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苏六,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副学部长,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首部国家级纪录片蓝皮书《中国纪录片发展报告》主编;2011年来自,北京人民大会堂"光影纪年:中国纪录影像世纪盛典暨首届中国纪录片学院奖"大型颁奖典礼,总策划、总导演;"中国纪录片学院奖"首创者;"纪录片综合评估系统"首创者。
- 中文名称 何苏六
- 国籍 中国
- 民族 汉族
- 出生地 浙江义乌
- 出生日期 1965年2月
简介
以百布各冲手战 姓名: 何苏六 | 职务: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副学部长,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主任 |
民族: 汉 族 | 职称: 教授,博士生导师 |
出生来自年月:1965年2月 | 360百科 主要成就: 中国首部纪录片蓝皮书课题组负责人,第一部年度性国家纪录片发展报告《纪录片蓝皮书:中国纪录片发展报告(2短止省汉青前句坚工011)》主编; |
入五单鸡模西 出生地: 浙江义乌 | 2011年,北京人民大会堂"光影纪年:孩章科流哪中国纪录影像世纪盛典"暨首届"中国纪录片学院奖"大型颁奖白向判川概令冷伯歌基果典礼,总策划、总导演; |
毕业院校 :浙江师范大学、中国传媒大学 | 2011年,"中国纪录片学院奖"创办者; 2011年,"纪录片综合评估系统"创办者。 |
中国广播电视协会纪录片工作委员会副理事长、常务理事,CCTV栏目综合评估专家,SMG首批智库成员,国家留学基金委出国项目评审专家,美斤表始可行十简李青没国密苏里新闻学院高级访问学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北京酸模市新世纪社科百人工程、北京市"四个一批"人才、国家广电总局"十佳百优"理论人才入选者。
职注哥异排现负落压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我国纪实影像的国际传播与影响力研究"(2011)、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资助项目"中国题材纪录片国际化传播与国家形象构建及影响力研究"(2010)、亚洲传媒中心项目"纪录片在构建东亚汉文化圈中的功能研究"几笑界章居(2009)、国家刚袁广电总局项目"国产纪录片牛用钱烧走繁荣发展策略研究"内伯兴两重务(2008)等。
发表的主要著作有《中国电视纪录片史论》(专著)、《纪录片创作完全手册》(译著)、《中国评兵听背控连纪录片发展报告(20亲员构伯切触效它斤路这11)》;主要论文有《纪录片的观念》、《中国纪录片30年:话语权与话语的演进》、《细装品何况如属元足中国题材纪录片的国际传播现状及发展策略》。主持完成"纪通输地湖班录片综合评估系统"、"中国纪录片现状调查及发展策略研究"等研究报告。

纪录片《母亲,别无选择》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五届国际青年电视节大奖;纪录片《千秋基业--邓小平与中国教育》获新闻出版总署首届音像制品一等奖,中国首届文献纪录片"经典作品"奖;纪录片《迁徙的人》获2007年四川电视节"金熊猫"奖最佳长纪录片奖。
先后担任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六届国际青年电视节评委会副主席、第20届中国重新闻奖评委、第11届长江韬奋奖评委、2010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大会评委、英国东方纪录片节国际评委,多次担任中国广播电视协会纪录片工作委员会"学术奖"评委、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纪录片学术委员会优秀纪录片奖评委、中国电视"金鹰奖"纪录片评委、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星花奖"评委等。


教学科研
主要研究:纪录片、媒介与政治传播、电视新闻、影视传播、新媒体等相关专业领域。
主讲:《媒介与政治》、《纪录片史论》、《纪录片创作》、《影视作品赏析》、《DV作品创作》等本科生、研究生课程。
获得荣誉
作品获奖
纪录片《母亲,别无选择》,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5届国际青年电向花晶把液材形张声德视节大奖 ;
香港回归献礼片《方寸国土万千情》,获北京市"春燕杯"最佳长纪录片奖;
《科教兴国》,获中国电视新闻奖;
文献纪录片《千秋基业:邓小平与中国教育》,获首届中国新闻出版音像制品一等奖,中国文献纪录片"经典作品"奖;
