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啦资源网 http://www.fangdala.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雷台汉墓

2023-03-08 13:21:14 暂无评论 百科资料

雷台汉墓,位于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北关中路272号,约建于东汉晚期,因出土中国旅游标志马踏飞燕闻名。

雷台汉墓为大型砖石墓葬,三座墓是照比自苗树葬均建于夯土筑成的土台(雷台)下。1号其求且织帮墓为夫妻合葬墓,规格较高。其墓门向东,由长斜坡墓道、甬道、前来自室(附左、右耳室)、中室(附右耳室)、后室组成。有正寝便殿,便殿是正寝的附属建筑360百科。 墓门上方有砖雕零力晚娘菜孔种门阙一座,墓室总长19.34米,条砖砌筑,覆斗顶,藻井方砖绘大型莲花图案。2号墓形制与1号墓相似,只是规模不及,且无耳室。

  • 中文名称 雷台汉墓
  • 地理位置 甘肃省武威市
  • 所处时代 东汉晚期
  • 占地面积 124000 m²
  • 保护级别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沿

  雷台是古代祭祀雷神的地方,为前凉(301年─375年)国王张茂所筑灵钧台,因在10米高的夯土堆上建有明代天顺硫路送年间的雷祖观而得名。

  雷台汉墓约建于东汉晚期,据马俑胸前铭文记考光步皮热息办载,此系"守张掖长张君"之墓,约在186-219年之间。

  1969年,武威当地农民在挖战备地道时,在雷台下发现了一座东汉晚期的大型砖室墓。

  1983年来自,被公布为甘肃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遗址特色

  雷台汉墓为大型砖石墓葬,三座墓葬均建于夯土筑成的土台(雷台)下。

  1号墓形块胜副写急希世为夫妻合葬墓,规格较高。其墓门向东,由长斜坡墓道、甬道、前室(附左、右耳室)、中室(附右耳室)、后室组成。有正寝便殿,便殿施绍编赵余接是正寝的附属建筑。 墓门上360百科方有砖雕门阙一座,墓室总长19.34米,条砖砌筑,覆斗顶,藻井方砖绘大型莲花图案。2号墓形制与1号墓相似,只是规模不及1号墓,且无耳室。

  •  
  •  
  •  
  •  

  雷台汉墓内景

文物遗存

综述

  雷台汉墓出土有金、银、铜、铁、玉、骨、漆、石、陶钢座厂蛋等文物230多件,古钱币3万余枚。其中铜器127件(部分有铭文),铸造最为精致的是铜车马仪仗队,仪仗俑99件,而工艺水平最高的是一匹铜奔马。

铜奔马

  铜奔马,又称"马踏飞燕",高34.5厘米,长40.5厘米,后腿右足踩一飞鸟,三足腾空,长尾翘举,1969年10月出土于甘肃武威雷台汉墓,收藏于甘肃省博物馆。

  铜奔马,一蹄着燕,三足凌空,昂首举尾,呈飞奔状。体型矫健,气韵生动,神形兼备,是现实和想象的完美结合。把奔马的一足摆在了一只飞燕身上,让飞燕探首回顾,收足展翅,仿佛是凌空奔驰的骏马超过了流星般急翔的飞燕。使人感到风驰电掣,瞬间千里的动感,"天马行空",势不可当的气势。创作者奇妙而和谐地排除了地面和空间障碍,解决了造型艺术中重量和速度、想象和现实之间的矛盾,同时又科学地达到了平衡稳定的效果,完美地塑造了一个凌空飞驰的奔马形象。

  1971年9月,郭沫若先生陪同柬埔寨王国民族团结政府宾努首相在甘肃省博物从革材江乱挥突怎行馆参观时发现铜奔来自马,称其为"马踏飞燕"。1983年10月,"马踏飞燕"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1985年,院可欢责二创胶议武威市将"马踏飞燕"定为象征武威腾飞的城标;1986年,定为国宝级文物。

汉代古360百科

  古井,位于雷台东南角,距墓道入口2米处,贯穿了整个夯土层,与墓道相邻,一直修到古墓中。古井深12.8米,是用典型的汉代古薄砖砌成。底部以"人字形"方式砌成,在我国考古中也不多见。据考证这口古井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才逐渐干涸。

  这是一口用砖堆砌而成的井,砖与砖之间没有使用任何粘合材料,井壁的砖大部分已经严重风化,只有井底的部分壁砖仍保存良好。经过测绘,工作人员发现它并不是一口垂直的井,开口处直径0.95米,井底直径0.86米,而井中部的直径小刚批流普甚东且力达1.15米,古井整体呈腰鼓状。

错金铁镜

  雷台汉墓出土的这枚错金铁镜具体的铸造地与来源已不可考,但从以上墓葬考古资料与文献记载来看,此墓之所以以错金铁镜随葬,就在于比起铜镜,这种错金的铁镜在当时可能更加珍贵,是一种身份的象征。这枚错金铁镜因其精美绝伦的错金布特圆问民地鲜术述这装饰、又兼是汉末贵力并许输绿胶货训降西专族奢华生活的代表而倍受这位张姓将军的珍爱,乃至阻基了死后随葬于墓中。陈炳应先生经过研究后认为雷台温将线敌耐与仅汉墓出土的这枚铁镜应定名"变形四叶八凤连弧云纹镜"、

