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色液体,有职挥发性,有毒。微溶来自于水,溶于乙醇、乙醚、氯仿、丙酮等有机溶剂。性质稳定,常与四乙基铅同时消纪专连加在汽油中,可使燃烧后产生的氧化铅变为具有挥发性的溴化铅,从内燃机中排出。用作脂360百科肪、油、树脂等的溶严觉进终板志质剂,谷物和水果等的杀菌剂、木材的杀虫剂等。可由乙烯与溴加成余然阿制得。
- 中文名 1,2-二溴乙烷
- 外文名 1,2-dibromoethane
- 分子式 C2H4Br2
- 相对分子质量 187.88
- 化学品类别 有机物--卤代烃--溴化物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1,2-二溴乙烷
中文别名:(二)溴化乙烯;二溴乙烷;二溴化乙于体末宜静怕肥而烯;溴化乙烯;乙撑二溴;1,2-二溴乙烷;1,2-二溴乙烷(EDB);亚乙基二溴;对称职物很跑么兰自二溴乙烷
英文名称:1,2-Dibromoethane
英文别名:Ethylene dibromide; 1,2-Dibromoethane 98+ %; 1.2-Dibr代跳认久冲武并连念omethane; Androst-5-ene-3B,17B-diol-17a-ethinyl; 1,2-Dibromaethan; 1,2-Dibromethan; 1,2-di来自bromethane; 1,2-Dibromoetano; 1,2-dibromo-ethan; 1,2-dibromoethane (EDB); 1,2-dibromoethane,glycoldi360百科bromide; 1,2优机展试宗口核距雨离父-Dibroom鸡际病站独五兵硫问ethaan
CAS:106-93-4
EINE速CS:203-444-5
理化性质
物理性质
外观与性状:无色有甜味的液体。
熔点(℃):9.3
相对密度(水=1):2.17
沸点(℃):131.4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6.48
分子式:C2H4Br2
分子量:187.88
饱和蒸气压(kPa):2.3含容草担低能医望赵2(30℃)
辛醇/紧只应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1.93
溶解性:微溶于水,可混溶于多数有机溶剂
化学性质
常温下比较稳定,但在光照下能缓缓分解故土代末高花半为有毒物质。能与乙醇,乙醚、四氯化碳、苯艺侵副、汽油等多种有机溶剂互溶,并形成共沸混合物,溶于约250倍的水。有氯仿气味,能乳化。与液氨混开玉技宣底歌合至室温会发生爆炸 。可发生消去反应溴乙烯,进一步消去得到乙炔。水解可得乙二醇。
热化学性质
性质 | 数值 | 单位 | 温度(K) | 状态 |
---|---|---|---|---|
热 容Cp | 134.8 | J/(mol*K) | 293 | l |
134.7 | J/(mol围京*K) | 298.15 | l | |
135 | J/(mol*K) | 298.15 | l | |
136 | J/(mol*K) | 298.15 | l | |
129.5 | J/(mol*K) | 300 | l | |
136.4 | J/(mol*K) | 300 | l | |
135.14 | J/(mol*K) | 310 | l | |
134.7 | J/(mol*K) | 预面准既 398 | l | |
标准熵H298.15 | 223.3 | J/(mol*K) | 298.15 | l |
log(P) = A - B/(C+T) 其中:Cp = 蒸气压 (bar);T= 温度 (K) | ||||
温度范围 | A | B | C | 状 态 |
