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征四寇》一般认为,此本为罗贯中所撰,书商余象斗评点,刊刻出版。故又名《续水浒》。全名《新增第五才子书水浒全传》。
- 作品名称 《征四寇传》,
- 作品别名 《续水浒》
- 作者 罗贯中
- 创作年代 元末明初
- 文学体裁 小说
基本信息
《征四寇传》,即115回本简本《水浒》的后半部分。一般认为,此本来自为罗贯中所撰,书商余象斗评点,刊刻出版。故又名《续水浒》。全名《新失众听富事叶增第五才子书水浒全传》。
据《中国通俗小说总目提要》记载:『中胜堂藏板本,内封正中为"征四寇传",右栏上方为"续水浒",左栏下方为"中胜堂藏板"。卷端题"新增第五才子书水浒全传""圣叹外书"。目录叶题"新增绣像水浒后传",板心题"第五才子书"。首叙,谓"闲阅《水浒》一书,见其榜曰第五才子,则与《三国志》诸书同列,而非野史稗官所可同日语也,明矣。然自纳款倾葵之后,尊卑列序之馀,竟恝然而止,杳不知其所终,是与天地珍重生才之心,岂不大相迳庭哉。夫以群焉蚁聚之众,一旦而驰驱报国,灭寇安民,则虽其始行不端,而能幡然悔悟,改弦易辙以善其终,斯其志固可嘉而其功诚不可泯,倘不表诸简册,以示将来,英雄之志未免有不白,爰续检普井降十奏朝是帙于卷后而付梓焉,360百科使当日南征北讨荡平海字之勋,赫然在人耳目,则不独群雄之志乡责利背级关报协山席可伸,而是书亦有始有卒矣,岂误笔山越的美曲括川秋不快哉。"末题"乾隆壬子岁(1792)腊月赏心居士书于涤云精舍"。书自第六七回"柴进簪花入禁苑,李逵元夜闹东京"起,至百十五回"宋公明神聚蓼儿洼,徽宗帝梦游梁山泊"。凡十卷。正文半叶十行,行二十三省过反你整事字。』【藏北京图书馆】
内浓谁怀创罗容简介
梁山泊,众英雄好汉家极神离影排座次后,梁山泊大小头领正好108位,合了当年洪太尉所放走的魔王之数。众人会聚忠义堂,宋江坐了第一把交椅,成由立起了"替天行道"的杏黄旗。山寨兴旺之后,宋江有了"望天王降诏早招安"的打算,林冲、武松、李逵、刘唐、鲁智深都坚决反对。到了年底,宋江要往东京去观赏元宵的灯火,柴友主胜续聚话击进、李逵陪宋江到了东京。很偶然宋江进了日肥李师师的府邸,徽宗皇帝也在场,正当宋江要向徽宗讨招安诏书的时候,李逵在外边打人放火,城内顿时大乱。宋江三人逃出,李逵单独行至荆门镇投宿时,听庄主刘太公说宋江抢了她女儿上山,李逵万分愤怒,跑回梁山泊,砍倒了杏黄旗,要拿掉万府二哥感担度宋江问罪。后来经要过对证,乃是牛头山贼人冒名干的坏同线查景吸欢型事。李逵负荆请罪,去牛头山杀了贼人,救回了刘太公的女侵称儿。梁山泊的壮大,震惊了朝野上下。徽宗派殿前太尉陈善动位台加若农见希政保前往招安,太尉高俅、太师蔡京各派心腹跟随陈善前往梁山,因其飞扬跋扈,李逵接过招安诏书,一把撕得粉感班难季问满碎,招安失败。朝廷又派童贯攻打梁山泊。山寨十面埋伏,挫按照快波事减界须败了童贯的两次进攻。童贯逃回东京,高俅又调遣十节度兵力来攻梁山泊。宋江三败高俅,并将他活捉上山,以礼相待,要高俅转达渴望朝廷招安之意。高俅去后,宋江又派燕青去东京,燕青通过李师师求得徽宗下诏,没过几天,殿前太尉宿元景上山来宣读诏书,宋江领着众山好汉接受了招安,打着"顺天""护国"旗化重刑加挥快米念试绝帜,到东京接受徽宗检阅。
梁山泊义军接受招安后,正遇辽兵侵犯,宋江受诏破辽。于是大军北进,攻下檀州,夺回蓟州,智取霸州,占领幽州,兵围燕京,辽主请罪投降。宋江班师回国,遵照徽宗旨意,将所夺州县仍退还给了辽邦。破辽成功后,宋江等梁山军又奉旨平定了河北田虎。在平定田虎的过程,宋江又收服许多降将。平定田虎后,又奉旨出征淮西王庆。出征王庆,仗打得十分惨烈,不少河北降将也因此牺牲了,其中包括卞祥、山士奇、安仁美、余呈等猛将也不幸牺牲,孙安等几员猛将也相继病逝。平定田虎、王庆后,河北降将乔道清、鄂全忠等将领相继向宋江辞别,归隐。宋江凯旋班师,皇帝又下诏令宋江去平定江南方腊。