  铁镜,圆形,镜体扁平。直径21厘米。半圆形钮,因锈蚀,钮圆而不规则。出土时在镜的正、背两面发现把便府东鲁批刑究须有残存的丝织物痕迹,应是镜囊残留。铁镜镜体锈蚀严重,一部分镜体因腐蚀体脱落而导致纹饰缺失,同时还存在着局部锈体层状膨胀而将纹饰覆盖。经 X光透视后,发现此镜背部通体错以华美的错金纹饰,整个纹饰以剪纸状对称分布,疏密相宜。镜的中画记企状心是一个突起的半圆形镜钮,周围错有一圈连续锯齿纹,钮座四周以微弧状方形纹作饰,弧方形纹四角各向外延合探伸有四片较大的、内部填以多组变异云纹的柿蒂形叶饰,其叶尖端余倒哥朝西绵延伸至镜缘,使整个镜背均匀的分成四区。每区内各有两只呈对称状展翅欲飞的凤鸟,凤鸟高冠喙吻相对。在相对的凤鸟高冠中各有1字,为汉代常见的"长宜子孙"四字。镜的外缘饰有连贯的十六个内向连弧纹,连弧饱满,序脸集西世内部满饰繁缛灵动的变异云纹

  错金,是一种有着极好装饰效果的工艺,其充分利用了金属自身的不同色泽来达到装饰的目的。方法是在作范时,先是在器物的胎壁上铸出或錾刻纹饰凹槽,然后在凹槽内填入金丝,使两者结合牢固,再用错石将器物表面加以错磨,使之光滑平整,这样华美的纹样就显现出来。雷台汉墓出土的北甚同请这枚铁镜虽锈蚀严重胞术查计讲可亚神确应,但通过 X光透视,使我们得以清晰地窥见铁镜上原饰有的繁缛而精美的错金花纹。班治周司赶九其中部分错金花纹虽细如毫发,但在 X光下仍清晰可辨,充分反映了汉代娴熟而精湛的错金技艺。

主要展览

  武威雷台汉文化博物馆是一座集文物保护、展示、征集水班川、考古、收藏、研究、教育于一体,充分展示武威汉代历史文化的专题博物馆。

  馆内设有"天马西来"陈列展览。观众不仅可以近距离观赏文物,还可扫码观看文物三维立体模型,感受实物展出、视频展示、数字汉墓展示、数字导览、语音讲解等文物数字化展示方式。

历史文化

  • 雷台

  雷台,是古代祭祀雷神的地方,为前凉(301年─375年)国王张茂所筑灵钧台。因在一10米高的夯土堆上建有明代天顺年间的雷祖观而得名,数百年来香火不绝。

  据马俑胸前铭文记载,武威雷台汉墓系"守张掖长张君"之墓,约在186-219年之间。

文物保护

  1983年,雷台汉墓被公布为甘肃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1年6月25日,雷台汉墓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20年9月,雷台汉墓墓室内部抢险加固工程已完成。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雷台汉墓位于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北关中路257号。

  开放时间

  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16:40后停止入馆),每周一闭馆(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

  开放范围

  1.雷台汉文化博物馆露天部分;

  2.雷台汉墓(雷台一号汉墓);

  3.《凉州词》专题陈列馆。

  预约限流

  疫情防控期间,采取"错峰、预约、限流(我馆最大承载量的30%)"的开放服务原则,具体措施如下:

  1.仅接受个人电话预约,并只提供当天或第二天预约服务,每日限额3000人,瞬时流量不超过600人。

  2.观众可在前一天或当天提前通过电话预约参观,预约时说明参观人数、参观时间,预约成功的观众请务必于预约时段前来参观,并随身带好身份证。预约时间:9:00-17:00。

  3.疫情期间,如馆内参观人员密度较大时,将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控制入馆速度等措施限制人流量,如造成不便,敬请谅解。

  4.暂停团队接待。

  注意事项

  1.观众请主动配合工作人员进行体温测量、信息登记等工作。健康码显示为绿色、体温不超过37.3℃的观众方可入馆参观。

  2.参观期间,观众必须全程佩戴口罩,排队和参观时请保持1.5米以上距离,减少近距离交流,请勿在馆内聚集、饮食、触摸展品及展柜。

  3.建议参观总时间不超过2小时,以免造成封闭场所人员聚集。

  4.疫情期间,本馆暂停人工讲解服务,观众可通过微信公众号或小程序,在线收听语音讲解。

  5.参观过程中,如遇到特殊情况或有任何身体不适,请第一时间向本馆工作人员反映,并配合做好相关处理工作。

  门票价格

  45元 /人

  交通信息

  在武威市内乘武威公交1、2、6、7、9、101路公交到达。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