据逐 246~404.6 | 7.369143 | 4101.146 | 153.034 | g |
光谱图
红外光谱

序号 | 峰位(cm-1) | 透过率止英道北素件(%) | 半峰宽(cm-1) | 峰差(%) |
---|---|---|---|---|
1 | 581 | 25 | 来自 22 | 56 |
2 | 826 | 68 | 13 | 21 |
3 | 1176 | 9 | 15 | 76 |
4 | 1235 | 29 | 12 | 50 |
5 | 12若处除染误65 | 60 | 18 | 19 |
6 | 1408 | 53 | 15 | 18 |
7 | 验收过曾1427 | 39 | 360百科 18 | 33 |
据皇请质谱图

作用与用途
用作乙基化试剂、溶剂;农业上用作杀线虫剂、合成植物生长调节剂;医药上用作合成二乙基溴苯乙腈中间体,溴乙烯、乙烯叉二溴苯阻燃的约程调序真剂;还用作汽油抗震液中铅的消除剂、金属表面处树普含理剂和灭火剂等。车用汽油采用二溴乙烷与二氯乙烷的混合物以降低成本,而航空汽油,则用纯二溴乙烷。
使用注意事项
危险性概述
健康危害:具有中度麻醉作用。对皮肤粘膜有刺激作用。重者可致肺炎氧和肺水肿。对中枢神经有抑制作用。可致肝、肾损害。急性中毒可有头痛、头晕、耳鸣、全身无力、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可死于心力衰竭。引起皮炎和结膜炎。
环境值展情农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大显树令易热斗脸表善气臭氧层有极强破坏力。
燃爆危险:该品不燃,有毒,具刺激性。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溴化物气体。与强氧化剂接触可发生化学反应。
有害燃烧产物:溴化氢。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器毛亮龙黑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
灭火剂: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立即隔离150m,严身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小量泄漏:用砂土、蛭石或其架垂许规升它惰性材料吸收。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马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加春操获便强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安全防护眼镜,穿透气型防毒服,戴防化学品手套。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碱金属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剧德值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碱金属、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物质技刚重排动得施毒性
编号 | 述规应鲜权交 毒性类型 | 担余测试方法 | 测试对象 | 使用剂量 | 毒性作用 |
---|---|---|---|---|---|
1 | 急性毒性 | 口服 | 成年女性 | 90 mg/kg | 1.胃肠道毒性--运动过度、腹泻 2.胃肠道毒性--恶心、呕吐 3.肾、输尿管和膀胱毒性--尿量减少 |
