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啦资源网 http://www.fangdala.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渭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2023-03-01 22:23:56 暂无评论 百科资料

渭南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简称"渭南高新区")地处陕西关中东部(地些矛良王让圆书无理坐标为东经来自109°23′25"---109°27′26"之间,北纬34°31′11"---34°28′58"之间)。坐落在渭南市中心城区西部,东与临渭区站南、杜桥、双王街道办事处相永从气玉啊接(以渭清路为界),市程该算许距城市中心2.5公里;西以零河为界,写调停助与西安市临潼区零口眼尔号云记常须镇接壤。北傍渭喜西说河,南依南塬。辖区面积4难却银差聚灯9平方公里,规划控制面积31平方公里,城市建设用地18平方公里,建成区约14平方公里。

陇海、西南铁路,大西、郑西高铁快捷便利,连霍高速横贯东西,是关中-天水经济区、黄河金三角经济协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一带一路"建设、新时代西部大开克布按外顶都言杂元发的前沿阵地。

渭南高新区成立于198360百科8年,是陕西省最早设立的经济技术开发区之一,2010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高新区。全区实行党、政、经一体化运行管理机制,辖3个街道,1个直管社区,总人口约取新病海胞既物15万人。

  • 中文名称 国家级渭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 外文名称 Weinan high tech Zone
  • 别名 渭南高新区
  • 行政区划代码 610502
  • 行政区类别 经济开发区国家级高新区

园区规划

  国来自家级渭南高新区按照"高标准规360百科划、高起点建设、高水平管理"的要求,对高新区的规划进行了重新修编,并根据城市功能要求,设置了六大工业园区。大规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开发崇业路以西的13平方公里土地,形成了"三纵三横一环"的新城市框架,建设城市中有花有水、花园中有城市的环境,让城市与环境共存,不断提升城市辐射、扩张、服务功能。

  结合渭南城市西扩战略,按照"渭南中心城市的现代化新区"和"工贸技型的高新区"的定位,重新编制了渭南高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设置了六大产业园区,描绘出城市中有花有水、花园中有城市种了士然协纪卷判的优美环境,城市语内欢乐部与环境共存,不断提升城市辐射、扩张、服务功能。

令艺得给吧远  渭南高新区依靠其地理优势、资源优势、环境优势、市场优势,已形成了似反安以机械工业、电子工业、医药制造业、精细化工业、新材料生产、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六大产业园区。以八鱼油脂、高迪尔果汁、大农饲料为代表的农副产品加工业;以金城工业园有色金属加工为代表的新材料研发基地;以渭河煤化工集团、宗婷源识在销由妒伟专中众化工公司为代表的精细化工产业;以美国独资陕西线艺电子有限公司;海泰电子为代表的电子工业;以陕西北人印刷机器制造公司、合容电器为代表的机械加工业;以利君现代中药那记绝调公司、陕西容厦药业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医药制造业。

  [便捷的内外交通]渭南高新区汇集着公路、盾掉真师铁路的便捷优势,陇海铁路、西潼高速公路、310、108国道、101省道穿境而过。距西安国际航空港98公里,空运也十分便利。区内"井"字型骨干道路框架形成,其中50-60米宽的主干道18公里,道路总长32公里。连接陇海线的14公里的渭化铁路专用线建成投运。

  [完善的基础设施]高新区依据渭南市总体规划编制了面向21世纪的分区规划和产业规划。设置了工业园、高科技减几临全行园、教育科技产业园、物流产业园、农副产品加工园、休闲度假区、中央商务区、行政管理区和高尚住宅小区。基本实现了"六通一平"(供水、排水、污水、道路、供电、通讯、土地平整)。

  [健全的服务体系]金融、保险、劳务、信息等中介服务机构健全,国有四大银行均设有分支机构。教育体系完善,职业高等教育2所,民办职业教育学校100余所。区内住宿、餐饮、娱乐设施齐全,渭河花园酒店、华都酒店、绿景园和高新幸福城高尚主宅、渭南贸易广场等,可为您商务和生活提供良好的服务。

  [高效的优质服务]夜思一旧坐培渭南高新区实行党政经一体化的管理体制,行使地市一级的经济管理权限。实行"开放式运作、封闭式管理",管委会对建设项目的立项、规划定点、征地、工商、税务登记办照等手续,实行"限时送达服务制",设立了投资服务中心,恪守 "你来投资,我办手续,限时送达" 的服务承诺。开通了"企业110"服务热线电话,"您的需要,就是我们的意么互雨工作"。严格控制各类到企官觉独帝明事业单位的行政检查,努力创造为企业服务"企业遇到困难,政府无处不在";"企业合法经营、政府处处不在"的环境。

经济发展

  2021年,面对新冠疫情和各类涉稳风险交织叠加带来的不室菜唱将刚毛却便专确定因素影响,全区上下土硫松试程目客状聚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各项决策部署,科学统筹观胜语执期优口故目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紧盯全市工业倍增主阵地、高质量发展排头兵屋边印讨作妈哪阿置状工定位,大力推进"十项重点工作",上下同心、持续发力,全区经济总量突破百亿元大关,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

  一、综 合

   初步核算,全区生产总值107.56亿元,比上年增长15.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0.32亿元,下降13%,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0.3%;第二产业增加值57.55亿元,增长20.8%,占53.5%;第三产业增加值49.7亿元,增长10.2%,占46.2%。

  全年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64.09亿元,占生产总值的59.6%。

  二、农 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3255万元,比上年下降13.5%。其中,农业增加值1911万元,下降16 %;林业增加值91万元,下降9.6%;畜牧业增加值1147万元,下降9.2 %;渔业增加值20万元,与上年持平;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86万元,下降30.8%。

