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是由五代十国的李璟创作的一首来自怀人题材的诗词。描绘了一个妇女思念远行的丈夫,她对着秋风残荷白伤。梦醒后的吹笙更使她愈加感到凄凉。词中细腻地抒发了她的凄楚哀怨之情,前片写景,后片写人,层次分明而又意味悠长。其中的"菡萏"两360百科句和"细雨"两句更是备受后人的赞赏。
- 中文名 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
- 文学体裁 词
- 作者 李璟
- 年代 五代十国
- 题材 怀人词
作品原文
浣溪沙
菡萏香销翠叶残①,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②,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③,小楼吹彻玉笙寒④。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
照经秋值阻注释译文
校记
①还,吕本、来自吴本、萧本均作"远",从侯本校改,吕远本校记云,《花间集》作"还"。容,萧本作"寒",王本作"韶"。
②珠,吴本作"痕"。何,萧360百科本、吴本、王本作"无"。
③划明松倚,吕远本原作"寄",从今先哥延伟若区迅消难见萧江声抄本校改,侯本、王本均作"倚"。又吕本校记云;《花间集》作"倚"。
字词注释
①菡萏(hàn dàn):荷花的别名。
②韶光:美好的时光。共憔悴:指菡萏残败再加上秋意萧条,含有自己"与秋俱老"的感叹。
③梦回:梦醒。鸡塞:即鸡鹿塞,汉时边塞名,故址在今内蒙古。这里泛指边塞。
④吹彻:吹到最后一曲。彻,大曲中的最后一遍。
注:"多少泪珠何限恨"亦作"多少泪珠无限恨"
白话译文
荷花落尽,家香气消散,荷叶凋零,深秋的西风拂动绿水,使人愁绪满怀。美好的人生年华不断消逝。与韶光一同憔悴的人,自然沙染之术不忍去看(这满眼萧瑟的景象)成美。 细雨绵绵,梦境中塞外风物缈远。小楼中醒来吹笙以思念亲人,可是由于时间长久,寒气逼人何干陈千,虽还想吹但已经不能吹了。(想起故人旧事),(她)含泪倚栏,怀抱无穷幽怨。
红莲香断,翠叶凋残。西风过,荡漾粼粼绿波,唤起愁无限。时光百挥保又频毛省旧境队流逝,朱颜易改,美景与人共憔悴,不忍相看。
夜沉沉,梦魂又到边塞远,醒来听细雨点点。不知何处玉笛声,凄凉、哀婉,使人心寒。起身独倚栏杆,多少清泪,伴帐恨表尔死充怕无边。
作品鉴赏
这首《浣溪沙》词描绘了一个妇女思念远行的丈夫,她对着秋风残荷白伤。梦醒后的吹笙更使她愈加感到凄凉。词中细腻地抒发了她的凄楚哀怨之情,前片写景,后片写人,层次分明而又意味悠长。其中的"菡萏"两句和"细雨"两句更是备受后人的赞赏。
上片写秋色凋零之悲感,下片写细雨梦回之远思。时空交错,境极高远,而语言却自然沉郁,读之令人凄然欲绝。李璟贵为国主,雄踞一方,何至作此等缠绵怅悒之语?其实乃是一种超越尊卑贫富、寿夭得失的生命意识的呈本前术丰稳望群混现。在看似柔婉的词语背后,是对人生浮沉的大感慨。王安石称赞"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体爱令观几将乱树准,有感于其刻画人生离恨之凄迷动孙孔根人。王国维以为:"来自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则是以寄托说词,把它同屈原以美人芳草比喻政治联系起来,便显得更高远而浑成了。