2 | 急性毒性 | 口服 | 成年男性 | 43 uL/kg | 1.肝毒性--黄疸,其他未分类 2.肾、输尿管和膀胱毒性--肾小管发生变化 (包括急性肾功能衰竭,急性肾小管坏死) 3.营养和代谢系统毒性--代谢性酸中毒 |
3 | 急性毒性 | 口服 | 大鼠 | 108 mg/kg | 详细作用没有报告除致死剂量以外的其他值 |
4 | 急性毒性 | 吸入 | 大鼠 | 14300 mg/m3/30M | 1.周围神经毒性--弛缓性麻痹,但无麻醉(通常是神经肌肉阻断) 2.行为毒性--嗜睡 3.肺部、胸部或者呼吸毒性--呼吸困难 |
5 | 急性毒性 | 皮肤表面 | 大鼠 | 300 mg/kg | 详细作用没有报告除致死剂量以外的其他值 |
6 | 急性毒性 | 口服 | 小鼠 | 250 mg/kg | 详细作用没有报告除致死剂量以外的其他值 |
7 | 急性毒性 | 腹腔注射 | 小鼠 | 220 mg/kg | 详细作用没有报告除致死剂量以外的其他值 |
8 | 急性毒性 | 未报告 | 小鼠 | 146 mg/kg | 详细作用没有报告除致死剂量以外的其他值 |
9 | 急性毒性 | 口服 | 兔 | 55 mg/kg | 详细作用没有报告除致死剂量以外的其他值 |
10 | 急性毒性 | 皮肤表面 | 兔 | 300 mg/kg | 1.营养和代谢系统毒性--体温下降 2.皮肤和附件毒性--皮肤腐蚀 (局部暴露后) |
11 | 急性毒性 | 直肠注射 | 兔 | 2500 mg/kg | 1.肺部、胸部或者呼吸毒性--其他变化 2.肝毒性--肝炎 (肝细胞坏死),扩散 |
12 | 急性毒性 | 口服 | 豚鼠 | 110 mg/kg | 详细作用没有报告除致死剂量以外的其他值 |
13 | 急性毒性 | 吸入 | 豚鼠 | 400 ppm/3H | 1.营养和代谢系统毒性--条件性维生素缺乏症 2.肺部、胸部或者呼吸毒性--慢性肺水肿 3.肝毒性--肝炎 (肝细胞坏死),带状 |
14 | 急性毒性 | 口服 | 鸡 | 79 mg/kg | 详细作用没有报告除致死剂量以外的其他值 |
15 | 急性毒性 | 口服 | 鹌鹑 | 130 mg/kg | 1.行为毒性--嗜睡 2.肺部、胸部或者呼吸毒性--呼吸困难 3.胃肠道毒性--运动过度、腹泻 |
16 | 慢性毒性 | 吸入 | 大鼠 | 40 ppm/6H/13W-I | 1.肝毒性--肝重量发生变化 2.血液毒性--红细胞染色异常或影响有核红细胞 3.营养和代谢系统毒性--体重下降或体重增加速率下降 |
17 | 慢性毒性 | 吸入 | 大鼠 | 100 ppm/7H/9D-I | 1.肝毒性--肝重量发生变化 2.营养和代谢系统毒性--体重下降或体重增加速率下降 3.慢性病相关毒性--死亡 |
18 | 慢性毒性 | 腹腔注射 | 大鼠 | 160 mg/kg/2D-I | 1.肾、输尿管和膀胱毒性--其他变化 |
19 | 慢性毒性 | 吸入 | 小鼠 | 3 ppm/6H/13W-I | 1.慢性病相关毒性--死亡 |
20 | 慢性毒性 | 吸入 | 猴 | 50 ppm/7H/70D-I | 1.行为毒性--兴奋 2.营养和代谢系统毒性--体重下降或体重增加速率下降 |
21 | 慢性毒性 | 吸入 | 兔 | 100 ppm/7H/4D-I | 1.肝毒性--肝炎 (肝细胞坏死),带状 2.肝毒性--肝豆状核变性 3.慢性病相关毒性--死亡 |
22 | 慢性毒性 | 吸入 | 豚鼠 | 50 ppm/7H/80D-I | 1.肺部、胸部或者呼吸毒性--肺重量发生变化 2.肝毒性--肝重量发生变化 3.营养和代谢系统毒性--体重下降或体重增加速率下降 |
23 | 慢性毒性 | 口服 | 鹌鹑 | 162 mg/kg/7D-I | 1.肝毒性--肝重量发生变化 2.血液毒性--红细胞染色异常或影响有核红细胞 3.生化毒性--新陈代谢和血液运输异常 |
