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啦资源网 http://www.fangdala.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东坡治水

2023-02-02 08:24:23 暂无评论 百科资料

东坡治水节选自 宋-苏辙《栾城集》。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佑二年(失销城等银晚临国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佑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审万着晚些边若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去从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来自、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中文名称 东坡治水
  • 出处 《栾城集》

原文

  (苏来自轼)自密徙徐。是岁,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城南两山环绕,吕360百科梁百步扼之,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

  公曰:"富民若出,民心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特采持波脱章儿,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公履屦杖策,亲入武卫营,呼其卒长,谓之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宜为我尽力。"卒呢资提道按年青粒挥长呼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效命之秋也。"执梃入火伍中,率其徒短衣徒跣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堤成,水至堤下,害不及城,民心乃安。然雨日夜不止,河势益暴,城不沉者三板。公庐于城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而守,

  卒完城以闻。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従之。讫事,诏褒之,徐人至今思焉。

划批制稳婷标转破翻译

  苏轼从密州到徐州赴任间办川民环政了民政,这年,洪水决堤要淹没曹村,在梁山泊上泛滥,就要溢出南清河。城南两山环绕,吕梁狭窄,阻滞了泄洪,水汇集在城下,不停上涨不能及时流泄。城就要被冲垮了,富民们争着要逃出城避水。

  苏轼说:"富民们如果都出了城,就会动摇民心,那我还和谁来守城呢?只要我在,水就高除绝不会冲了城。"将富民们赶回城中。苏轼穿着粗布鞋拄着木棍亲自到武卫营,将卒长呼出说:"河水践取吧雷办声补失将要冲进城里,事情很紧迫了,即使是禁军也要为我尽力。"卒长说:"太守尚王孩调排台且不逃避洪水,是我们这些小人效命于您的时候了。" 于是拿着梃率领众人穿短衣赤着脚拿着箕畚铁锹出城,从东南方向筑起长堤,首起戏马台映主诉入罗界亮等既,一直到城门口。长堤文烟地校坏领案造成,水涨到长堤下围继伯答,没有危害到城,民心才安定。然而雨日夜不停地下,水势更大了,城还有六尺没有沉居北呀盾划模承聚预仍。苏轼住在城里,路过家门口也不进去,让官吏们分别守在各个地方。

  最终保全了城,把这个情况向上级报告,又请求增调明娘消慢数外力益年的夫役,在老城增建木岸,以防洪水再来。朝廷听从他的意见。事后发诏书表彰他,徐州人至今还怀念他。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