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啦资源网 http://www.fangdala.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大同话

2023-02-06 00:45:27 暂无评论 百科资料

大同方言指流行于山西北部大同地区的汉语方言,属于晋语。就全部晋语来来自说,按当前普遍认同的说法,大同积兵方言属于大同包头片(主要分布在山西北部和内蒙古中西部);就山西境内的晋语来说,大同方言属于以大同为中心的云中周边。大同方言绿主要包括的大同市区、大同县、天镇、阳高、左云、右玉、山阴、怀仁、内蒙列克众古丰镇市等区域。浑源、

  • 中文名称 大同话
  • 隶属 晋语-大包片
  • 分布 山西北部和内蒙古丰镇
  • 声调 五个

方言简介

大同话

  大同方言有五个声调:阴平、阳平、上来自声、去声、入声。普通话只有前四声,没有入声。大同方言全阻化久的入声带了一个喉塞韵尾,所以发音都很短促。大同方言虽然保留着入声,但是古代读入声的字有一部分在大同方言里已经不读入声了。例如:粥脸讨层胞三市、拉、杂、盒、敌、白、眨、给、字商介画毫振试打班肉、目。

  大同方言根据有无zh、ch、sh这三个声母而分为两类。一类大都有zh、ch、sh声母,称为老大同话,主要分布在城区内、东部地区。一类大都没有zh、ch、sh声母,称为新大同话。如柴氏兄弟表演大同数来宝,说的便是新大同话。

语音

  在语音方面,大同方言和普通话韵母差别较大。普通话有39个韵母,其中有20个韵母大同方言没有。主要包括16个鼻韵母和ai、ei、uai、ue360百科i。---以上转至少英永杰。

  汉语是有声调的语言。声调在汉语音节当中是能够区别意义的音的高低,中古时有平、上、去入四声.入声是一种收塞音韵尾的声调。今天汉语普通话中,入声已舒化并归入其它几类声调中。排般便而汉语方言中,入声却不同程度地得到保留.属山西晋语的大同方言。存在中古入声。大同话的入声自成一个调类,独立而稳定地存在于大同方太留最款一重松病志时候言的声调系统中。大同话入声款能分始袁机诗否韵尾已合并,收喉塞韵尾。入声只有一个,不分阴阳。入声韵母系统也大为简化,只析吸环末制六世沙剩下两组八个入声韵。中古的入声字在今大同方言中绝大多数保留着入声读法。也有些已经完全舒化,归入其它四调。还有部分字为入舒极还两读,呈现出入声向舒化发展的过渡性状态。

  尽管如此,总体导所料策奏止层上看,大同方言的入声仍以一种较为稳定的姿态存在着。知吗以煤液离就齐拿加同时,有一部分中古的舒声字。在今大同色套种预特定皮方言中也读成了入声。即所谓"舒声促变".这种促变现象虽表现于语音方面,却不有区分语法功能和意义的作用.这种现象可能与音节的急读和轻读有排庆讨诗关,也可能是部分上古入声的遗留。

  语言是不断发展的,舒化是大同方言入声发展的趋势。

 厂武服研草 大同方言的入声已经开始出现了因频队舒化的现象。在普通话的影响下,它必将继续舒化下去直致完全消失,大同话的声调系统将呈现舒声声调的格局。

  当然,这种变化是逐渐的、漫长的,入声在一定时期内还将继续存在。

特点

 取班常素该 1、在词的结构方面

  大同方来自言有不少带词头"圪、忽"的词,带词尾"达"的词,也有不少合音词、分音词。带儿化音的词比较多。同方言中有许多四字格,大部分用来表达贬义,这与四字格的结构形式有360百科关。这些结构既有附加式,又款型眼高次找有复合式。

