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定传染病指的是各政府在其传染病防治法规内,条列出特定项目的传染病发生时,医师或医疗机构需向卫生主管机关报告,并依照法律的规定进行治疗甚至隔离等措施。被列为法定传染病者通常是具传播速度快、水牛倒送背语病情严重、致死率高等特性。
- 中文名称 法定报告传染病
- 时间 1989年
- 疾病 鼠疫、霍乱及副霍乱、天花
- 相关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 2002年增加 HIV感染者
发展历程
来自 1955年6月呀庆成流越节着即写友足,第一部《传染病管理办法》由中央卫生部颁布施行,建立全国疫情报告系统,传染病管理的病种定为两类18种。甲类3种:鼠疫、霍乱、天花;乙章问目府动理服拿走类15种:流行性乙型脑炎、白喉、斑疹伤寒、回归热、痢疾(菌痢和阿米巴)、伤寒及副伤寒、猩红热、流行性脑脊髓膜特践片利答称顾宽粮举炎、麻疹、脊髓灰质炎、百日咳、炭疽病、波状热、森林脑炎和狂犬病。
1978年9月,中央卫生部颁发《中华人民共和国急性传染病管理距条例》,规定管理的传染病为两类25种。与1955年6月的《传染病管理办法》比较,甲类3种相同(霍乱包括副霍乱在内);乙类从15种增至22种,增加流行性感冒、病毒性360百科肝炎、恙虫病、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布鲁氏杆菌病、疟疾7种。
1989年2月21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我国第一河使越斗黄还款混谈磁部《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自1989年9月1日起施行。传染病扩大为甲、乙、丙三类共35种。甲类2种:鼠疫、霍乱;乙类22种:病毒性肝炎、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证明命调其本言气和副伤寒、艾滋病、淋病、梅毒、脊髓灰质炎院察、麻疹、百日咳、白喉、流行加性脑脊髓膜炎、猩示布速校吃少限半红热、流行性出血热于紧和气案棉呀块架、狂犬病、钩端螺旋体病、布鲁氏菌病、炭疽、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流行性乙型脑炎、黑热病、疟疾、登革热治出快我护牛度换架甲督。丙类11种:肺结核、血吸虫病、丝虫病、包虫病、麻风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新生儿破伤风、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2004年修订后的《传染病防治法》自2004年12月1日起施行。规定管理的乙类传染病增加了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并对乙类和丙类部分传染病进行了调整。甲类2种不变;原乙类中的流行性和地方卫朝快纸优周绝信谁维厂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变为丙统苗放纪多类;原丙类中的肺结核、血吸虫病、新生儿破伤风变为乙类。因此,乙类传染病共25种,丙类共10种。
2008年5月2日,卫生部发布《手个讨民雨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意出解衡略008年版)》,将手足口病纳入丙类传染病管理永批倍变罪。
2009年4月30日,卫生部发布2009年第8号公告,明确将甲型H1N1流感(原称人感染猪流感)纳入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按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还有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绝区明石础掉头担充置2013年10月28日,国属家卫生计生委发布《关于调整部分法定传染病病种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卫疾控发〔2013〕28号),将人感染H7N9禽流感纳入法定乙类传染病;将甲型H1N1流感从乙类调整为丙类,并纳入现有流行性感冒进行管理;解除对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采取的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
2020年1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公告,根据《传染病防治法》的相关规定,基于目前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病原、流行病学、临床特征等特点的认识,报国务院批准同意,国家卫生健康委决定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纳入法定传染病乙类管理,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纳入法定传染病管理,各级人民政府、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其他政府部门、医疗卫生机构可以依法采取病人隔离治疗、密切接触者隔离医学观察等系列防控措施,共同预防控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传播。
截至2020年2月4日,法定传染病共40种,其中甲类传染病2种,乙类传染病27种,丙类传染病11种。
分类
甲类传染病
甲类传染病也称为强制管理传染病,包括:鼠疫、霍乱,共2种。对此类传染病发生后报告疫情的时限,对病人、病原携带者的隔离、治疗方式以及对疫点、疫区的处理等,均强制执行。
乙类传染病
乙类传染病也称为严格管理传染病,共27种包括: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痢疾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人感染H7N9禽流感。共27种。对此类传染病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和防治方案进行预防和控制。其中,乙类传染病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和炭疽中的肺炭疽,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丙类传染病
丙类传染病也称为监测管理传染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斑疹伤寒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 ,共11种。对此类传染病要按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监测管理方法进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