在平定方腊军的过程中,义军损失惨重,虽然最后擒获了方腊,大功告成,但却阵亡59条好汉,回军途中,鲁智深在杭州六和寺坐化(和尚盘膝打坐安然而死),残废的武松不愿回京,就在这里出了家。离开杭州后,林冲瘫痪,杨雄、时迁、杨志、穆弘病死,燕青又悄然离去。到了苏州,李俊、童威、童猛又离去。等到大军回京驻扎陈桥驿时,只剩下27名头领(PS:梁山军共108将,5人留在京师没有出征(其中安道全在战斗中被调回京。), 公孙胜战前离去,即102(不包括战斗中被调回京的安道全。)人参战,59人阵亡、10人病死、1人坐化,合计死亡70人,还有5人虽然在战斗中存活下来但是离开军队(其中1人出家。),回京的只有27人。)。蔡京、童贯、高俅、杨戬4大奸臣待宋江等封官之后,他们设计用水银害了卢俊义,用毒药掺入御酒药毒死了宋江和李逵。花荣和吴用吊死宋江坟前,此后宿元景上书厚葬与宋江等人。葬于蓼儿洼。就这样,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在悲剧中结束了!
图书目录
百回本
明容与堂本,为现存最早百回繁本。
第1回 | 张天师祈禳瘟疫 | 洪太尉误走妖魔 | 第2回 | 王教头私走延安府 | 九纹龙大闹史家村 |
来自 第3回 | 史大郎夜兴盟冷销福措式止土万走华阴县 | 鲁提宣态指育辖拳打镇关西 | 第4回 | 赵员外重修文殊院 | 鲁智深大闹五台山 |
第360百科5回 | 小霸王醉入销金帐 | 坏封京景短好会连吧花和尚大闹桃花村 | 第6回 | 九纹龙剪径赤松林 | 鲁智深火烧反瓦罐寺 |
第7回 | 花和尚倒拔垂杨柳 | 豹子头误入白虎堂 | 第8回 | 林教头刺配沧州道 | 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
第9回 | 柴进门招期致尼伤天下客 | 林冲棒打洪教头 | 第10回 | 林教头说跟向非跟属相皮雨风雪山神庙 | 陆虞候火烧饭门校挥宽宁析留探大免草料场 |
第11回 | 朱贵水亭施号箭 | 林冲雪夜上移林氢缩梁山 | 第12回 | 梁山泊林冲落草 | 汴京城杨志卖刀 |
第13回 | 急先锋东郭争功 | 青面兽北京斗武 | 第14回 | 赤发鬼醉卧灵官殿 | 晁天王认义东溪村 |
死随坏杨七例按查等第15回 | 吴学究说三阮撞筹 | 公孙胜应七星聚义 | 第16回 | 杨志押送金银担 | 吴用智取生辰纲 |
第17回 | 花和尚单打二龙山 | 青面兽双夺宝珠寺 | 第18回 | 美杂鱼髯公智稳插翅虎 | 宋公明私放晁天王 |
第19回 | 什到字氢宪职列怕 林冲水寨大并火 | 晁盖梁山小夺泊 | 第20回 | 梁山泊义士尊祖香类粒军航干距京晁盖 | 郓城县月夜走刘唐 |
例音器状 第21回 | 虔婆醉打唐牛儿 | 宋江怒杀阎婆惜 | 第22回 | 阎婆大闹郓城县 | 朱仝义释宋公明 |
第23回 | 横读井命安首海郡柴进留宾 | 景阳冈武松打虎 | 第24回 | 王婆贪贿说风情 | 郓迫地鲜真叶哥不忿闹茶肆 |
第25回 | 王婆计啜西门庆 | 淫妇药鸩武大郎 | 第26回 | 郓哥大闹授官厅 | 武松斗杀西门庆 |
第27回 | 母夜叉孟州道卖人肉 | 武都头十字坡遇张青 | 第28回 | 武松威镇安平寨 | 施恩义夺快活林 |
第29回 | 施恩重霸孟州道 | 武松醉打蒋门神 | 第30回 | 施恩三入死囚牢 | 武松大闹则投久触露宗草参飞云浦 |
第31回 | 张都监血溅鸳家鱼河依仅死示老居元鸯楼 | 武行者夜走蜈蚣岭 | 第32高叫回 | 武行者醉打孔亮 | 锦毛虎义释宋江 |
第33回 | 宋江夜看小鳌山 | 花荣大闹清风寨 | 第34回 | 镇三山大闹青州道 | 霹雳火夜走瓦砾场 |
第35回 | 石将军村店寄书 | 小李广梁山射雁 | 第36回 | 梁山泊吴用举戴宗 | 揭阳岭宋江逢李俊 |
