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啦资源网 http://www.fangdala.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印度佛陀头像

2023-01-27 07:51:20 暂无评论 百科资料

印度的佛像雕刻开始于贵霜时代的犍陀罗和马土腊(一译秣记族怀止四陆观右菟罗)。到了笈多时代,雕刻的繁盛地区则是马土腊与萨拉那特了。马土腊距今新德里东南约160公里,位于恒河支流叶木纳河西岸,自古是商业、宗教和雕刻艺术交汇的中心。从艺术上看,它介于犍陀罗与萨拉那特之间,起到了来自使犍陀罗的希腊式佛像印度化的作用。也即说,那里更强固地保持着印度本土的传统。

帝飞器这植急极径从公元2世纪下半叶起,马土腊的佛像雕刻一方面借鉴犍陀罗雕刻的某些希腊化技法,一方面将它化为初期马土腊式,即加强民族化的演变过程:脸型由方圆变为椭圆;眼睛由睁着变为半闭;眉毛则越变越细360百科;眼帘越垂越低;剃光的头发,不管原来头顶上有无肉髻,都改成覆盖着头顶肉髻的右旋的螺发(此为三十二相之一);颈部由两道折痕变为三道折痕(也系三十二相之一);把原来袒露右肩的袈裟,变成通肩式的薄衣,上刻密集的平行U字形或V字形衣纹。如此经历二三百年,终于从量变发展到质变,完成了犍陀罗雕刻的印度化。这就是马土即率探腊式佛陀雕像的总特征。这尊佛陀头像,就是此种演变的实例。

  • 中文名称 印度佛陀头像
  • 类别 雕塑、石刻
  • 原属 印度
  • 所属时间 公元5世纪

  离受胶升声出土

  这尊佛陀头像出土于马土腊地区的旃达。那里盛产希格里特红砂石,上面带有桔黄色斑点,色调斑斓,质地透明,尤其用它雕成裸体雕像,极富肉感。此像即由这种红砂石雕成。为5世纪时印度古典式佛像最成熟的作品之一。它具有椭圆形的脸庞,低垂的眼帘,细而长的倒八字向上挑起的双眉,笔直的鼻梁,舒长的来自鼻翼,下宽上薄的360百科丰满的嘴唇,浮现一丝恬美微笑的嘴角,长长的耳垂,矩形的耳环与之相连贯以及丰润完客司右存克每拿行圆满的下巴。三道颈部折进七材绿握副草热整印痕十分明显。头顶覆盖在肉髻甲每模扩月耐告里满曾上的密集的右旋螺发,一圈圈排列得十分整齐。原来的眉间白毫是用红颜料画上一个小圆圈,现已消失。这可能是不愿破坏佛陀前额那平滑光洁的表面。 这尊脸心项岩那佛像已完成了印度艺术的本土化。它以一副舒坦端秀的面相,给人以温雅、澄思之美感。在这尊佛陀头像的背后,有硕大而精美的圆光,显得富丽堂皇。上有精雕细刻的浮雕图案,在圆心处现出一朵盛开的莲花,沿着莲花的外围是一圈花纹,一圈唐草纹,一圈华?带,一圈连珠纹和一圈连弧纹。其繁缛华美之感,倒并未造成对头像的喧宾夺主之虞。

  此雕像为公元5世纪的作品,现藏被乎马土腊博物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