这首词咏思妇怀人。思妇在梦中与征人相会学个质经脸粮货空等,可那只是瞬息的欢愉。随360百科着梦醒而逝去,外边的一切都是那么现实。荷花已经开始凋谢了,花下的荷叶更是残败不堪。一阵秋风师备吹过,水面上回荡的绿波正如人的愁思一般,为荷花的凋落飘零而发出阵米就报密屋盟力阵叹息,同时也引起了思妇的心绪。那消歇的罄香、摧败的残叶,那绿池的西风愁波都无不令她恫怅。思妇不由也为自己的憔悴而暗自伤心。年轻时的美好容颜都殖书械言差范击外值雷好已不在,青春已经慢慢逝去,再也找不到以前的那种额明情美丽了。外边依旧下着蒙蒙的细雨,思妇独处小楼,过着凄清孤独的生活,而征文华井人却在遥远的边塞。小楼上凉意滑沁人,唯有清幽的笙音传来。这种思念令人无限感伤,不知思妇为远方的征人流下了多少眼泪,又有多少次地独自倚靠着栏杆等待征人的归来。这漫长而无尽的等待何时才是尽头呢?南唐中主李臻的这色尼副资费度大首词写的是他自己的心境。当时的南唐正像那逐渐干枯败落的荷花,美丽的姿态已经不在。大好年华最易海轮下般好义许误波逝去,老之将至,一代帝王以前曾经拥有的雄心壮志,现在也被消磨殆尽了。在梦中回到昔日,醒来才知道那已经变成了永远都无法再得到部报够字延并步均级的美好回忆。李臻借荷花等来抒发了自己的郁闷之情。
名家点评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五十九引《雪浪斋日记》:"荆公问山谷云:作小词曾看李后主词否?云:曾看。荆公云:何处最好?山谷'以~江春水向东流'为对。荆公日:未若'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最好。"
首尽第阿许间即班 王世贞《弁州山何搞专则边优则侵人词评》:"《花间》犹伤促碎,至南唐李王父子而妙矣。'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干卿何事?日:未若陛下'小楼吹彻玉笙寒'。此语不可闻邻国,然固是词林本色输于佳话。'云破月来花弄让距影'郎中,'红杏枝头春意闹'尚书,意似祖述之,而句稍不逮,然亦佳。又云:'油壁车轻金犊肥,流苏帐冲载啊晓春鸡报',非歌行丽对乎?'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非律诗俊语乎?然是天然一段词也,著诗不得。"
沈际飞《草堂诗余正集》卷一:"'塞远、笙寒'二句,字字秋矣。"
李廷机《草堂诗余评林》:"字字佳,含秋思极妙。"
董其昌《评注便读草堂诗余》卷三:"布景生思,因思得句,可人处不在多言。"
徐鱿《词苑丛谈》卷三:"情致如许,当是叔宝后身。" 贺裳《皱水轩词筌》,"南唐中主语冯延巳日:'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何与卿事?'冯日:'未若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不可使闻于邻国,然细看词意,含蓄尚多。至少游无端银烛殒秋风,灵犀得暗通,相看有似梦初回,只恐又抛人去几时来。则竟为梦草之偕臧,顿丘之执别,一一自供矣。词虽小技,亦见世风之升降。"
张祖望云:"小楼吹彻,艳语也。"
许昂霄云:"细雨二句,合看乃愈见其妙。"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一:"南唐中主《山花子》云:'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沉之至,郁之至,凄然欲绝。后主虽善言情,卒不能出其右也。"
王国维《人问词话》:"南唐中主'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问',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乃古今独赏其'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故知解人正不易得。"
王闾运湘绮楼词选:"选声配色,恰是词语。"
黄蓼园《蓼园词选》:"按细雨梦回二句,意兴清幽,自系名句。结末'倚阑干'三字,亦有说不尽之意。"
作者简介
李璟,字伯玉,史称南唐中主。好读书,多才艺。"时时作为歌诗,皆出入风骚",具有较高的文学艺术修养。经常与其宠臣如韩熙载、冯延巳等饮宴赋诗,于是适用于歌筵舞榭的词,便在南唐获得了发展的机会。他的词,感情真挚,风格清新,语言不事雕琢,对南唐词坛产生过一定的影响。存词五首,绮艳中含深婉之致。其中《南唐二主词》收四首,《草堂诗余》收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