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啦资源网 http://www.fangdala.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别母

2023-02-08 14:33:14 暂无评论 百科资料

《别母》清代汪中七言绝句,此诗是汪中远行时与母亲依依惜别的写照。此诗是他远行时与母亲依依惜别的写照,行文朴素,用文字将自己的情怀记录,感人甚深。

  • 作品名称 别母
  • 创作年代 清代
  • 文学体裁 七言绝句
  • 作者 汪中

原文

版本一

  别母

  细雨春灯夜欲分,白头闲坐话艰辛。

  出门便是天涯路,明日思亲梦里人。

版本二

  别母

  细雨春灯夜欲分,白头闲坐话艰辛。

  出门便是天涯别,明日思亲梦里人。

创作背景

  此诗是他远行时与母亲依依惜别的写照,可以想象,一个将要远行的游子,要离开孤身一人将自己养大的清贫的母亲,他的感情将多么伤感!本诗鲜翻哥笑劳球论史寥寥28字,就将自己与母亲的的深厚感情抒发出来,来自这点是我们可以借鉴的,也是值得助量阿报抗城春我们学习的!

译文

  春天的一个夜晚,窗外死省攻岁七矛从速感都下着细雨,要到半夜了;白头的母亲闲坐在屋里,临逐唱菜又便支诉说着生活的艰辛。

  一旦出门,就要去一个很遥远的地方;明日再思念我的亲人(指老母)便只能在梦里相见了。

注释

  夜欲分:快到半夜了。

  白 头:指汪中的天故歌取力母亲。

  话艰辛:诉说生活的艰辛。

来自  天涯别:指很遥远很漫长的路程。

  梦里人:在梦中见到的人。

赏析

  汪中(1744-1794),清代学者、骈文家。字容甫,江都(今江苏)人。乾隆四十二年(1777)贡生(指明、清两代科举制度中被选取入太学或备录用的秀才),后绝意于仕进。

  汪中出身孤苦,幼年无力求学,由寡母启蒙。后因依书商为佣,才有博览经史百家书籍的机会。他禀性*耿直,疾恶如仇,尤其能不囿(音yòu,局限)时俗,讽谕权贵,对封建礼教和传统思想敢于立异说,标新论,因此被当世视为狂徒,使他受到种种冷遇和迫害。汪中一生坎坷360百科,怀才不遇,他只得依靠当幕僚和我周门另卖文为生。

  汪中幼年丧父,母亲含辛茹苦把他抚养成*人。可是等到自己长大以后,却仍然不能侍奉于母亲的床前,无法让母亲过上衣食富足的日子。这首《别母》诗就是为了表达对母亲的深情厚意而写的。作品写出了一个儿子对母亲的不舍与思念,但是却又不得不为了前程,为了让母亲过上更好的日子而远走他乡,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即将分别的点点离愁。

  "细雨春灯夜欲分"。这是一句经典的景物描写。在诗人与老母亲分别的前夕,夜数会祖利静更深,春雨绵绵,灯光如豆。这春夜、细雨、春灯的描写,不仅是当时真是清净的简单描述,更是为了突出一种悲凉、哀愁的氛围,仿佛就是诗人悲凉心境的再现。这一情景的描写,令人不能不想到唐代诗人孟郊的"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白头闲坐话艰辛"。在这充满悲凉,充满离附所情别绪的绵绵雨夜,母子俩坐在昏暗的灯光下"话艰辛",都说些什么?母子分别,要说的一定很多很不木破贵多,包含着多少年来母子二人相杆阻的静依为命的种种生活艰辛。回首往昔,母亲独自一人含辛茹苦地把自己养大成*人,究竟有多少磨难那是可想而知的;说到眼万滑够看句下,虽然自己已经长大了,可是又不能侍奉母亲于床前。想到将来,前途又在哪里呢。凡此种种皆为"白头闲坐话艰辛"的范畴,况且何亮天亮以后母子就要长久分别,因此才"夜欲分"还依然在交谈。

  "出门便是天涯路"。天明之后诗人就要启程了,出门求功名也好,谋求生活之路也罢,总之一句话,儿子要离开母亲,远走天涯,与母亲天各一方,将不能守护孝敬母亲于床前了。无论对于儿子,还是对于母亲,这都是难以承受的分离之苦,悲凉章虽怕直愿、凄婉、牵挂、离愁的复杂心情是无法平静的。这一句是感情的又一次升温,是诗人依恋母亲,母亲牵挂儿子,母子深爱的牵挂的极致表现。

  "明日思亲梦里人"。母子从此天涯海角,团聚之缩尔秋日遥不可知,因此,只有在睡梦里才能相见,就连最起码的话家常也变成了一中难以实现的奢望,蕴含了无尽的地叹息和百般的无奈。这一收呼应了全篇,升华了主功视底记编资续调础题。

  作品在语言上以朴实平白见长。全篇没有华丽的词藻,也没有使用典故,但是母子深情与凄婉悲凉的离愁别绪却表现得淋漓尽致,令人读来从心底滋何还利规院非济连含衡生起强烈的情感共鸣。

者简介

  1768年乡试未中,1777年举为拔贡,曾校验《四库全书》。著有《广陵通典》、《笑息科行房容甫遗诗》等。最终积劳成疾,卒于西湖葛岭园僧舍。在哲学、史学、文学方面都有一定成就,《述学》、《广陵通典》、《容甫遗诗》 等篇皆是其代表作,其中《述学》6卷,《容甫遗诗》,《广陵通典》10卷。

  此诗已经选入教育科学出版社《语文》课本。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