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啦资源网 http://www.fangdala.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春柴胡

2023-01-28 06:31:12 暂无评论 百科资料

春柴胡,为伞形科植物北柴胡、狭叶柴胡等的根。生于干燥的荒山坡、田野、路旁。分布吉林、辽宁、河南、山东来自、安徽、江苏、浙江、湖北、四川、山西、陕西、甘肃、西藏等地。"春柴胡"入药,常替代划米额察怎药典柴胡在临床上应用。但对春柴胡的化学成分尚未见系统360百科研究和报道,对春柴胡还没有全面可行的质量评价标准。

  • 中文名称 春柴胡
  • 界 植物界
  • 门 被子植物门
  • 纲 双子叶植物纲
  • 亚纲 蔷薇亚纲

形态特征

  ①北提财细到线虽唱请这展柴胡,又名:竹叶柴胡(《植来自物名实图考》),铁苗柴胡、蚂蚱腿、山根菜、黑柴胡、山柴胡。

相关图片

  多年生草本,高45~70厘米。根直生,分歧或不分歧。茎直立,丛生,上部多分枝,并略作"之"字形弯曲。叶互生;广线状披针形,长3~9厘米,宽0.6~1.3厘米,先端渐尖,360百科最终呈短芒状,全缘,上面绿色,下面淡绿色,有平行脉7~9条复伞形花序腋生兼顶生;伞梗4~10,长1~4厘米,不等长;总苞片缺,或有1~2片;小伞梗5~10,长约2毫米;小总苞片5;花小,黄色,径1.5毫米左右;萼齿不明显;花瓣5世收费兰河顶台期啊假,先端向内折曲成2齿状;雄蕊5,花药卵形;雌蕊1,子房下位,光滑无毛,花柱2,极短。双悬果长圆状椭圆形,左右扁平,长3毫米左右,分果有5条明显主棱,棱槽中通常它心有油管3个,接合面有油管4个。花期8~9月。果期9~10月。

  柴胡是临床上常用的传统中药之一,具有和解表里,疏肝、升阳等功效。柴胡主要以根入药,也有以茎叶、全草为药用部位,如江苏的大部分地区和安徽的东部习用狭叶柴胡春季采收的带根全草,俗称"春柴胡"入药

春柴素程复道称

分布范围

  生于干燥资威吸的荒山坡、田野、路旁。分布吉林、辽宁、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浙江、湖北钱角手员阿足、四川、山西、陕项模年省项紧刚西、甘肃、西藏等地。

来自要价值

采集

  舂、秋挖取根部,去净茎苗、泥土,晒干。

药材

  ①北柴胡

  又名:硬柴胡。为植物北柴胡的根,并带有少许茎的基部。根呈圆锥形,主根顺直或稍弯曲,下部有分歧,根头膨大,呈疙瘩状,长6~20厘米,直径0.6~铁研反极误控1.5厘米,外皮灰褐色或提病心陈判微医灰棕色,有纵皱纹及支根痕,顶部有细毛或坚硬的残茎。质较坚韧。不易折断,断面木质纤维性,黄白色。气微香,味微苦辛。以根条粗长、皮细、支根少者为佳。

      春柴胡

      主产辽宁审安红导稳构移叫际、甘肃、河北、河南。此外,陕西、内蒙古、山东等地亦产。

      ②南柴胡

      又名:软柴胡(《本草汇席含月来开扩伟凯除言》),香柴胡。为植物狭叶柴胡的根。外形与北柴胡相似,惟根较细,分歧少360百科,多弯曲不直,长4~10厘米,直径6~10毫米,表面红棕色,有纵皱及须根痕,顶部无疙瘩头,而有往找地上茎叶枯死后遗留的毛状纤维。质脆,易折断,断面平坦,呈淡棕色。气味同北柴胡。以根条粗长、无须根者为佳。

      主产湖北、江苏、四川。此外,安徽、黑龙江、吉林等地亦产。

      柴胡药材中,尚有"竹叶柴胡"与"春柴胡"二种,其原植物主要为狭叶柴胡。前者系采在叶测仍收成长的全株,全长约20~40厘米,根同南柴胡,茎叶灰绿色至淡绿色,产地同南柴胡。后者系春季采收幼嫩的全株,故又称"芽胡",全长约校呼害15厘米,根细,棕色,茎叶淡绿色而多卷曲皱缩。产江苏、安徽、山东。

    化学成分

      北柴胡根含挥发油、柴胡醇、油酸、亚麻酸、棕榈酸、硬脂酸、廿四酸、葡萄糖及皂甙等。皂甙中有柴胡皂甙a、c、d,柴胡甙元F、E、G,龙吉甙元。另有报道,根和种子中分出柴胡甙,这是多种甙的总称。此外,根中含α-菠菜甾醇、Δ7-豆甾烯醇、Δ22-豆甾烯醇、豆甾醇、侧金盏花醇、白芷素。茎、叶含芸香甙。果实含油11.2%第象抗的银,其中有洋芫荽子酸、反式洋芫荽子酸和亚袖酸。

    春柴胡

      1、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对不同采收期春柴胡挥发油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春柴胡挥发油含量以四月初至五月中旬为高,这与传统的春柴胡采收期大体一致

      采用GC-MS一与丝齐治言只也备技分析方法对不同采剧诉步感认收期春柴胡挥发油成分进行了分析比较,不同采收期的春柴胡挥发油中脂肪酸的含量均较高,尤以n-十六烷酸的含量较高,可以作为春柴胡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特征。

      对春柴胡不同药用部位样品中总黄酮含量的研究结果表明:总黄酮含量春柴胡叶>全草>茎>根

    春柴胡

    性味

      苦,凉。

      ①《本经》:"味苦,平。"

      ②《别录》:"微寒,无毒。"

      ③《日华子本草》:"味甘。"

    归经

      入肝、胆经。

      ①《珍珠囊》:"入足少阳胆、足厥阴肝、手少阳三焦、手厥阴心包络。"

      ②《本草再新》:"入互合亚心、肝、脾三经。"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