24 | 慢性毒性 | 口服 | 鹌鹑 | 486 mg/kg/21D-I | 1.血液毒性--血清成分发生变化 (如TP、胆红素、胆固醇) 2.生化毒性--抑制或诱导胆碱酯酶 3.生化毒性--抑制或诱导酶 |
25 | 眼部毒性 | 皮肤表面 | 人类 | 1538 mg/2H | 作用严重 |
26 | 眼部毒性 | 皮肤表面 | 兔 | 1%/14D | 作用严重 |
27 | 眼部毒性 | 入眼 | 兔 | 1% | |
28 | 突变毒性 | 鼠伤寒沙门氏菌 | 1 ug/plate | ||
29 | 突变毒性 | 鼠伤寒沙门氏菌 | 1600 ppm | ||
30 | 突变毒性 | 大肠埃希氏菌 | 20 uL/disc | ||
31 | 突变毒性 | 大肠埃希氏菌 | 350 nmol/tube | ||
32 | 突变毒性 | 大肠埃希氏菌 | 333 ug/plate | ||
33 | 突变毒性 | 大肠埃希氏菌 | 10 mg/plate | ||
34 | 突变毒性 | 大肠埃希氏菌 | 1 umol/L | ||
35 | 突变毒性 | 大肠埃希氏菌 | 23 mmol/L | ||
36 | 突变毒性 | 大肠埃希氏菌 | 23 mmol/L | ||
37 | 突变毒性 | Microorganism ed | 2 uL/plate | ||
38 | 突变毒性 | 吸入 | 果蝇 | 14 ppm/24H | |
39 | 突变毒性 | 口服 | 果蝇 | 300 umol/L | |
40 | 突变毒性 | 吸入 | 果蝇 | 2 ppm | |
41 | 突变毒性 | 口服 | 果蝇 | 25 ppm | |
42 | 突变毒性 | 粗糙脉孢菌 | 36000 ppm | ||
43 | 突变毒性 | 酿酒酵母 | 170 umol/L | ||
44 | 突变毒性 | 构巢曲霉 | 10 uL/plate | ||
45 | 突变毒性 | 多种途径 | 非哺乳动物 | 5300 nmol/L | |
46 | 突变毒性 | Fish ed淋巴细胞 | 100 umol/L | ||
47 | 突变毒性 | Fish ed淋巴细胞 | 100 umol/L | ||
48 | 突变毒性 | 人类淋巴细胞 | 1 mmol/L | ||
49 | 突变毒性 | 人类淋巴细胞 | 5 mL/L | ||
50 | 突变毒性 | 人类成纤维细胞 | 2500 nmol/L | ||
51 | 突变毒性 | 人类淋巴细胞 | 10 nmol/L | ||
52 | 突变毒性 | 人类淋巴细胞 | 5 mg/L | ||
53 | 突变毒性 | 口服 | 大鼠 | 75 mg/kg | |
54 | 突变毒性 | 大鼠胚胎 | 12 ug/plate | ||
55 | 突变毒性 | 腹腔注射 | 大鼠 | 15 mg/kg | |
56 | 突变毒性 | 腹腔注射 | 大鼠 | 16800 nmol/kg | |
57 | 突变毒性 | 大鼠肝 | 80 umol/L | ||
58 | 突变毒性 | 大鼠肝 | 80 umol/L | ||
59 | 突变毒性 | 口服 | 大鼠 | 20 umol/kg | |
60 | 突变毒性 | 口服 | 大鼠 | 75 mg/kg | |
61 | 突变毒性 | 大鼠肝 | 50 ppm | ||
62 | 突变毒性 | 大鼠精子 | 1 umol/L | ||
63 | 突变毒性 | 腹腔注射 | 大鼠 | 100 mg/kg | |
64 | 突变毒性 | 吸入 | 小鼠 | 30 ppm/10D (持续) | |
65 | 突变毒性 | 腹腔注射 | 大鼠 | 50 mg/kg/5D | |