  贬义性是大回药耐让宜院威朝施同方言四字格主要的语用特色。

  2、在语法方面

  大同方言多数时候不用表示疑问的语气词"吗",凭语调来表示问句。并且还有一些特殊的副词、介词

  3、儿话音

  儿化是大同方言中一种非常重要世未架七设的语言现象,通过比较大同话和普通话,使我们认识到大同话儿化的特点是基本韵母儿化后趋于相同,儿化韵母科科念映场哪酒植微比普通话少,儿化词比普通话多,儿化在方言中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大同地处山西北部的塞外高原,大同方言是晋语大同片的代表,儿化是大同方言的一种突出语言现象,是造成大同方言地方特色浓厚的一个重要因素乐还企鸡宪庆硫发。与普通话儿化比效总占绿较,大同话的儿化现象在语音、词汇、社均喜婷举爱语法各方面别具特色:主要就是大同方言儿化的语音特点大同方言有37个基本韵母,除卷舌韵母。r之外,36个韵母均可以儿化。基本韵母被儿化其析响后,把有些原来不同的韵母变得相同了,形成了14个儿化韵。其中舒声韵、人声韵音变情况不同,也表现出不同的语音特点"人类语言结构之所以会有种扩更游围老关么算再面种差异,是因为各个民族的精神特性本身有所不同。

  只有语言才适合于表现民族精神和民族特性最隐蔽的秘密(民族智能特性) 需要到每一种语言中结构中发相是城素乱村击毛加去发现。

  依据此话,可以看出:总的来说相对于南方的言语,大同的方言比较直率,且大同方言的口音也很直白,很少有还妒河南方语言的那种温柔缠绵的感觉,甚至很少有需要舌头卷曲起来发的词语、语言与风俗是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也许,大同方言的这些特点就是由大同淳朴爽快的民风造就的吧。

方言程度词特点

益味  大同方言的表示程度的词,一个余曾端假般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式: 

  1、"挺"。大同方言表示程度"很"时,用"挺"。如:挺贵、挺多、挺热、挺结实、挺不赖。

  2、"X矿坚向了个X"。相当于普通话的"风跑处非常X"。如"热了个热"即"非常热"、"多了个多"即"非常影吧积联运垂湖停席多"、"日脏了个日脏"即"非常日脏"。

  3、"再没肘(偶)A"。相当于普通话"特别A、最A"。肘即"这么"的合音,偶是"那么"的合音,分别表示现在和过去时态。如"再没肘热"即"特别热",表示现在天气热的程度,"再没偶贵"即"特别贵",表示过去买卖东西价格高的程度。

  4、"习"。大体相当于普通话"特别、非常"。如:"那个人习软","那根棍儿习长。"

  5、"可"。三种程度:

  一是"可"读ke时,表示程序减轻,如"可疼啦"是"很疼很疼";

  二是"可"读入声调,在大同话读成"客"时,表示很、非常的意思。"可冷呢"即"非常冷。"

  三是"可"读成ká(在去声字前)kà(在非去声字前)时,相当于"特别",如~甜着呢、~远着呢、~长着呢、~多着呢。 6、"过"。相当于普通话"格外"。如"那天气过冷,可把我冻灰啦。""那男人过懒"。有时也说成"过逾"。(摘自少英永杰的博客)

介词特点

  大同方言除有一些普通话中的介词外,还有一些特有的介词,这些介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

  1、迎。相当于普通话"从"、"向"、"朝"。"他迎南来,迎东走啦。"

  2、赶。相当于普通话"比"。"我赶他快。""张三赶李四岁数大。"

  3、凭。相当于普通话"比"。"我凭他胖。""今天凭前天冷。"

  4、往。表示朝、向的介词。大同话读"屋",如"一直往里走,再往东拐。"

  5、劈。有时相当于"照","劈脸唾了他一口。"有时相当于"从","劈手把瓜刁走啦。"

  6、蹿。有时相当于"从"。"蹿房上跳下个人"。有时相当于"向","那只狼蹿山坡下来,蹿河沟跑啦。"

  (摘自少英永杰的博客)

方言词汇

  1、岗。(音译)这个词在大同话里边指哥哥的意思。

  2、呱嗒。闲聊,例:我和东院大姐呱哒了半天,说他们家孩子上学的事儿。

词汇特点

  一、大同方言有很多以"圪"做词头的词

  "圪"大同话里最常用的一个词头。它常常加在一些单音节的名词、量词、动词、形容词的前面,构成双音节词。

  带词头"圪"的名词如:圪台、圪棱、圪角、圪崖、圪疤、圪蛋。

  带词头"圪"的量词如:圪截儿、圪节儿、圪绺儿、圪堆儿、圪撮儿。

  带词头"圪"的动词最多,例如:圪吵、圪怯、圪奓、圪抓、圪嚼、圪卷、圪摆、圪叨、圪瞪、圪沓、圪扭、圪肋、圪爬、圪翻、圪躺、圪挤、圪蜷、圪眨、圪谄、圪颤、圪揉、圪挪、圪摇。

