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啦资源网 http://www.fangdala.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余姚临山

2023-01-29 10:33:18 暂无评论 百科资料

临山镇之盐容雨阻院位于余姚西北部,北濒杭州湾,南临四明山余脉,东与泗门接壤,西邻黄家埠镇,呈南山北海中平原的地程反护差亚貌特征,境内河道纵横、湖泊众多,具有典型的江南水乡风貌。全镇境域面积46.苦引应投志山演冷5平方公里,海岸线2.9公里,属亚热带季性气候,季风显著,四季分明,气候温和。该镇于1992年撤区并镇,辖湖堤、汝来自东、临山、临城、临浦、临海、临南、兰海作脸、梅园、邵家邱等10个行政村及凤麟1个居委会,全镇总户数13191户,3.89万人口,外来人口1.55万人,总人口5.44万人。近云精比队气本年来,临山镇党委京存降食毫周约、政府坚定不移地实施“农业稳镇、科教兴镇、工业强镇、商贸活镇”战略,工业、农业、三产呈现飞速增长的态势360百科,是“浙江省体育强镇”、“浙江省东海文化明珠乡镇”、“宁波市书画之乡”、“浙拉置费她级算氢随江省生态镇”、“宁波市文明镇”、“宁波市卫生镇”。

  • 中文名 余姚临山
  • 全年无霜期 为234~246天
  • 全镇境域面积 46.5平方公里
  • 平均气温 为16.2~16.5℃

地理风貌

  临山镇位于余姚西北部,北濒杭州湾,南临四明山余脉,东与泗门接壤,西邻黄家埠镇,呈南山北海中平原的地貌特征,境内河道纵横、湖泊众多,具有典型的江南水乡风貌。全镇境域面积46.5平方公里,海岸线2.9公里,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季风显著,四季分明,气候温和。该镇于1992年撤区并镇,辖湖堤、汝东、临山、临城、临浦、临海、临南、兰海、梅园、邵家邱等10个行政村及凤麟1个居委会,全镇总户数13191户,3.89万人口,外来人口1.55万人,总人口5.44万人。近年来,临山镇党委、政府坚定不移地实施“农业稳镇、科教兴镇、工业强镇、商贸活镇”战略,工业、农业、三产呈现飞速增长的态势,是“浙江省体育强镇”七史试裂、“浙江省东海文化明珠乡镇”、“宁波市书画之乡”、“浙江省生态镇”、“宁波市文明镇”、“宁波市卫生镇来自”。

历史沿革

  临山历史悠久管再杂传依议酸区古倍,最早可追溯到东汉时期,唐、宋元时史称庙山,至明洪武二十年朝廷为抵御倭寇侵扰在此筑城建卫,是浙东著名的“三卫”之一360百科。嘉靖时期,抗倭名将戚继光曾与此屯兵杀敌,目前尚存有古城墙、烽火台、洗心池等遗迹。因面山背海,环卫皆山,故名临山卫,临山之称一直沿袭至今。临山从唐代始便有明确行政归属,据唐《十道志》载,当时临山分别归属于姚娘、余福、余支三里;宋、元、明、清初,县、乡编制基本不变,至清副第最斗末宣统元年,余姚县划为四十五乡,临山独立成乡,辖巷村、任村等7村;民国十九年余姚县改划七区、二十八镇、一百六十三乡,临山燃依养归属为第四区; 民国二十九年,余姚下设八区,临山仍为其一,直至解放,相沿不变。1954年4月,余姚划十二区,临山为攻务喜植轮区。1956年,撤区并乡,改为临山乡。1958年实行人民公社化,成立五星人民既转花粮比公社。1961年,恢复盐史达最奏面希战非区建制,临山重新设区。1992年,全市撤区扩镇并乡,由原临量造仍且保业山镇、湖堤乡、兰海乡、临海乡合并成为如今的临山镇。

产业特色

  临山镇是余姚市农业强镇,已经形成了瓜果、榨菜、水产、畜禽四大农业主导产业,从事农产品种养及来自深加工的企业达到21家,其中地、市级龙头企业8家。拥有万亩葡萄生产基地及千亩葡萄观光园,近100个国内外名优葡萄品种,以“味香园”品牌和“余姚(临山)葡讲占至振萄节”为载体的观光农业已走出余姚,享誉省内外;拥有万亩榨菜生产基地,以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国泰”为龙头的榨菜种植、未评加工能力达1.6万吨以上;享有“榨菜之乡”、“葡萄之乡”的美誉。“神农”畜禽、“来宝”香干、杭州湾海鲜等特产也久负盛名。

  临山又是姚北经济重镇,临山镇已形成制笔、电子电器、LED灯具、园林机械、机械制造等优势行业,尤其是临山制笔闻名全国,是名副其实的“制笔王国”。近几年来,临山镇着力于开发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整机产品,如高纯钛、钕铁硼高新材料、锂电池正极材料、制冰机、车载冰箱、割灌机高谈烈样、离心式水泵、绿篱剪、加气砼砌块等产品的开发成功,为该镇工业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目前全镇有各类企业1900多家,其中制笔企业80余家,各类整机产品近60种,建成了镇东、西、北三个工业功能区和329复线高新产牛常征确汉刘已采此响突业带。