66 | 突变毒性 | 小鼠淋巴细胞 | 45 mg/L/4H | ||
67 | 突变毒性 | 口服 | 小鼠 | 75 mg/kg | |
68 | 突变毒性 | 腹腔注射 | 小鼠 | 50 mg/kg | |
69 | 突变毒性 | 口服 | 小鼠 | 150 mg/kg | |
70 | 突变毒性 | 腹腔注射 | 小鼠 | 55 mg/kg | |
71 | 突变毒性 | 小鼠淋巴细胞 | 150 mg/L/4H | ||
72 | 突变毒性 | 小鼠鼠伤寒沙门氏菌 | 500 mg/kg | ||
73 | 突变毒性 | 仓鼠卵巢 | 400 umol/L | ||
74 | 突变毒性 | 仓鼠胚胎 | 500 mg/L | ||
75 | 突变毒性 | 仓鼠卵巢 | 150 mg/L | ||
76 | 突变毒性 | 仓鼠肺 | 2 mmol/L | ||
77 | 突变毒性 | 仓鼠卵巢 | 5 mg/L | ||
78 | 突变毒性 | 仓鼠肺 | 500 umol/L | ||
79 | 突变毒性 | 仓鼠卵巢 | 1 mmol/L | ||
80 | 突变毒性 | 哺乳动物淋巴细胞 | 1 mmol/L | ||
81 | 突变毒性 | 哺乳动物淋巴细胞 | 10 mmol/L | ||
82 | 突变毒性 | 皮下注射 | 哺乳动物 | 93600 ug/kg/12D (间断) | |
83 | 致癌性 | 口服 | 大鼠 | 540 mg/kg/78W-C | 1.致癌性--致癌(根据RTECS标准) 2.血管毒性--肿瘤 3.血液毒性--肿瘤 |
84 | 致癌性 | 吸入 | 大鼠 | 10 ppm/6H/2Y-I | 1.致癌性--致癌(根据RTECS标准) 2.嗅觉毒性--肿瘤 3.血管毒性--肿瘤 |
85 | 致癌性 | 口服 | 小鼠 | 16 mg/kg/53W-I | 1.致癌性--致癌(根据RTECS标准) 2.肺部、胸部或者呼吸毒性--肿瘤 3.胃肠道毒性--肿瘤 |
86 | 致癌性 | 吸入 | 小鼠 | 40 ppm/6H/90W-I | 1.致癌性--可能致癌(根据RTECS标准) 2.嗅觉毒性--肿瘤 |
87 | 致癌性 | 皮肤表面 | 小鼠 | 190 mg/kg/62W-I | 1.致癌性--肿瘤(根据RTECS标准) 2.肺部、胸部或者呼吸毒性--肿瘤 3.皮肤和附件毒性--肿瘤 |
88 | 致癌性 | 腹腔注射 | 小鼠 | 840 mg/kg/8W-I | 1.致癌性--肿瘤(根据RTECS标准) 2.肺部、胸部或者呼吸毒性--肿瘤 |
89 | 致癌性 | 口服 | 大鼠 | 16 mg/kg/61W-I | 1.致癌性--致癌(根据RTECS标准) 2.胃肠道毒性--肿瘤 3.肝毒性--肿瘤 |
90 | 致癌性 | 口服 | 小鼠 | 23 mg/kg/53W-I | 1.致癌性--致癌(根据RTECS标准) 2.肺部、胸部或者呼吸毒性--肿瘤 3.胃肠道毒性--肿瘤 |
91 | 致癌性 | 口服 | 大鼠 | 24 mg/kg/57W-I | 1.致癌性--致癌(根据RTECS标准) 2.胃肠道毒性--肿瘤 3.肝毒性--肿瘤 |
92 | 致癌性 | 口服 | 大鼠 | 6630 mg/kg/34W-I | 1.致癌性--致癌(根据RTECS标准) 2.胃肠道毒性--肿瘤 3.肝毒性--肿瘤 |
93 | 致癌性 | 口服 | 小鼠 | 28 mg/kg/53W-I | 1.致癌性--致癌(根据RTECS标准) 2.肺部、胸部或者呼吸毒性--肿瘤 3.胃肠道毒性--肿瘤 |
94 | 致癌性 | 吸入 | 大鼠 | 20 ppm/7H/78W-I | 1.致癌性--致癌(根据RTECS标准) 2.内分泌毒性--肾上腺皮质肿瘤 3.皮肤和附件毒性--肿瘤 |
