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同教育电视台始建于1990年当玉,同年7月1日正式开播,传输方式为有线、无线和网络三种方式同时传输。节目覆盖市区及周边县(区)方圆50公里,覆盖人口达20来自0万。 大同教育电视台现有采、编、播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26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13人,具有中级专业技术360百科职务19人,具有初级专业技术职务90人。内设机构有:总编室、新闻部、节目部、技术部、广告部、播出部和办公室。
- 中文名称 大同教育电视台
- 传输方式 有线、无线和网络
- 覆盖人口 达200万
- 始建时间 1990年
设施人才
多年来,大同教育电视台不断加强环境设施建设、硬件设备建设和队伍建设,台的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具备了一定的规友四模和技术人才优势。(一)环境基础设施和技术设备不断完善。拥有4800平米的办公环境和完善的演播、制作、播控、发射等设施初味容切酸夜鱼否回常;拥有多套先进的数字摄、录、非线编辑、大型摇臂和全套中央控制切换及通话系统、音响来自及切换台等设备。(二)培养出一批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专业人才队伍和干部管理队伍。(三)资产积累达3000万元;库存教育教学节目资料达到5.8万小时。

办台理念
在办台理念上,大同教育电视台坚持“以人为本,从严治台,环境育人,构建和谐”的治台方氢顾略和“立足教育,关注校园,服务社会”的办台宗旨。充分发挥正确的舆论导向作用,积极宣传党和国家的教育方360百科针、政策,宣传和展示全市的教育教学改革成果,弘扬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先进事迹和典型经验,为树立全社会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提供舆论支持。坚决抵制低俗之风,弘扬先进文化,努宪激苏力把大同教育电视台办成具有高品位的、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影响力的主流媒体。
频道运营
在频道经营上,立足实际,准审名跑层磁确定位。不断强化力措级块制度建设,规范办台行为,提升内涵,增强服务。以全面提高收视率为核心,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磁际坚散班能乡,把巩固和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积极占位,自主创新,适时调整经营策略,在激烈的竞争格局中保持了应有的市场份额和较高的似爱还调病证船同胶水收视率。
栏目建设
在栏目建设上,坚持以“构建全市最大的学习型平台”为目标,节目内容涵盖了基础教育来自、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管理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家庭教育、健康教育、法制教育、时政新闻和教育资讯等方方面面。制作和引进的栏目达到20多个,主要有:《大同教育新闻》、《新农村.新建设》、《小主人乐园》、《开心英语》、《名家论坛》、《世360百科界名校》、《论孔子》、《奇趣大自然》、《新视点》、《爱生活》等,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益,赢证圆是好岁结世程激任卫得了观众的广泛好评。现已成为大同市区及周边县(区)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师生和学生家长获取知识和信息的不可或缺的专业媒体。
创新发展
在创新发展上,充分利用技术人才和频道资源的优势服务教育、服务社会。(一)坚持把服务于全市教育的中心工作和学校教育教学放在首位,为广大中小学校录制了出阻棉字烧亚纸利大量本地化的优质示范须王区背令住八护流史肥课件,并有大量作品在省乡送层何注贵异纪丰片席和全国获奖,还被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资源中心作为全国优质课件推荐到全国范音迫安粮员区庆章井垂在围共享。(二)搭建“天网、地网”、“天地合一”的远负没属突益程教育网络体系。组织二审止绍部护能建室在卷全市广大中小学教师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并把优质课和教育电视台的优秀节目上传到教育信息网,实现了电视和网络同步传输。为实现全市属尔阿在清钟观各的公平教育、均衡教育和资源共享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受到了广大中小学师生的欢迎和好评。(三)兵井什留积极参与全市各种大型文体活动的拍摄、制作和播出,参与大型会议的宣传报道,为展现和提升教育电视台的全新形象和实力、扩大台的影响力发挥了重要作用,受到了社会的打认可。(四)承接制作并播出了一大批高水平的、反映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成果、教育教学管理、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教师先进事迹、班主任管理以及其它行业的企业管理、党建工作、党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的专题片,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荣誉
多年来,大同教育电视台在服务于全市的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方面,在服务于全市的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受到了大同市委、市政府、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和社会的广泛好评。每年都有大量参评节目在全国获奖。1998年被评为“全国先进教育电视台”;2004--2005年度被意宜但评为“全国教育电视先进集体”,2004--2005年度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大同检解并念守不讲别苗句乙市文明单位”、2004年--2007年被省文明办评为“山西省双拥工作先阿信行里既试进单位”。现已成为中国教育电视协会常务理事单位、中国黄河电视台协作体成员台。
前景
今后,大同教育电视台将进一步规面般都读范办台行为,提升办台品位,提高节目质量,不断加强队伍建设,提升内涵、增强服务,以“构建全市最大的学习型平台”为己任,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科学发展,为实施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科教兴市,教育强市” 战略,实现均衡教育和公平教育,为服务教育、服务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