  带词头"圪"的形容词如:圪腥、圪朽、圪腻、圪瘆、圪搐、圪蔫。

  带词头"圪"的词有不同的重叠形式:

  一是"圪X圪X"相当于"X一X"。"圪涮圪涮"相当于"涮一涮","圪挪圪挪"相当于"挪一挪","圪挤圪挤"相当于"挤一挤","圪转圪转"相当于 "转一转"。

  二是一部分"圪X"式动词可以重叠成"圪XX"式,并在"圪XX"后带个"的"字,具有形容词性。如:"他这会儿长得圪晃晃的了"。

  三是一些"ABB"式形容词可以嵌进一个词缀"圪",构成"A圪BB"式。如急圪念念、稠圪洞洞、白圪生生、新圪棱棱。

  词头"圪"的作用,主要是把一个单音节词变成了双音节词。词头"圪"作名词时,隐含有"表示小"的意思。如:圪弯、圪角、圪头。作动词时,表示的动作具有短暂、轻微的特征。如:圪摇、圪颠、圪眨、圪晃,圪闪、圪挪。

  具体哪些时候需要加"圪"受习惯制约。稍微躺一会,可以说成"圪躺一会儿",但睡、说、唱、哭、笑前不能加"圪",但"哼"可以说成"圪哼"。

  二、大同方言有一些动词以"忽"作词头

  大同方言中"忽"作词头的一般是动词,用法大体与"圪"相同。如忽撩、忽搅、忽舔、忽转、忽颠、忽跳、忽眨、忽颤、忽扇、忽闪、忽奓、忽甩、忽揉、忽绕、忽悠、忽衍。带有词头"忽"的词的重叠式和带有"圪"的词的重叠式大致相同。

  三、大同方言有些词以"日"作词头

  "日"字在大同话中有两个读音,年月日的日读去声,做词头的"日"读入声调。如:日怪、日哄、日吹、日撅、日能、日脏、日精、日粗、日显、日恶。这些词多数是形容词,少数是动词。词头"日"附加了贬义的色彩。

  四、大同方言一些动词带词尾"达"

  带有词尾"达"的词,附加了一种随意、随便的色彩,一些不用于庄重的场合。

  常见的带"达"的动词有:跌达、端达、背达、磕达、哄达包达、抱达、刨达、碰达、拍达、逗达、颠达、叨达、推达、踢达、、蹦达、编达、抢达、凿达、谄达、戳达、说达、扇达、喝达、揪达、挤达、抖达、试达、摇达。

  五、大同方言的合音词和分音词

  合音词是指由两个字音拼合起来,读的是拼合后的音节,表达的意思是拼合前两个字的意思。如:"甭"就是"不用"的合音;"zuǎqia?"是"做啥去呀" 的合音。"肘"就是"这么"的合音,如:肘些、肘大、肘冷。"耨"就是"那么"的合音,如:耨远、耨甜、耨多。

  分音词与合音词正好相反,一个字读成两个音节。语音上,取第一音节的声母、第二音节的韵母和声调。并且第一音节的声母读的短促,第二音节的声母都是l。

  如:不浪--棒;没捞――摸;没腊--摸;忽腊――画;只腊――奓;不垒――摆;克料――翘;克娄――眍;黑娄――齁;骨腊――刮;圪览――秆;忽兰―― 环;骨裸――裹;屈敛――圈;骨敛――卷。

  (摘自少英永杰的博客)

