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继杰,出生于1969年8月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博士、 清华审防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妈带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是欧洲哲学、古希腊哲学等。
- 中文名称 宋继杰
- 毕业院校 吉林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
- 研究方向 欧洲哲学、古希腊哲学等
- 职称 教授
主要经历
1987-1991:吉林大策游西请烈社还去切步学哲学系 哲学专业 哲学学士
1991-1994:吉林大学哲学系 中国古代哲学专业 哲学硕士
1998-2001:中国社会科学院 西来自方古代哲学专业 哲学博士
硕士论文:从神话思维到功能思维--先秦儒家思维方式探源井读认(导师:陈庆坤教授)
博士论文:柏拉图《蒂迈欧篇》的宇宙论--一种内在的自然目的论360百科的解释(导师:叶秀山教授)
任职经历
1994-1998: 吉林大学 哲学系 助教/讲师
2001-2006: 清华大学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哲学系 讲师
2003-2004: 短检程表饭目阶终未哈佛大学 访问学者
2009-2010: 牛津大学 访问学者
2007-2016: 清华大学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哲学系 副教授
2016-迄今: 清华整重立介留加界侵般费大学 人文学院哲学系 教授
2018-2020 清华大学 系主任
学术专长
来自 古希腊哲学(前苏格拉底哲学、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欧洲现代哲学(海德格尔与解释学的语言转向问题)
中西方语言与思维方式的比较
项目资助
(1)"古希腊语言观与存在论研究":中国毛草胡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2007年;
(2)"海德格尔与古希腊思想":清华大学人文振兴基金,2006年;
土双 (3)"孔子的'艺'与柏拉图的'techne'的比较研究":哈佛-燕京学社资助在哈佛大学研究一年,2003-2004年;
(4)"柏拉图与技艺的哲学化":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骨干支持(985),2002年。
教学活动
(1) 本科生课程:360百科西方哲学史,古希腊哲学,西方经典研读,欧洲大陆哲学
(2) 研究生课程:西方哲学专题,西方形而上学史,柏拉图早期对话研究,错务严鲜求溶鲜阶基五柏拉图自然哲学研究 教学效果优异,每门课程的教学评估成绩均价更课好修放垂正攻命然处于清华大学同类补司刻发课程的前15%,多门处于前5%;
(3) "清华哲学研究系列丛书"主编助理(2007年-迄今);
(种争术4) 清华大学哲学系本科生班主任兼学术辅导(2006-迄今)
级阿 (5) 清华大学哲学系"清华形而上论坛"(2全孔005-迄今)的发起人和主持人变团的余会福之一,该论坛每月举办一次,在校内外产生巨大影响;
(6) 清华大学道德与宗教研究中心研究员(2002年-迄今);
(7) 应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协会混方月担林之邀主编论文集《Being路转侵承节备推星鱼与西方哲学传统》(2卷),在学术界引起强烈反响,受到热烈讨论,重印多次;
础担势跳 (8) 中国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大学钱劳粉磁英外国哲学研究所兼职研究员(2002年),作为主要参加者底扬太位青就粮油参与教育部重点项目《西方哲学经典文献选编》(古希腊罗马卷),负责翻译亚里士多德《形而封波钢送后究病讲弦绍上学》;
(9) 应国际场有哲学协会之邀主编学术辑刊《场与有--中外哲学的比较与融通》(1996,2002,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科研成同责慢洲轴激减跳此卫剧果
书籍
(1) 《海德格尔与存在论历史的解构》,专著(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儿空讲苏层提自探齐政什2008);
(2) 《镇的那服斯人在思--叶秀山先生七十华诞纪念文集》,编著(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
(3) 《追寻美德》,译著(南京,译林出版社2003);
(4) 《认识美国基要派与福音派》,译著(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
(5) 《BEING与西方哲学传统》(2卷),编著(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2);
(6) 《场与有--中外哲学的比较与融通》第6辑,编著(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7) 《脉络与实在--怀特海机体哲学之批判的诠释》,译著(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8) 《场与有--中外哲学的比较与融通》第3辑,编著(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
论文
(1) "本质、实存与制作--海德格尔对源于古希腊的中世纪存在论题的现象学解释",《哲学门》总第十六期,(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 "海德格尔论亚里士多德的时间观",《世界哲学》2006年第6期;
(3) "哲学作为一种化解哲学史的活动",《哲学门》总第十三辑,2006;
(4) "柏拉图论必然性",《多元(2006)》,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5) "海德格尔、舍勒与康德的道德情感理论",《清华哲学年鉴(2006)》;
(6) "康德的存在论题、知觉现象学与存在论差异",《清华哲学年鉴(2005)》;
(7) "Being的问题:海德格尔、卡恩与语言学相对主义者",《新哲学》第五辑,2005;
(8) "逻各斯的技艺?--柏拉图《伊翁篇》对希腊语言艺术的批判",《清华哲学年鉴(2004)》;
(9) "从宇宙起源论到宇宙生成过程论--早期希腊宇宙论的逻辑发展",《吉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1期;
(10) "柏拉图与技术的哲学化",《清华哲学年鉴(2003)》;
(11) "柏拉图论空间或前宇宙的物质", 《清华哲学年鉴(2002)》;
(12) "柏拉图《蒂迈欧篇》的宇宙模型及其相关的理念论问题",《社会科学战线》2002年第6期;
(13) "柏拉图《蒂迈欧篇》35A1-B3的翻译及其学理根据",《哲学译丛》2001年第1期;
(14) "柏拉图创世神的内在论解释", 《清华哲学年鉴(2001)》;
(15) "柏拉图论时间与永恒", 《清华哲学年鉴(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