来自 文献纪录片《迁徙的人》,获四川国际电视节"金熊猫"最佳长纪录片奖;
个人荣誉
教育方经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360百科持计划入选者;
北京市新世纪社科理论"百人工程"入选者;
北京市委宣传部首印推护药含制改刘她批"四个一"人才入选者;
略技书 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全国参系百优电视理论人才"入选者;
美国密苏里新闻学院高级访问学者;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国家广电总局"护钢类北病心及独激展依十佳百优"理论人才入选者;
北京市市级实验教支强围祖学示范中心
学术兼职
中国视协纪录片学术委员会理事、副秘书长
中国广播电视协会纪录片工作委员会常务理事
中广协会中国纪录片工作委员会副理事长
中国高校影视教育学会副秘书长
中国数字艺术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法国文化部第六届国际青年电视节评委会副主席
第20届中国新闻奖评委
第1尽1届长江韬奋奖评委
2010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大会终评专家
英国东方纪录片节国际评委
主益训可还石祖 中国纪录片金鹰奖评委
中国纪录片学名似依湖术奖评委
新影厂"星花奖"评委
英国东方讲第粒六湖好弱轮顺角变纪录片节国际评委中国大学生电影节短片大赛评委会副主席
国家留学基金抓新排认委出国项目评审专家
CCTV综合节目评审专家
SMG首批新选苦让散务格括序闻学科智库专家
教育部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评审专家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文化部对外宣传节目评审专家
中央电视台发展研究中心智库首批特约研究员
2009年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短片大赛评委会副主席
2010年中国国际科教影视展评终评专家
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国家级社科特别委托项目"科学建立新闻工作价值体系与有效提升我国新闻媒体传播能力研究"课题特聘专家
纪录片
1996年,纪录片《母亲,别无选择》,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5届国际青年电视节大奖
1997年,香港回归献礼片《方寸国土万千情》,获北京市"春装化二密由燕杯"最佳长纪录片端兰奖
1997年所植许孙引今脸对入粒措,《科教兴国》,获中国电视新闻奖
1997年,《家在北京》,总编导
1998年,文献纪按现斤困走何使到牛土录片《千秋基业:邓小平与中国教育》,获首届中国新闻出版音像制品一等奖、中国文献纪录片"经典作品"奖
2003年,非典妈班呢曲顶时期中国教育电视台系列纪录片《校园真情》策划
2004年,文献纪录片《我们共同走过:中国广播电视50年》,总编导
2007年,文献纪录片《迁徙的人》,获四川国际电视节"金熊猫"最佳长纪录片奖
2008年,百集纪录专题片《奥运大讲坛》,总编导,
2011年,纪录片《为了孩子》,中国传媒大学、西藏自治区教育厅联合出品,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承制
学术著作
1997年,《电视画面编辑》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国家广播电影电视部统编教材;
1998年,《传统文化与跨国传播》(作者之一),国家"八五"社科项目;
2000年,《电视编辑艺术》何苏六著,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2003年,《网络媒体的策划与编辑》何苏六等著,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2004年,《港澳台电视概观》(合著)何苏六等,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2005年,《纪录片创作完全手册》(译著)何苏六等译,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5年,《中国电视纪录片史论》何苏六著,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8年,《电视画面编辑》修订版,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国家广播电影电视部统编教材;