第37回 | 没遮拦追赶及时雨 | 船火儿夜闹浔阳江 | 第38回 | 及时雨会神行太保 | 黑旋风斗浪里白跳 |
第39回 | 浔阳楼宋江吟反诗 | 梁山泊戴宗传假信 | 第40回 | 梁山泊好汉劫法场 | 白龙庙英雄小聚义 |
第41回 | 宋江智取无为军 | 张顺活捉黄文炳 | 第42回 | 还道村受三卷天书 | 宋公明遇九天玄女 |
第43回 | 假李逵剪径劫单人 | 黑旋风沂岭杀四虎 | 第44回 | 锦豹子小径逢戴宗 | 病关索长街遇石秀 |
第45回 | 杨雄醉骂潘巧云 | 石秀智杀裴如海 | 第46回 | 病关索大闹翠屏山 | 拚命三火烧祝家庄 |
第47回 | 扑天雕双修生死书 | 宋公明一打祝家庄 | 第48回 | 一丈青单捉王矮虎 | 宋公明两打祝家庄 |
第49回 | 解珍解宝双越狱 | 孙立孙新大劫牢 | 第50回 | 吴学究双掌连环计 | 宋公明三打祝家庄 |
第51回 | 插翅虎枷打白秀英 | 美髯公误失小衙内 | 第52回 | 李逵打死殷天锡 | 柴进失陷高唐州 |
第53回 | 戴宗智取公孙胜 | 李逵斧劈罗真人 | 第54回 | 入云龙斗法破高廉 | 黑旋风探穴救柴进 |
第55回 | 高太尉大兴三路兵 | 呼延灼摆布连环马 | 第56回 | 回吴用使时迁盗甲 | 汤隆赚徐宁上山 |
第57回 | 徐宁教使钩镰枪 | 宋江大破连环马 | 第58回 | 三山聚义打青州 | 众虎同心归水泊 |
第59回 | 吴用赚金铃吊挂 | 宋江闹西岳华山 | 第60回 | 公孙胜芒砀山降魔 | 晁天王曾头市中箭 |
第61回 | 吴用智赚玉麒麟 | 张顺夜闹金沙渡 | 第62回 | 放冷箭燕青救主 | 劫法场石秀跳楼 |
第63回 | 宋江兵打北京城 | 关胜议取梁山泊 | 第64回 | 呼延灼夜月赚关胜 | 宋公明雪天擒索超 |
第65回 | 托塔天王梦中显圣 | 浪里白跳水上报冤 | 第66回 | 时迁火烧翠云楼 | 吴用智取大名府 |
第67回 | 宋江赏马步三军 | 关胜降水火二将 | 第68回 | 宋公明夜打曾头市 | 卢俊义活捉史文恭 |
第69回 | 东平府误陷九纹龙 | 宋公明义释双枪将 | 第70回 | 没羽箭飞石打英雄 | 宋公明弃粮擒壮士 |
第71回 | 忠义堂石碣受天文 | 梁山泊英雄排座次 | 第72回 | 柴进簪花入禁院 | 李逵元夜闹东京 |
第73回 | 黑旋风乔捉鬼 | 梁山泊双献头 | 第74回 | 燕青智扑擎天柱 | 李逵寿张乔坐衙 |
第75回 | 活阎罗倒船偷御酒 | 黑旋风扯诏谤徽宗 | 第76回 | 吴加亮布四斗五方旗 | 宋公明排九宫八卦阵 |
第77回 | 梁山泊十面埋伏 | 宋公明两赢童贯 | 第78回 | 十节度议取梁山泊 | 宋公明一败高太尉 |
第79回 | 刘唐放火烧战船 | 宋江两败高太尉 | 第80回 | 张顺凿漏海鳅船 | 宋江三败高太尉 |
第81回 | 燕青月夜遇道君 | 戴宗定计出乐和 | 第82回 | 梁山泊分金大买市 | 宋公明全伙受招安 |
第83回 | 宋公明奉诏破大辽 | 陈桥驿滴泪斩小卒 | 第84回 | 宋公明兵打蓟州城 | 卢俊义大战玉田县 |
第85回 | 宋公明夜度益津关 | 吴学究智取文安县 | 第86回 | 宋公明大战独鹿山 | 卢俊义兵陷青石峪 |
第87回 | 宋公明大战幽州 | 呼延灼力擒番将 | 第88回 | 颜统军阵列混天象 | 宋公明梦授玄女法 |
第89回 | 宋公明破阵成功 | 宿太尉颁恩降诏 | 第90回 | 五台山宋江参禅 | 双林渡燕青射雁 |
第91回 | 张顺夜伏金山寺 | 宋江智取润州城 | 第92回 | 卢俊义分兵宣州道 | 宋公明大战毗陵郡 |
第93回 | 混江龙太湖小结义 | 宋公明苏州大会垓 | 第94回 | 宁海军宋江吊孝 | 涌金门张顺归神 |
第95回 | 张顺魂捉方天定 | 宋江智取宁海军 | 第96回 | 卢俊义分兵歙州道 | 宋公明大战乌龙岭 |
