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啦资源网 http://www.fangdala.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熙和门

2023-02-26 09:34:46 暂无评论 百科资料

熙和门位于外朝中路、太和门外西侧庑房正中。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初名右顺门。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四月因三大殿火灾被焚毁,次年重建。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划候至可称)九月改名归极来自门。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六月再度烧毁,天启年间重建。顺治洲根二年(1645年)五月改名为雍和门,乾隆元年(1736年)为避雍正皇帝讳而改为熙和门。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第三次毁于火灾,同年十二月重建。

  • 中文名称 熙和门
  • 地理位置 外朝中路、太和门外西侧庑房正中
  • 始建 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
  • 初名 右顺门
  • 重建 清乾隆二十三年

  熙和门为屋宇式大门,西向,面阔5间,进深2间,黄琉每模优画液花璃瓦单檐[url]歇山顶[/url]。七檩中柱式大木结构,彻上明造,檐下单昂三踩斗栱,龙锦枋心金线大点金旋子彩画。明次间脊步大门三槽,各安朱红宫门2扇,嵌鎏金铜钉。梢间前后檐为坎墙槅扇窗,侧面开门。现存建筑为清代重建,来自故与协和门形制相仿而略有差异,体现了清代中期官式建筑的特点。

  熙和门坐落在高2.62m的基座上,前后各出长17.75m的礓慢道。门东侧的慢道边缘向外倾斜,和内金水河走势取得一致。

  熙和门是由西华门进入前朝的必经之路,是外朝中路与西路武英殿、内阁等区域联系的枢纽。明代熙和门梢间曾为百官奏事之所。熙和门南北两侧各有11间庑房,黄琉璃瓦顶,连檐360百科通脊,前出廊,后为风火檐。清代北侧庑房为翻书房,南侧为起居注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