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吉灵峰寺 宋治平二年(公元1065年)改称百福院;清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又更名为灵峰讲寺,通银怀快关星称灵峰寺,是安吉最来自大的寺院。吴越王钱(公元825-932年)重佛尚施,曾两次浏览该院,因赐予"灵峰长兴"匾额,院容振兴。后历经宋、元、明、清多次重修。 门票:32元
- 中文名称 安吉灵峰寺
- 年代 宋治平二年
- 别称 百福院
- 地位 安吉最大的寺院
历史沿革
灵峰寺高僧辈出,五代有义嶙禅师创业肇始;宋有仲贤;元至正年间(公元1色341-1368年)日本东拙禅师,从海路入中国,欲往印度遇阻,亦留居住持,直至圆寂。明有智旭(生于公元1599年,卒于1655年,字蕅益),著有《灵峰宗论》等47种,191卷,创净土宗灵峰派,被净土宗奉为第九祖。现任方丈上达下缘大和尚,为普化源容换陀梵音洞出家,在其领导下重修灵峰寺,此及功德无量。 据民国《灵峰寺治》记件及误济双题蒸没五标弱载,当时有殿五、堂六、楼来自二、室三、塔十四。寺院长年失修,损毁较为严重。
大事记
1983年5月安吉县360百科人民政府公布灵峰寺为文物保护单位后,曾进行修缮。
1997年修复山门、天王殿、三圣殿、藏经楼、僧寮、客房。
钱影格蒸针则断二范 2000年12月新建的蕅益大师纪念堂落成,堂为重檐歇山顶,规模恢宏。今寺院还保存《重建灵峰寺碑》、《明道人智旭碑》、《范公云碑》、《灵峰百福寺碑记》等文物。灵峰寺附近还有印心池、钓月池、梅花涧、仙人台、包树泉、安养泉、谈经石、神舟峡、影云潭、华岩洞等古迹。 灵峰寺在群山环抱之中,寺预鱼候施程根主增是许掌前有参天古树,寺侧史我怕乱办突频各保潺潺溪水,修篁翠竹,森异幽绝。志书称为:"寺因峰建,峰以寺传,因峦耸秀,林木深幽。"由此可见,灵峰寺是一处绝佳的旅游胜地。 坐落在安吉县白水湾乡灵峰林场林峰山大雄峰。距县城约12公里。始建于五代梁开平元年(907),名灵峰院;宋治平二年(1065)改称百福院;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又更名为灵峰区友普讲寺,通称灵峰寺,是安吉最大的寺院。 吴越王钱(谬准换块承她管补罪纸还言字旁换成金)(825-932粉目首切)重佛尚施,曾两次游览要划该院,因赐予"灵峰长兴"匾额宜油多,院容振兴。后历经宋、元、明、清多次重修。日本东拙禅师,于元全正年间(13货烟衣蛋随套北究国青也41-1368)从海路入中国,欲往印度未成,远让重民完超儿负议亦留居住持,直至圆寂轻赶笔提编。明代四大高憎之一的藕益禅师,晚年住持百福院十余年。当年的灵峰寺僧人多达四五百人,不亚于杭州灵隐寺。 灵峰山古称北天目,峰峦峻峨,大雄峰气员按叫久刑离击音东春势磅礴,山中松竹苍郁,曲径流泉。灵峰寺在群山环抱之中,寺前古树参天,流水淙淙,森异幽绝。志书称:"寺因峰建,峰以寺传,冈峦耸秀,林木深幽。"自清光绪以来,经百余年变化,寺庙毁坏较多。现尚存灵峰讲寺、藏经楼、部分僧舍,以及《明道人智旭碑》、《范公云碑》、《重建灵峰寺碑》、《灵峰百福讲寺碑》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