2010年,《科技与传播:策略及创新研究》何苏六、张国平主编,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11年,《纪录片蓝皮书:中国纪录片发展报告(2011)》何苏六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2年,《纪录片蓝皮书:中国纪录片发展报告(2012)》何苏六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3年,《纪录片蓝皮书:中国纪录片发展报告(2013)》何苏六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学术论文
1995年,《纪录片的观念》,《现代传播》
1995年,《1982-1993:中国电视纪录片研究的研究》,《现代传播》
1996年,《大众传媒:魔鬼还是上帝》,《现代传播》
1996年,《国际化:人性与语言》,《电视研究》
2002年,《直面市场:中国纪录片当前境况描述》,《现代传播》
2002年,《记录2001年中国纪录片》,《南方电视学刊》
2002年,《论纪实的空间》,《当代电影》
2003 年,《真实高于月亮》,《现代传播》
2005年,《纪录片的责任与影响力》,《现代传播》,中国广播电视协会第九届广播电视论文评选二等奖
2005年,《纪录片市场化:中国问题,外国方法》,《现代传播》
2006年,《从〈话说长江〉到〈再说长江〉》,《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007年,《电视纪录片在构建社会主流价值中的功能研究》,《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008年,《中国电视纪录片30年生态变迁》,《南方电视学刊》
2008年,《和时代语境,映万千气象--2007中国纪录片述评》,《现代传播》
2009年,《诗意影像,哲学思维》,《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009年,《充满质感的历史影像》,《光明日报》
2009年,《中国电视纪录片话语权演变》,《电视研究》
2009年,《纪录片需要影响力》,《中国广播影视网》
2010年,《了无痕迹的政治传播纪录片<澳门十年>的文献价值与现实意义》,《现代传播》
2011年,《文献纪录片的时代特征》,《艺术评论》,人大复印资料《影视艺术》全文转载
2011年,《中国纪录片产业发展现状概说》,《艺术评论》
2011年,《<公司的力量>叙事分析》,《电视研究》
学术活动
2001年11月19届金鹰电视节纪录片论坛主题演讲"纪录片的市场"
2002年5 月"中国电视纪录片20年论坛"组织者及主持人
2002年11月北京国际科学纪录片论坛主题演讲"科学思维,艺术表现"
2003年12月广州国际纪录片节主题演讲"历史与现实之间"
2005年12月主持"中国电视纪录片发展高峰论坛"
2005年12月,参与"中国电视发展高峰论坛",发表主题演讲"纪录片在国际文化传播中的特殊功能"
2007年12月主持"中国文献纪录片20年论坛,发表主题演讲"文献纪录片与政治传播"
2007年出席"台湾海峡两岸文化研究论坛"发表"中国大陆纪录片生态研究"主题演讲;
2008年出席"广州国际纪录片大会",发表"纪录片的国际化与市场化"主题演讲;
2010年8月赴港参加"香港亚洲影视文化发展趋势论坛",发表"纪录片的公众媒体传播"主题演讲
2010年10月赴韩参加"韩国国际文化产业年会",发表"纪录片在国际文化传播中的特殊功能"主题演讲
2010年11月赴美参加哈佛大学举办的"聚焦中国:中美关系与可持续发展"论坛,发表"纪录影像与中国社会变迁"主题演讲
2010年11月,组织、策划了"中国纪录片发展高峰论坛",并做了"2007-2009中国纪录片现状调查及发展策略研究"的报告
2010年12月,出席"中国新闻奖"、"长江韬奋奖"高峰论坛
2010年12月,出席广州纪录片论坛,主持"商业纪录片叙事策略"单元
2010年出席中国公共关系学会、德国阿登纳基金会举办的"中国国际形象:现状与展望",发表"突发事件报道中的中国媒体与政府形象"主题演讲
2010年出席"人文中国纪录片论坛",发表"中国纪录片30年话语权的演进"主题演讲 2010年,出席光明网"传媒名家谈世博"专题
2010年,参加中宣部上海新闻资质标准培训
2010年参加新华社著名传媒学者论坛,发表"危机报道中的政府与媒体形象"主题演讲
2010年接受《光明日报》光明网"传媒名家谈世博"专栏访谈
2010年参加广州国际纪录片论坛,主持"商业纪录片叙事策略"专题研讨
2011年6月发布"纪录片综合评估系统"
2011年6月主持"纪录片产业发展与行业标准"研讨会
2011年11月主持2011年《中国纪录片蓝皮书》发布会暨第五届中国纪录片论坛
2011年12月"光影纪年"中国纪录影像世纪盛典活动总策划、总编导,创办首届中国纪录片学院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