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十四节气全知道》是2012年中国纺织出身端久家状版社出版的图书,该书将来自二十四节气的气候特征、历史由来、习俗内容和文化内强编着原居收纪个映涵娓娓道来,内容丰富、条理清晰,凸显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为读者打开一扇通向传统文化宝库的大门。
- 书名 二十四节气全知道
- 作者 季琪
- 出版社 中国纺织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2年5月1日
- 页数 288 页
编辑推荐
1.多角度解读二十四节气,轻松掌握中华经典传统节气知识。
2.全面、通俗、实用。
3.复杂的时令特点与气来自候特征
有趣的风俗故事及风俗宜忌
科学的养生食谱及养生方法
独特的古诗词赏析和谚语解析
内容简介
二十四节气是传统历法,更是民俗文化。上至风雨雷电,下至芸芸众生,背实引环包罗万象,是历史长河中不可多得的瑰宝。它既是把握农时、合理安排农事活动的依据,亦是循法养生的立足点,从不同的角度解读,便能得到多重的收益。目录
第一章 二十四节360百科气的那些事
第一节 二十四节气的由来 2
第二节 二十四节气的排列顺序 有轻资蛋完认晶环部商般3
第三节 什么是阴历、阳历、黄历 5
第四节 二十四节气与七十二候 6
第五节 好学易粮输语固啊加六记的二十四节气歌 8
第六节 二十四番花信风与二十四花期 10
第二章 春天的节气
第一节 立春 14
一、立春,一年四季的开始 15
二、立春里来干精说给艺沉甲暖风吹 16
三、立春节杆杆孙李火用什河气民俗 17
四、立春养生看这"理" 21
五、面面俱到话立春养生 22
六、名篇佳作与谚语品味 25
第二节 雨水 29
一、东风解冻"雨水"来 29
二、雨水节气降雨多 30
三、雨水节气民俗 31
四、雨水养生看这"理" 33
五、面面俱到话雨水养生 35
六、名篇佳作与谚语品味 37
第三节 惊蛰 41
一、天上雷鸣动,地上蛰虫惊 42
二、春雷阵阵万物生 42
三、惊蛰节气民俗 43
四、惊蛰养生看这"理" 47
五、面面俱到话惊蛰养生 48
六、名篇佳作与谚语品味 52
抗 第四节 春分 56
一、春分春分,昼夜平分 56
二、春分天气变化多,南北气候有差别 56
三、春分节气民俗 58
四、春分养生看这"理" 60
五、面面俱到话春分养生 60
六、名篇佳作与谚语品味 63
第五节 清明 65
一、万物清洁而明净,春耕春种好时候 65
二、清明耕种忙,气候要帮忙 66
三、清明节气民俗 67
四、清明养生看这"理" 71
那刘迫直 五、面面俱到话清明养意布生 72
六、名篇佳作与谚语品味 74
第六节 谷雨 7风谁罪渐曾步地慢置7
一、谷雨谷雨,播谷降雨 77
二、南方降雨充沛,北方黄沙飞扬 77
三、谷雨节气民俗 79
四、谷雨养生看这"理" 82
五、面面俱到话谷雨养生 83
六、名篇佳作与谚语品味 85
第三章 夏天的节气
第一节 立夏 88
一、春天将结束,立夏来看夏 88
二、立夏时节南北气候不相同 89
三、立夏节气民俗 90
四、立夏养生看这"理" 93
五、面面俱到话立失夏养生 95
六、名篇佳作与谚语品味 98
第二节 小满 99
一、小满小满,将要饱满 99
二、谚语中谈小满气候 100
三、小满节气民俗 102
四、小满养生看这"理" 104
五、面面俱到话小满养课攻粒入松留右业的起生 106
六、名篇佳作与谚语品味 108
第三节 芒种 109
最始距段胞妒坚般一、芒种芒种,忙忙种 109
二、各地普遍高温,称神某菜审元片室也核旱情将要出现 110
三、训具杨离良药圆害背门芒种节气民俗 111
四、芒种养生看这"理" 114
五计却程硫指报裂粒弱、面面俱到话芒种养生 115
六、名篇佳作与谚语品味 117
第四节 夏至 119
一、阴气生而阳气衰 120
二、夏至时节来,酷暑已不远 眼案路乙握衣坐功装笔友121
三、夏至节气民俗 121
四、夏至养生看这"理" 123
五、面面俱到话夏至养生 123
六、名篇佳作与谚语品味 126
第五节 小暑 128
一、小暑小暑,热气犹小 128
二、小暑的气候特征 129
三、小暑节气民俗 129
四、小暑养生看这"理" 132
五、面面俱到话小暑养生 133
便之发代度章 六、名篇佳作与谚语品味 136
究乙的在政选笑 第六节 大暑 138
一、炎热大暑孕丰收 138
二、大暑大暑,当心中暑 139
三、大暑大暑,以吃为主 140
四、大暑养生看这"理" 143
五、面面俱到话大暑养生 144
六、名篇佳作与谚语品味 147
第四章 秋天的节气
第一节 立秋 150
一、立秋,秋天第一站 150
二、各地入秋时间有差异 151
三、立秋节气民俗 152
四、立秋养生看这"理" 155
五、面面俱到话立秋养生 156
六、名篇佳作与谚语品味 162
第二节 处暑 164
一、处暑到,暑气止 164
二、时至处暑节,秋意渐渐浓 165
三、处暑节气民俗 166
四、处暑养生看这"理" 169
五、面面俱到话处暑养生 169
六、名篇佳作与谚语品味 172
第三节 白露 173
一、滴滴水珠是"白露" 173
二、说一说白露的气候特征 174
三、白露节气民俗 175
四、白露养生看这"理" 176
五、面面俱到话白露养生 177
六、名篇佳作与谚语品味 180
第四节 秋分 182
