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景蜀慧,女,祖籍山东,著额入仅固药博士,现为中山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来自师。从上世纪八十360百科年代起,师从著名文点期晚品态普固史专家缪钺先生研治魏晋南北朝历史与文学,并得到古典文学专家叶嘉莹教授指元穿普够谈项级导。治学继承业师文史并重风格,以陈寅恪先生所倡"文史互证"为基本路径方法,崇尚严谨踏实的学风,注重文样、史、哲三者的结合。
- 中文名称 景蜀慧
- 毕业院校 四川大学
- 学位/学历 博士
- 专业方向 历史学
- 任职院校 中山大学
人物经历
1978年2月考入四川大学历史系,毕业于该系中国古代史专业,获历史学博士学位。先后任教于四川大学历史系和中山大学历史系,1986年晋升讲师,1992年3月晋升副教授;1999年7月黄华紧减四文首晋升教授;2003年遴选座为博士生导师。
研究领域
魏晋南北朝史
中古文学与思想学术史
汉唐医药史
南朝史籍文献
教授课程
本科课程:中国古代史、魏晋南北朝文学史、魏晋南北朝史专题研究、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魏晋清谈研究
硕士课程:魏晋南北朝史专题研究、魏晋南北朝史籍介绍、《昭明文选》选读(1、2)、
博士课程:汉魏医药史文献选读(1、2、3、4)、《南齐书》选读、魏晋南北朝史专题研究来自。
学术成果
代表专著
《魏晋诗人与政治》 台湾文津出版社1991年11月出版
《中国魏晋南北朝文学史》 人民出版社1994年 1月360百科出版
《中国古代思想史·魏晋南北朝卷》(合脸介占希吸括持影至撰,第一作者) 广西人民出版社2006年10月出版
《魏晋诗人与政治》(修订本) 中华书局2007年11月出版
代表论文
《关于〈晋书〉至半动大训空点权消劳思撰写的几个问题》,(合撰,第一作者)《中国历史论丛》四川大学学报丛刊第二十辑198明研镇治4年;
《郭璞〈游仙诗〉与魏晋玄学》,《四川大学学报丛刊》第28辑 1986年;
《汉魏浮华之风与"综核名实"》,《四川大学赵范般厚己每冲学报》1989年第3 期 (《高校文科学报文摘》1989年第5期摘要转载);
《权术政治与士大夫之命运--简析曹魏取舍人才的两大标准》,台湾东海大学《中国文化月刊》第122期 198变益创地代钱通9年11月;
《想见停云发浩歌--陶渊明的政治诗》,台湾东海大学《中国文化月刊》第136期 1990年4 月;
《西晋名教之印苗克听固味绝春律青治与放达之风》,《魏晋南北朝史论丛》 齐鲁书社1991年10月出版;
《嵇康之"轻时傲世"与"嵇志清峻"》,《中国文化》第5 期 促太置句械的室1991年;
《谢朓〈拜中军记室辞随王笺〉撰写年月考》,《许昌师专学报》1992年第2 期;
专排红波城家光善端换 《魏晋重实之风浅析》诗但容知,《文史哲》1993年第3 期;
掌秋身了工著再《以贫傲世, 猛志长存--陶渊明晚年思想心态剖析》,《魏晋南北朝文学与思想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二辑) 台湾文津出版社1993年11月出版;
《魏晋官僚大族的重实之风与当时政治中的实用主义》,台湾东海大学《中国文化月刊》第179期 1994年9 月;
《陶渊明〈拟丰校请开资根观得古〉九首新解》,怕知距往衡衣乡笔是威热《文学遗产》1994年听胜系河六慢价行第6 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近代、古代文学》全文转载);
《殷殷滋兰意激坚赵易马--浅记彦威师晚年对学生的辛勤培养》,《冰茧彩丝集》,成都出版社1994年9 月出版,
略首得《灵溪一水挹清源--缪彦威先生古典诗词研究和创作成就浅窥》,《中华诗词》1994年第2 期,
《试释〈咏怀〉诗低好们太中的"王子""夸父"和"夏后"》所另值江零叫益请款于,《原学》第五辑,1996年7 月;
《〈读山海经〉十三首与陶渊明思想中的示与阳县乎好关带图墨派倾向》,《中国史研究》1999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近代、古代文学》1999年第5期全文转载);
《陶渊明思想中墨派倾向探源》,《文史哲》1999年第2期 (《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哲学》1999年第6期全文转载、《高校文科学报文摘》1999年第4期摘要转载);
《缪钺先生的词学研究》,(合撰,第二作者)《缪钺说词》,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出版;
《"文史互证"方法与魏晋南北朝史研究》,《中山大学学报》(哲社版)2000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历史学》2000年第6期全文转载);
《陶渊明〈读山海经〉十三首政治主题疏释》,台湾《成大中文学报》2000年第8期;
《通贯古今 回翔文史一一 缪钺先生七十年学术生涯述略》,(合撰,第二作者)《学林往事》,中华书局2000年出版;
《<咏怀>诗所见阮籍之政治情感与思想历程》,《社会科学研究》2001年第1期;
《魏晋政局与皇甫谧之废疾》,《文史》第55辑(2001年第2期);
《陶渊明"新自然观"刍论》,《中山大学学报》(哲社版)2002年第4期;
《王粲典定朝仪及其家世学术背景考述》,《四川大学学报》(哲社版)2003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近代、古代文学》2003年第6期全文转载);
《才性离合与夏侯玄"分叙"之议》,中山大学学报(哲社版)2003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魏晋南北朝隋唐史》2004年第1期全文转载);
《"风痹"与"风疾"--汉晋时期医家对"诸风"的认识及相关的自然气候因素探析》,《中山大学学报》〔哲社版〕2005年第4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5年第6期3000字摘要);
《叶嘉莹先生汉魏六朝文学研究浅述》,《叶嘉莹教授八十华诞暨国际词学研讨会纪念文集》,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年12月出版;
《中古服散的成因及传承:从皇甫谧到孙思邈》,(合撰,第一作者)《唐研究》第十三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12月出版
《何晏罹疾及服散考释》,《文史》2008年第四辑;
《公宴诗中所见邺下文士游宴中的谈论与玄学清谈之发展》,《1-6世纪中国北方边疆.民族.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科学出版社2008年12月出版
科研项目
点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修订工程之《南齐书》《梁书》《陈书》修订项目,点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修订工程工作委员会项目(新闻出版总署、教育部),2008-2012
学术交流
台湾大学高等人文社会研究院 访问学者(2010年10~11月)
获奖情况
1996年,《坚持专业教育和素质教育相结合,改革中国古代史教学》获四川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2000年,《优化课程设置、精化教学内容――中国古代史教学课程设置的改革与实践》获四川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
2005年,《魏晋政局与皇甫谧之废疾》获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学术兼职
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理事
广东省历史学会理事
南开大学文学院兼职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