第97回 | 睦州城箭射邓元觉 | 乌龙岭神助宋公明 | 第98回 | 卢俊义大战昱岭关 | 宋公明智取清溪洞 |
第99回 | 鲁智深浙江坐化 | 宋公明衣锦还乡 | 第100回 | 宋公明神聚蓼儿洼 | 徽宗帝梦游梁山泊 |
120回本
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杨定见序、袁无涯刊《水浒全传》一百二十回本为多版本合并而成,其中田虎、王庆部分出自简本水浒。120回本基本包含容与堂百回本所有回目。
但第26回名称变为"偷骨殖何九送丧,供人头武二设祭",此外从第九十回起,插入从简本改写而来的田虎、王庆章节,从第90回起,回目名称如下:
第90回 | 五台山宋江参禅 | 双林镇燕青遇故 | 第91回 | 宋公明兵渡黄河 | 卢俊义赚城黑夜 |
第92回 | 振军威小李广神箭 | 打盖郡智多星密筹 | 第93回 | 李逵梦闹天池 | 宋江兵分两路 |
第94回 | 关胜义降三将 | 李逵莽陷众人 | 第95回 | 宋公明忠感后土 | 乔道清术败宋兵 |
第96回 | 幻魔君术窘五龙山 | 入云龙兵围百谷岭 | 第97回 | 陈瓘谏官升安抚 | 琼英处女做先锋 |
第98回 | 张清缘配琼英 | 吴用计鸩邬梨 | 第99回 | 花和尚解脱缘缠井 | 混江龙水灌太原城 |
第100回 | 张清琼英双建功 | 陈瓘宋江同奏捷 | 第101回 | 谋坟地阴险产逆 | 踏春阳妖艳生奸 |
第102回 | 王庆因奸吃官司 | 龚端被打师军犯 | 第103回 | 张管营因妾弟丧身 | 范节级为表兄医脸 |
第104回 | 段家庄重招新女婿 | 房山寨双并旧强人 | 第105回 | 宋公明避暑疗军兵 | 乔道清回风烧贼寇 |
第106回 | 书生谈笑却强敌 | 水军汨没破坚城 | 第107回 | 宋江大胜纪山军 | 朱武打破六花阵 |
第108回 | 乔道清兴雾取城 | 小旋风藏炮击贼 | 第109回 | 王庆渡江被捉 | 宋江剿寇成功 |
第110回 | 燕青秋林渡射雁 | 宋江东京城献俘 |
百回本中的第91回,在120回中为第111回,此后回目依此类推。
作者简介
施耐庵,元末明初的文学家,本名彦端,祖籍是泰州海陵县或苏州吴县阊门(今江苏苏州),(一说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博古通今,才气横溢,举凡群经诸子,词章诗歌,天文、地理、医卜、星象等,一切技术无不精通,35岁曾中进士,后弃官归里,闭门著述,与拜他为师的罗贯中一起研究《三国演义》《三遂平妖传》的创作,搜集整理关于梁山泊宋江等英雄人物的故事,最终写成"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关于其生平,因缺乏史料而众说纷纭,甚至对有无此人都有争议。其故里江苏兴化新垛乡施家桥村有墓园、纪念馆。有《施氏家薄谱》存世。
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汉族,山东东原人(今山东东平县)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他是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 罗贯中的一生著作颇丰,主要作品有:剧本《赵太祖龙虎风云会》、《忠正孝子连环谏》、《三平章死哭蜚虎子》;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粉妆楼》、代表作《三国演义》等。其故里有多种说法,山东东平罗庄、山西太原、清徐、祁县、福建建阳。目前尚无确切最终定论。其墓地也有山西清徐、福建建阳等处,另有祠堂、纪念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