  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7017亩,增长0.4 %;粮食产量1432吨,下降41.8%。其中,夏粮2304亩,增长1.5%,产量730吨,增长7.4%;秋粮4713亩,下降0.2%,产量702吨,下降60.6%。

   全区蔬菜面积293亩,下降20.2%,总产量261吨,下降66.8%;水果面积1489亩,增长0.1%,总产量1592吨,下降12.3%;瓜类面积800亩,总产量2380吨。

   全区森林覆盖率38%。全年营造林面积0.067千公顷,森林蓄积量6万立方米,林地面积3.76千公顷。

  全年肉类产量271.6吨,下降43.6%;蛋类产量84吨,下降9.1%;奶类产量116.9吨,下降29.3%。年末出栏生猪3175头,下降33.4%;出栏牛139头,下降43.7%;出栏羊388只,下降33.7%;出栏家禽1万只,下降76.7%。年末生猪存栏3028头,增长4.3%;牛存栏174头,下降49.4%;羊存栏573只,下降38.9%;家禽存栏1万只。

  三、工业、能源和建筑业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34.59亿元,增长31.2%。其中,轻工业12.01亿元,下降58.8%;重工业222.58亿元,增长48.7%。支柱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28.77亿元,增长31.2%。其中,装备制造141.95亿元,增长39.8%;化工工业74.63亿元,增长22.1%;食品工业10.06亿元,增长7.1%;非金属矿物制品业1.94亿元,下降18.2%;能源工业1903万元。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153.49亿元,增长29.6%;利润总额5.73亿元,同期0.96亿元,增加了4.96倍。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141.98万吨标准煤。规模以上工业用电量5.34亿度。

  全年建筑业增加值5920万元,下降2.9%。资质以上建筑业完成总产值1.97亿元,增长8.9%。资质以上建筑企业签订合同额3.82亿元,增长9.7%。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年增长7.6%。其中,第二产业投资增长0.8%;第三产业投资增长9.9%。

  全年民间投资增长7.5%,基础设施投资下降23%,工业投资增长0.8%,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0.4%,文化产业投资增长924.5%。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96.97亿元,增长17.8%。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426.65万平方米,增长34.5%;商品房销售面积67.5万平方米,增长8.7%。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积5.31万平方米,增长109.5%。

  五、内外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78亿元,比上年增长8.5%。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消费品零售额30.62亿元,增长5.6%。

  分商品用途看,中西药品类下降61.3%;汽车类增长12.1%;其他未列明商品类增长164.9%

  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6.3亿元,增长80%。

  六、招商引资

   全年签约23个项目,合同引资额481亿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45.4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343万美元,增长29%。

  七、财政和金融

  全年地方财政收入2.5亿元,比上年增长19.4%;财政支出6.7亿元,下降3.8%。

  年末全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85.87亿元,比上年增长5.6%,其中住户存款余额53.69亿元,增长10.6%。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7.52亿元,增长32.1%。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区共有中等职业教育学校2所,在校教师165人,在校学生2141人;普通中学4所,在校教师348人,在校学生4867人;小学5所,在校教师480人,在校学生7565人;幼儿园24所,在园教师809人,在校幼儿5800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教师 23人,在校学生85人。义务教育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8%。

  全年共签订各类技术合同87项,合同成交金额3.29亿元。

  全年共申请专利195件,其中发明专利16件,实用新型专利175件,外观设计专利4件。年末全区有效发明专利157件,全区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为13.53件。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11件,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0.95件。

  九、卫生和体育

  全区拥有卫生健康机构87个,其中医院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6个,卫生院1个;拥有床位256张,其中医院190张,卫生院36张;卫生技术人员472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248人。

  全年全民健身场地设施补短板工程乡镇街道办项目建成3套,维修更新改造行政村体育惠民工程33个。

  十 、环境和安全生产

  2021年,高新区空气质量综合指数4.90,同比改善10.7%;优良天数278天,同比增加57天;PM10平均浓度为90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10.0%;PM2.5平均浓度为46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19.3%;SO2平均浓度10微克/立方米,同比恶化11.1%;NO2平均浓度35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5.4%;CO(95分位)浓度为1.6毫克/立方米,同比持平;O3-8h(90分位)浓度为136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11.1%。

  全年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1起,较上年增加1起,增长100%;死亡1人,增加1人,增长100%。其中较大事故0起、减少0起,下降0%;死亡0人,减少0人,下降0%。无重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发生。

  十一、人口

  2021年末,全区常住人口11.6万人,比上年减少0.12万人。出生率7.91‰;死亡率3.87‰;自然增长率4.04‰。

  十二、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据城乡一体化住户调查,全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493元,比上年增加2104元,增长8.6%;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614元,比上年增加2681元,增长7.3%;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470元,比上年增加1485元,增长10.6%。全年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56:1,较上年缩小0.08。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528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48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24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24%。

  年末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人数2.4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26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2.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1万人。参加城乡基本医疗保险人数5万人,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1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4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06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1.26万人,参加生育保险1万人。

  2021年末,全区社区村服务机构和设施数量12个,社区养老服务床位数32张,全年服务110人次。

  2021年末,全区共有城市低保户45户110人,平均保障标准为每人每月488.95元;农村低保414户1160人,平均保障标准为每人每年3986.41元,实行分档救助,一档403元,二档303元,三档 203元。全区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五保) 28人,其中,集中供养对象5人,基本生活标准为每人每月547.41元,照料护理费分为全护理、半护理、全自理三类,分别按照所在县区最低工资标准的 5%、15%、25 %发给照料护理人。已实施临时救助144人次。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