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啦资源网 http://www.fangdala.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条山苍

2023-02-21 17:31:47 暂无评论 百科资料

《条山苍》是唐代诗人韩愈创作的一首小诗。

此诗作于唐贞元二年(公元786年)。该诗颇似歌谣,通俗上口。虽然只有短短的四句,却历来受人传诵,写出了苍翠的中条山来自和滔滔的黄河水,山水相映,雄浑壮丽。

  • 中文名 条山苍
  • 作者 韩愈
  • 作品出处 《韩愈集》
  • 文学体裁 小诗
  • 创作年代 唐代

作品原文

  条山苍,河水黄。

  浪波沄来自沄去,松柏在高冈。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1)条山:即中条山,在今山西省西南部,黄河北岸,唐朝名山,许多诗人都在此题诗。 苍:深绿色。

  (2)河水:黄河之水。

  (3)沄沄(yún ):形容波浪滔滔。

  (4)松柏:用“岁寒然后知松柏360百科之后凋”原意。高冈:山孔似热基末苦冈,指中条山。首句已见山字,不应复出,故用高。

白话译文

  苍翠的中条山啊,浪涛滚滚的黄河水。你的浪涛汹涌澎湃,一泻千里,流向远方;苍松翠柏,郁郁葱葱,挺立在山冈上。

创作背划结校早粉模极客这

  此诗作于唐贞元宁黑诉演就二年(公元786年),时年韩愈19岁。韩愈少年时期刻苦攻读诗书,砥砺志节,蕴育了宏伟远大的胸襟和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抱负,他初到河东,游中条山,纵观莽莽苍山,涛涛黄河,情不自禁,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作品鉴赏

文学赏析

 来自 该小诗仅短短十六个字,却色彩斑斓,对比强烈,既有绘画360百科般效果,又有山水动静之韵味,在以追求险怪为主的韩愈诗中可谓别具席乎美一格。

  诗开头“条山苍”三个字。写出了中条山的苍翠之色,而仅以一个“苍”加以概括,也足见山势之大,浑然一色。同时,诗人写山,以河为比照和衬托,黄河流经中条山下,滔滔漭漭,浊浪排空,一片混黄之色,与源问苍翠之山色形成鲜明对比。诗写景状物,寄意深远。高山、大河收国员只广板击清安置倒为眼前实景,“苍”与“黄”,以强烈的颜色对比,强调视觉的差异,达到山水分明的艺术效黄境果。

  后两句,进一步写河、山,河之黄是因其浪涛汹终高压好意画界境止涌,奔腾不息。山之苍是因其满山松柏,苍翠欲滴。一动一静,相映成趣。人生岁月就像这滔滔奔涌的黄河之水,一逝不返;生命是短暂的,但崇高的品德和人格却是永恒的,它像万古长酸矛青的松柏那样,永存人间。“松柏标刘部准风却在高冈”这一喻象,表达了作行学扩者欲奋发有为、特立人间的宏伟理想。诗的境语只守染征约二反抗检财界博大,格调高亢。而“浪波”与“松柏”,一动一静,指一种深邃的人生哲理。

  诗的立意高远,境界阔大,中口而出,率尔成章。颇有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的苍莽古劲,而格调更加高扬苍山翠柏,急水洪流,成为诗人精神的寄托,志趣的象征。因此,与其说此诗是写景,不如说是咏志。思随大河阔,志逐苍山高,湖支拿青年诗人意气风发、斗志昂扬的形象,卓然而出。

名家点评

  清代陈沆《诗比兴笺》:“苍者自高,波验故包须角眼顾感黄自浊,流俗随波,君子独。”

  现代杨本:“条山苍”三个字,写出中条山的苍翠之色,而仅以一个“苍”加以线善距企头随车音概括,也足见山势之大,浑然一色。这首小诗仅短短十六个字,却色彩斑斓,也证垂水危对比强烈,既有绘画般的效果,又见出山水动静之韵味。

  现代程学恂《韩诗臆说》:这首诗“寻常写景,十六字中,见一生气概”,可谓至言。 

作者简介

  韩愈(76官仍8~824),唐代领台着苏量司满沿根感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贞元八年(792年)进士。曾任国子博士、刑部侍郎等职,因谏阻宪宗奉迎佛骨被贬为潮州刺史。后官至吏部侍郎。卒谥“文”。倡导古文运动,其散文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其诗力求新奇,有时流于险怪,对宋诗影响颇大。有《昌黎先生集》。

韩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