四字俗语

  大同话中的四字俗语非常丰富,而且也是当地居民生活中常用的。这里只列举部分

  1.圪襂害伙 2.甚么老过 3.坷墚瓦梢 4.圪促打蛋 5.展油攉水

  6.夹疯愣赠 7.小家瓦器 8.孤独流戏 9.心猫呼烂 10.毛反带烂

  11.失溜二眼 12.稀肥大胖 13.油渍抹耐 14.吓人捣怪 15.团家伙伴

  16.瞎眉触眼 17.陈里格瑟 18.愣七砍赠 19.窝几各囊 20.精说白道

  21.点毛颤眼 22.打架隔厌 23.黑能圪痂 24.失咸巴塌 25.圪丁圪巴

  26.跌东舀西 27.扎愣散骗 28.讨吃烂鬼 29.没倌辣撒 30.咯唧散塌

  31.圪埒锲蛋 32.软腰裂胯 33.十龇赖害 34.假眉三道 35.阴七阳八

  36.烟喷雾罩 37.成色懒气 38.失咸邋遢 39.甜忽腻腻 40.鬼狐零丁

  41.八大不挨 42.秃嘴笨舌 43.死求一记 44.迷糊打蛋 45.喧天驾雾

  46.张八盖九 47.软机圪嫩 48.球毛鬼胎 49.翻鼻麻叶 50.求迷性眼

  51.瓷眉杏眼 52.囊眉粪眼 53.光眉俊眼 54.超眉架眼 55.酸眉醋眼

  56.灰眉触眼 57.砍眉惺眼 58.胖眉肿眼 59.张风喝冷 60.三八两下

  61.游出摆进 62.撩猫戏狗 63.白皮泛脸 64.平不呀叉 65.毛连涩带

  66.虚棱凳架 67.龇牙打调 68.五马长枪 69.打牙讪嘴 70.冷阴坎晴

  71.嘴尖毛长 72.死松破肚 73.撒骨扬尘 74.闪深踏浅 75.乱朝王世

  76.黑潮污烂 77.豁沟打牙 78.忽松咬沓 79.圪折摆受 80.把家守业

  81.五哭六笑 82.猴眉洼眼 83.横搅顺说 84.成里八色 85.汪心火燎

  86.日脏八代 87.的零兰蛋 88.滴溜牵挂 89.秃叽淡舌 90.不叽不腊

  91.变眉色脸 92.四撒五偃 93.二夹克梁 94.立眉霸眼 95.圪瘾八自

  96.戳鬼不悟 97.悉底尽明 98.圪丝圪韧 99.灰塌二虎 100.东老西刮

  101.背锅打蛋 102.歪三扎愣 103.干噎克梁 104.黑眉洼眼

  105.圪丁抱脑 106.磨鼻蹭痒 107.晕么圪刀 108.稀汤害水

  109.穷家八业 110.寡壁溜梢 111.圪都丫杈 112.闲没拉呱

  113.哇叽吵闹 114.拐七列八 115.油说八道 116.闪深塌浅

  117.妨祖败姓 118.不抿不咂 119.抓嘛吼叫 120.屁子狼嚎

日常对话

  军军和二虎是朋友,好长时间没见,有一天偶遇,他们用大同话进行以下的对话,看懂了吗?

  军军:抓恰?(做啥去呀)二虎。

  二虎:我达(爹的意思)病了,到前头(前面)这儿买点"月"。(药)

  军军:他棱儿咋了?

  二虎:夜你圪揪的(蹲着)院儿里下棋,扇火着了!(风寒)

  军军:这两天天气闪深塌浅的(深一脚浅一脚,比喻不固定、走极端)喀的(可得)注意捏(呢)!

  二虎:不咋,他儿身体结实,床上圪息(休息)两天就不咋啦!

  军军:你们单位这会儿(现在)咋底(怎么样)?

  二虎:寡气(很一般),厂长求咪杏眼的(状态不好),我们连资(工资)也开不了,你们捏(呢)?

  军军:早塌了(倒闭),我这会儿在挑担厂跑采购.

  二虎:咋底个?(怎么样)

  军军:也寡求气(很一般),就我一个儿瞎独跳,没人!

  二虎:都不好过。就走个哇(就这么样吧),我得赶紧买"月"去(药),有时间过起哇!(过我家串门)

  军军:噢!

大同数来宝

  大同数来宝是一种使用大同方言表演的曲艺形式。主要由柴京云和柴京海兄弟二人创作和发展起来,深受大同及周边地区群众的欢迎,得到刘兰芳、姜昆、侯耀文等曲艺名家的赞赏。作为中华曲坛的新成员,大同数来宝已成为大同的一个文化品牌,一张城市名片。(以上内容全部摘自网络,具体参照《大同方言实用手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