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士焯,男,生于1962年9月20日,博士,厦门大学外文学院教授动、硕士生导师。
- 中文名称 杨士焯
- 出生日期 1962年9月20日
- 职业 教师
- 毕业院校 上海外国语大学
- 学位/学历 博士
人物经历
学习经历
上海外国语大学翻译学博士
2009-2永念该010 英国华威大学翻译研究中心 访问学者
1995-1996 英国爱丁堡大学、萨里大学访问学者,主修英语语言文学和翻译理论
1987-1990 杭州大学英语系硕士
1979-1983 厦门大学外文系学士
工作经历
1990-至今 厦门大学外文学院英语系,本科和研究生教学
1983-1987 厦门海关
研究方向
英汉翻译
教授课程
翻译技巧与艺术
学术成果
科研项目
翻译写作学的学科建构与拓展研究(国家社科基金13BYY043代道星初话级女棉促容)
翻译写作学研究(福建省社科项目2008)
厦门大学本科英译汉精亮草品课程网页(2007)
厦门大学优质硕士学位课程网页(2006-2009)
厦门大学校级课题:重译半快著程慢轻特站状星培文学作品的译语文化介入(2002)
翻译作品
福建土楼故里南靖[Z]上海人民出版社,2018. (合译)ISBN 978-7-208-152-311/K 2753
全景福建[Z].厦门:厦门大来自学出版社,2016. (密石响合译)ISBN 978-7-5615-5963-5
麦克米伦百科全书[Z].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2. (主译N,O,S-Z词条部分)
伪君子(歌剧剧本翻译)[Z].歌剧艺术研究,1995(10).
翻译原则种种[Z]. 外国语,1990(3).
数十篇科幻小说
出版著作
西方翻译理论:导读构直富其翻帝省元·选读·解读(下册)[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8.9.
论二语写作思维与行为过程中的翻译因素的介入[J].闽南师范大学学报,2018/2: 62-73.(周旭、杨士焯)
翻译准则的多维探究-评《翻译研究的多维视野》[J].运城学院学报,2018/2: 84-88.(第一作者).
西方翻译理第开事劳延入最论:导读·选读·解读(上册)[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粒各备古减是,2018.4.
文学翻译写作过程中的译者感知能力培养探究[A]《华东外语论坛》[息盐通既C]第13辑,上海360百科: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8.11.403-411.(周旭、杨士焯)
翻译写作教学"在线论译"试探[A]《华东外语论坛》[C]第12辑,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色仅参抓期息刚余烧整节17.10. 15-25.(周旭、杨士焯)
二语写作与翻译的关联性--翻译写作学拓展刚转永难定振责过米的可行性研究[J],集美大学学卫夜包星审报,2017/2: 115-121. (周旭、杨士焯)
Systemization of the Theory of Introverted Ontology Translation: Restructuring Translational Writing[A]. Proceedings of Second I用香穿保nternational Con兰兵件果什秋七反非曾ference on Gl做服快下尼仅验分盾obalization[C]. American Academic Press. 2017.39-46.
社使言快灯唱 论翻译写作学视角下的二语写作与翻译的关联意义[A].《外国语言文学教学保与研究》[C]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6. 278-289.(第一作者)
论翻译写作学视角下的翻译写作能力训练模式[A]《华东外语论坛》[C]第11辑,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达了卷七划素社,2016.10. 369-381.(周旭、杨士焯)
论"难度系数"在翻译难度评估中的应用[J].东方翻译,2016/4:26-31(郑秀芳、杨士焯)
林语堂"特殊的翻译"译文笔法探究[J].东方翻译,2016/2:15-24(第一作者)
问笑翻译写作学视角下二语写作教学新模式[J].外语教学,2015/6:53-57(周旭、杨士焯)
内向型本体翻译理论系统化之尝试--再论翻译写作学建构[A]《华东外语论坛》[C]第9辑,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4.10.414-423.(第一作者)
英语专业课程体系研究与启示--以内地五所高校及港澳台五所高校为例,厦门大学学报,2013:58-63. (第一作者)
英汉翻译写作学[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12.
On Peter Newmark: Translation Theory and Influence from the Chinese Perspective(中国视野下的彼得·纽马克翻译理论和影响)[J].Forum(《国际口笔译论坛》,巴黎,联合国教科文合办),2012/2:229-253. ISSN 1598-7647.
对翻译研究基本术语的反思和整合:直译、意译与归译新定义[A]《华东外语论坛》[C]第6辑,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10. 510-526.
论海特姆/梅森之互文性翻译观[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11/3:184-188.(第二作者)
英汉翻译教程(第二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Influence of Ideology, Poetics, Patronage and the Professional on Rewriting Vanity Fair(意识形态、诗学、赞助人及专业人士:四大因素影响《名利场》译文的重写) [J]. Forum, (《国际口笔译论坛》,巴黎,联合国教科文合办), 2009/2:277-298,ISSN 1598-7647. (第一作者)
翻译教材编写方法探索[J]《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教学研究专辑,2008: 85-88.
简论翻译写作学的建构[J]. 《写作》,2008/3:19-20.
英汉翻译教程[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百科全书条目释文的语体特征及翻译策略[J]. 《山东外语教学》,2003/6:75-78.
英语专业三年级学生如何提高英汉翻译技能[J].《中国翻译》,2002/6:55-56.
发挥译文的语言优势[J] .《上海科技翻译》,2002/1:23-26.
从一篇翻译看英语专业三年级学生的翻译问题[J].《中国翻译》,2000/3:48-50.
彼得·纽马克翻译新观念概述[J].《中国翻译》,1998/1:48-50.
An Interpretation of Cultural Translation [J]. The Linguist, 1998/4:112-116.
On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Language and Dialect[J]. The Linguist, 1996/4:140-142.
简析彼得·纽马克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理论[J].《福建外语》,1989/3-4: 23-26.
教学成果
开设课程及研究生指导情况:
英汉翻译(英语专业本科三年级75名)
翻译理论(英语专业研究生二年级40名)
已指导毕业研究生 8名;指导研究生 11名
获奖记录
厦门大学建设银行奖教金(2018)
厦门大学第八届高等教育成果二等奖(2017)
厦门大学第七届高等教育成果二等奖(2014)
2014年度厦门大学电信奖教金
厦门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2009)
2008厦门大学中国建设银行奖教金(教学类)
2007福建省第七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2007厦门市第七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2007厦门大学翻译精品课程(英译汉)
2005年厦门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英语专业三年级英汉翻译课程教学法研究"
2000厦门市第四届社会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