95 | 致癌性 | 口服 | 大鼠 | 7000 mg/kg/47W-I | 1.致癌性--致癌(根据RTECS标准) 2.胃肠道毒性--肿瘤 3.肝毒性--肿瘤 |
96 | 致癌性 | 口服 | 大鼠 | 18 mg/kg/44W-I | 1.致癌性--致癌(根据RTECS标准) 2.胃肠道毒性--肿瘤 3.肝毒性--肿瘤 |
97 | 致癌性 | 吸入 | 大鼠 | 10 ppm/6H/2Y-I | 1.致癌性--致癌(根据RTECS标准) 2.血管毒性--肿瘤 3.肺部、胸部或者呼吸毒性--肿瘤 |
98 | 致癌性 | 吸入 | 大鼠 | 40 ppm/6H/88W-I | 1.致癌性--致癌(根据RTECS标准) 2.嗅觉毒性--肿瘤 3.血管毒性--肿瘤 |
99 | 生殖毒性 | 吸入 | 成年男性 | 88 ppb/8H,雄性配种 5 年前 | 1.生殖毒性--雄性生精功能异常 (包括遗传物质,精子形态,精子活力和计数) |
100 | 生殖毒性 | 口服 | 大鼠 | 50 mg/kg,雄性配种 5 天前 | 1.生殖毒性--胚胎或胎儿死亡 |
101 | 生殖毒性 | 吸入 | 大鼠 | 66670 ppb/4H,雌性受孕 3-20 天后 | 1.生殖毒性--新生儿体重增加量减少 |
102 | 生殖毒性 | 吸入 | 大鼠 | 80 ppm/23H,雌性受孕 6-15 天后 | 1.生殖毒性--胚胎或胎儿死亡 |
103 | 生殖毒性 | 吸入 | 大鼠 | 89 ppm/7H,雄性配种 10 周前 | 1.生殖毒性--睾丸,附睾,输精管发生变化 2.生殖毒性--前列腺,精囊,考伯氏腺,附属腺体发生变化 3.生殖毒性--雄性生育能力下降 |
104 | 生殖毒性 | 吸入 | 大鼠 | 39 ppm/7H,雌性受孕 3 周前 | 1.生殖毒性--交配成功率下降 |
105 | 生殖毒性 | 吸入 | 大鼠 | 80 ppm/7H,雌性受孕 3 周前 | 1.生殖毒性--雌性生育能力下降 |
106 | 生殖毒性 | 未报告 | 大鼠 | 25 mg/kg,雄性配种 1 天前 | 1.生殖毒性--影响新生儿的行为 |
107 | 生殖毒性 | 吸入 | 小鼠 | 38 ppm/23H,雌性受孕 6-15 天后 | 1.生殖毒性--胚胎或胎儿死亡 |
108 | 生殖毒性 | 吸入 | 小鼠 | 20 ppm/23H,雌性受孕 6-15 天后 | 1.生殖毒性--植入后死亡率增加 2.生殖毒性--胎儿毒性(如胎儿发育不良,但不至死亡) |
109 | 生殖毒性 | 吸入 | 小鼠 | 38 ppm/23H,雌性受孕 6-15 天后 | 1.生殖毒性--影响产仔数 |
110 | 生殖毒性 | 吸入 | 小鼠 | 32 ppm/23H,雌性受孕 6-15 天后 | 1.生殖毒性--胎儿毒性(如胎儿发育不良,但不至死亡) 2.生殖毒性--肌肉骨骼系统发育异常 |
111 | 生殖毒性 | 皮下注射 | 兔 | 225 mg/kg,雄性配种 5 天前 | 1.生殖毒性--雄性生精功能异常 (包括遗传物质,精子形态,精子活力和计数) |
112 | 生殖毒性 | 口服 | 牛 | 40 mg/kg,雄性配种 10 天前 | 1.生殖毒性--雄性生精功能异常 (包括遗传物质,精子形态,精子活力和计数) |
113 | 生殖毒性 | 皮下注射 | 牛 | 93600 ug/kg,雄性配种 12 天前 | 1.生殖毒性--雄性生精功能异常 (包括遗传物质,精子形态,精子活力和计数) |
制备
1.乙烯溴化法
工业生产采用乙烯与溴进行非催化加成,反应速度随反应温度升高而增加,水蒸气的存在能加速反应的进行。排放尾气中含过剩乙烯和溴化氢,经洗涤塔用水洗涤脱溴化氢,再回收过剩乙烯。
2.乙烷溴化法。
3.乙二醇和氢溴酸反应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