人琴与艺人琴的不同旨趣及其走向》东方丛刊

  2003年《从学科结构看当前的音乐文化研究》音乐与表演

  2003年《不丽而妙者,韵也--中国艺术的审美品格》教育文汇

  2003年《古琴音乐的发展手法及其特点》音乐研究

  2003年《古琴神秘性探源》中国音乐

  2002年《中西宗教精神的不同及其文化内涵》合肥教育学院学报

  2002年《中国传统音乐的"自然"母题及其文化意蕴》中国音乐学

  2001年《古琴发展问题剔微》中国音乐

  2001年《走向阐释学的音乐美学》黄钟、音乐舞蹈研究

  2001年《古琴美学的历时性架构》黄钟

  2001年《也谈音乐与文化--答胡自强先生》乐府新声

  2001年《化"中西"为"多元"--从音乐发展战略看音乐的中西关系》人民音乐

  2001年《园林城市的文化定位》安徽电力职工大学学报

  2001年《庄子哲学对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意义--从"庄子阐释"课引发的思考》教育与现代化

  2000年《文体变迁的背后──从生命本体看中国文学的文体变迁》东方丛刊

  2000年《古琴演奏之道》音乐与表演

  2000年《古琴表现力抉微》中国音乐学

  2000年《人文素质课的教学特性》教育与现代化

  1999年《艺术教育中审美阐释的新层面》教育与现代化

  1999年《古琴的文化审美内涵》黄钟

  1999年《古琴韵味辨微》中国音乐

  1999年《古琴的审美意蕴》七弦琴音乐艺术

  1999年《园林城市的文脉营构》中国园林

  1999年《以文化激活音乐──音乐教育中审美阐释的新层面》人民音乐、音乐舞蹈研究

  1998年《潇洒与飘逸的极致──对绝句艺术的美学分析》东方丛刊、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

  1998年《韵:中国艺术的灵性所在》文史杂志

  1998年《中国人的"乐"--中国哲人对"快乐"的理解》绿色美学的崛起

  1998年《人类如何才是"主体"?--传统主体观批判》绿色美学的崛起

  1998年《绿的文化意蕴》绿色美学的崛起

  1998年《"道中庸"而"致中和"──对郭因美学思想的理论轴心的诠释》安徽大学学报

  1997年《素质与知识的关系及其在教学中的意义》教育与现代化

  1997年《原典阅读:培养原创力的重要途径──从芝加哥大学"社会思想委员会"谈起》教育与现代化

  1997年《远:审美空间的时间化》文史杂志

  1997年《哲学是一种胸襟》哲学大视野

  1997年《趋于意义状态与趋于生命状态──中西艺术本体状态比较》东方丛刊

  1997年《中国艺术的最高审美范畴:韵》学术界、美学

  1997年《中西音乐形式的差异及其文化内涵》黄钟、音乐舞蹈研究

  1997年《中国艺术之韵的时间表现形态》文艺研究

  1997年《对现代人"身不由己"状态的揭示--钱钟书〈围城〉意蕴之辨析》文学研究

  1996年《审美的感官化与文化原初功能的消解》美学与艺术学研究

  1996年《乐器神韵与历史氛围--对中国乐器的演进轨迹及其机制的考察》乐府新声、音乐舞蹈研究

  1996年《中西乐器的音色特征及其文化内涵》乐器

  1996年《向心灵深处的开掘--对现代主义演变轨迹的一次尝试性描述》合肥教育学院学报

  1996年《中国艺术的"月神"精神与"玩味"思维》哲学大视野、文史杂志

  1996年《在文化、历史与生命的律动中阐释美--中国音乐欣赏课教学思路》黄钟

  1996年《从与意、味、气之关系看中国艺术中的韵》文艺研究

  1995年《宋明道学对人生三大和谐的综合》合肥工业大学学报

  1995年《从文化传统看中西音乐传统的不同》黄钟

  1994年《谈闻一多对〈也许〉诗的修改》青年诗人

  1994年《中国弹拨乐器的历史氛围散论》中国音乐

  1994年《中西音乐美感特征的比较》中国音乐、音乐舞蹈研究

  1994年《中国古代乐器发展漫谈》(上、下)文史知识

  1994年《唐宋诗词中"愁"的内涵及其演变》合肥教育学院学报

  1994年《试论三大和谐的全息效应》安徽大学学报、自然辩证法研究、新华文摘

  1993年《从"完形"看艺术审美与科学创造的深层联系》美育新论

  1990年《从本体论到心理学--西方美学史的新架构》西部学坛

  1989年《从"味"到"趣"--元散曲的审美特征》文史知识

  1987年《美的形态与形式化审美机制--表现论美学大纲》西部学坛、美学

课题

  2011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特殊性研究》,江苏省高校文化艺术研究基地重大招标项目

  2010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特殊性研究》(负责人),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重大招标项目

  2008年《音乐美的生成--音乐美学导论》 (负责人),江苏省高校精品教材立项

  2007年"《中华大典-艺术典-音乐分典》编纂"(副主编), 国家出版总署重大项目

  2007年《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与实践》(承担子课题),教育部社科研究基地重大招标课题

  2004年《江苏地区琴派的文化生态研究》(负责人) 江苏省社科规划课题

  2002年《当代音乐文化研究的现状与对策》 (负责人)江苏省教育厅人文社科指导性计划项目

  2000年《庄子哲学与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负责人)安徽省社科规划课题

  2000年《古琴艺术研究》(负责人)中国科技大学教学研究课题

  2000年《中西文化比较研究》 (负责人)中国科技大学教学研究课题

获奖

  2012年《中西艺术与美学比较》获"江苏省优秀研究生课程"称号

  2006年《中国音乐的人文阐释》获江苏省高校人文社科成果二等奖

  2005年《中国音乐的神韵》 获江苏省高校精品教材奖

  2003年《古琴艺术论》 获江苏省第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2001年《中国音乐的人文阐释--高校音乐欣赏课教学的理论与实践》 获安徽省教学成果三等奖

  2000年《中国音乐的神韵》(初版) 获安徽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

  1998年《中国艺术之"韵"的时间表现形态》 获安徽省第四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1997年 中国科技大学跨世纪优秀年轻人才奖

  1995年《在文化、历史与生命的律动中阐释美--中国音乐欣赏课教学思路》 获全国首届"远航杯"民族音乐教育优秀论文一等奖

  1993年 中国科技大学张宗植青年教师奖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