村镇建设

  临山镇历来便是经济和军事两大重镇,是浙东著名的三卫之一,自古繁华。至晚清民国初年,临山注重商贸发展,镇内街道纵横,经济繁荣,被史家誉为“江南小扬州”,集镇规模和经济实力堪为姚北翘楚。随着历史的推移,“杭州湾时代”的来临,滨海产业带的开发,为如今的临山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临山镇党委、政府审时度势,以“五高”标准重绘临山蓝图,即:高品位的集镇定位360百科格局、高起点的集镇计掌须特雷进贵规划、高标准的集镇建设、高效能洲鲁的集镇管理、高效益的集镇经营。并以“跳出老镇建新镇,建设新镇带老镇”的发展终孔进班识松都言先黑思路,拉开城镇建设框架,占地5平方公里的新集镇已经形成雏形,服务、生活、生产、休闲、文体等功能区块布局合理,成为该镇政治、文化、商备批坐贸、居住中心。此外,该镇积极建设通村网络公路,以纵横交错的交通脉络打通村镇接点,连点成片地推进村庄建设。涌现出了经济实力型村庄——临浦村,环境整治型村庄——梅园村,生态园林型村庄——临南受收矛正村等各具鲜明特色的独乡探村庄,形成“众兴拱月”的村镇建设态势。

社会事业

  临山以其深厚的古镇文化底蕴和对文化体育事业不遗余力地投入胜易治站设欢,促进了企业文化、校园文化、村落文化、广场文化和家庭文化蓬勃发展,先后被评为“浙江省东海文化鸡鲜耐胞明珠乡镇”、“浙江省体育强镇”和“宁波市书画之乡”。该镇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多渠道增加对教育的投入,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改善办学条件,成为了姚北的教育强镇之一;大味生守鲁要革书他们全面推进计划生育综合改革,北态多将按深入实施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努力提高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水平,建设新型农村生育文化,全镇计划生育率达到98.7%;近年来,临山镇把环境跳节花吃整治作为改善村容镇貌的审内去粒亲重要抓手,加强对村庄道路及河道卫生的管理,建立专业保洁队伍,落实卫生保洁管理责任,做到全天候保洁,全镇卫生状况得到空前的改善。

名优特产

  榨菜之乡和葡萄之乡,种植面积分别达到2万亩和1.15万亩。国泰牌榨菜荣获中国名牌产品和中国驰名商标,“味香园”葡萄获浙江省精品水果金奖和宁波市名牌产品称号。已经连续举办十一届余姚市(临山)葡萄节,味香园葡萄观光基地已成为全国乡村旅游四星级示范园区。此外,更有“来宝香干”、“西山白杨梅”、“杭州湾小海鲜”等闻名遐迩。

发展特色

  临山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便捷,329国道横贯境内,距杭甬高速公路入口仅10公里,距萧甬铁路余姚站为30公里,西至杭州(萧山)国际机场、东至宁波栎社机场和北仑港深水码头仅70公里,329国道复线与杭州湾跨海大桥贯通,基本形成了可以辐射周边城市的水陆空立体大交通网络,交通极为便利。镇东、西、北工业功能区以及329复线高新产业带,以一流的设施、一流的服务吸引着海内外客商前来洽谈,已经初步形成企业集聚效应。

风景名胜

  临山依山傍海,风景秀丽,历史悠久,遗迹众多。昔有“古卫城墙遗址”、“戚少保祠”、“麟山第一泉”、“苍山烟树”、“三官殿”、“浙东妈祖庙(天后宫)”、“北海观潮”、“临山烈士陵园”等临山八景,今又添“葡萄观光”、“月华垂钓”两景,是休闲旅游的好去处。

发展目标

  突出一个定位目标。即“实力、宜居、文明、平安”四个临山建设这一发展目标。年内,镇两代会提出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牢牢把握转型发展一条工作主线,始终坚持改善民生、促进和谐两大重要任务,扎实推进实力、宜居、文明、平安四个临山建设,努力推动临山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再上新台阶、再创新佳绩。

  找准两大主攻方向。一是主攻产业发展高地。突出招商选资和项目推进力度,择优引进一批优质项目,做大做实做强临山实体经济板块,力争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1.39亿元,引进外资500万美元,内资19000万元。全力推进12个新建续建项目、6个报批新建项目以及6家注册企业的早落实,早建成,早投产,继续推进总投资2.68亿元的宁波甬丰科技示范园项目和总投资3亿元的杭州欧银铁皮石斛高科技培育种植加工项目的建设步伐。二是主攻城乡建设阵地。一要加快实施美丽乡村·幸福家园精品区块建设,在完成临城村农民公寓建设的基础上,加速推进临南村、临山村农房“两改”和土地综合整治等项目建设,重点做好邵家丘村美丽乡村建设和临浦村“宁波中心村”项目创建;二要加快新集镇北城缺商住地块、大浦江东侧地块和西门桥西侧商业地块的开发建设,实施环境提升、绿化再造专项行动计划,提升迎凤路、南塘路的核心街区立面改造,积极打造魅力风情小集镇;三要加快老城部分街区提升改造。以创省历史文化名镇为抓手,根据《临山历史名镇保护规划》纲领,重点推进南门岭公园建设、部分文保单位(古遗迹)修缮、沿街房屋立面改造等。四要加快推进“三改一拆”专项工作,改出发展新空间,拆出集镇新形象。

  搭建三大发展平台。一是搭建以“一带三区”(329复线,工业东、西、北功能区)为主的工业功能区实体经济平台,以创润新材料高科技企业为依托,聚焦行业龙头和领军企业,选好资,选好商,做强做大我镇经济蛋糕;二是搭建以创国家级现代农业精品区为抓手的现代农业园区平台,逐步形成集现代高效、休闲观光、绿色生态、智慧创意等多形态的农业综合体,占据现代农业发展的制高点;三是搭建宜居宜业宜游的集镇新区平台,通过规划修编、区块开发、环境提升等,加速形成投资环境优越、人居环境优美的集镇核心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