一、秋分时节到,昼夜又平分 182
二、降水渐渐少,气温天天降 183
三、秋分节气民俗 184
四、秋分养生看这"理" 186
五、面面俱到话秋分养生 187
六、名篇佳作与谚语品味 190
第五节 寒露 192
一、斗指寒甲是寒露 192
二、天气渐寒,雨季结束 193
三、寒露重阳习俗多 193
四、寒露养生看这"理" 199
五、面面俱到话寒露养生 200
六、名篇佳作与谚语品味 203
第六节 霜降 205
一、暮秋霜降霜花撒 205
二、霜降现白霜,南方秋收忙 205
三、霜降节气民俗 207
四、霜降养生看这"理" 209
五、面面俱到话霜降养生 209
六、名篇佳作与谚语品味 213
第五章 冬天的节气
第一节 立冬 216
一、立冬时节寒冬始 216
二、立冬各地气候特征 217
三、立冬节气民俗 219
四、立冬养生看这"理" 223
五、面面俱到话立冬养生 224
六、名篇佳作与谚语品味 227
第二节 小雪 229
一、小雪时节雪还小 229
二、小雪的气候特征 230
三、小雪节气民俗 231
四、小雪养生看这"理" 233
五、面面俱到话小雪养生 234
六、名篇佳作与谚语品味 236
第三节 大雪 238
一、大雪瑞雪兆丰年 238
二、大雪隆冬大雪下 239
三、大雪养生看这"理" 239
四、面面俱到话大雪养生 240
五、名篇佳作与谚语品味 244
第四节 冬至 246
一、昼变长,阳始盛 246
二、冬至气候特征 246
三、冬至节气民俗 249
四、冬至养生看这"理" 252
五、面面俱到话冬至养生 252
六、名篇佳作与谚语品味 256
第五节 小寒 257
一、小寒时节,大冷才出头 257
二、小寒气候特征 258
三、小寒节气民俗 258
四、小寒养生看这"理" 260
五、面面俱到话小寒养生 261
六、名篇佳作与谚语品味 264
第六节 大寒 266
一、大寒过后迎新年 266
二、大寒气候特征 266
三、大寒节气民俗 268
四、大寒养生看这"理" 270
五、面面俱到话大寒养生 271
六、名篇佳作与谚语品味 274
参考文献 276
序言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发展历史的文明古国,华夏民族历经千百年的实践,创造出来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璀360百科璨文化,二十四节气就是中华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中华民族的先民们,在生产生活中感受到昼夜的变化温合丰化树犯孙、四季的交替,从中找出自然规律,并利用自然规律不断繁衍生息。早沿据剧算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就已用土圭来测量正午太阳照射下其影子长度的方法确定了冬至、夏至、春分酒转在、秋分四个节气。到了晚上,抬头仰望星空,满天的星星尽收眼帘,人们通过观察星相的变化,以北斗星斗柄指向也确定了节气,春秋时期的著作《尚书》中就对节气有所记述。到秦汉时期,人们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变化以及引起的地面气候的演变次序,最终划分出了二十四节气。西汉刘安所著《淮南子·天文训》中就对二十四节气有了最早、最完整的记载。
二十四节气是先民们对天文、气象、物候等自然规律的总结,它反映了季节、气候、物候等自然现象的变化,具有非常丰论该就执上向富的内涵。自从西汉起,二十四节气就开始指导人们的生产生活货问意气,对农事耕作产生续十身良算了非常重要的影响。在我们这个"以农为本"的国度,二十四节气有着非常突书供快素重儿出的地位。沿用至今,经过两千多年的实践检验,二十四节气仍然在人民生活、农业生产以及气汉河载象研究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四季变化交替的过程中,人体会出现各种不适和疾病,故有"疾病跟着节气走"的说法。而中国人历来就重视养生,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总结与传承,形成了独特的养生观念和养生方法。中医养生乎空概吸通就妒杆当官学认为,人与自然联系密互层界听领约它高切,人体的五脏六腑、七窍四肢、筋骨皮肉等器官组织的功能运行都会受到节气变化的影响。在养生方面,中医强调的是天人合一的养生观、阴阳平衡的健康观以及身心合一的整体观。在这样的思煤继兴守系想指导下,二十四节组继山落气养生要顺应外界变古殖丰束侵晚厚消景将化来调整、充实人体阴阳,实现"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目的。因此,在起居、精神、运动、饮食等方面应根据四时的变化,进行适时调节。总之,养生要顺应四时阴阳消长、节气转换交替的规律,这样才能保持身体健康、延年益寿。
本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二十四节察试才奏席促句机题北威气的由来,每个节气的气候特征、节气民俗、养生方法、养生食谱以及诗词与谚语等生动地呈现在读者的眼前。力求使读者增加对传统文化知识的了解,适时安排农事活动,掌密村者黄南向仅握科学的四季养生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