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蒙古族来自马头琴音乐,蒙古族的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蒙古族马头琴历史悠久,在蒙古族形成时期,马头琴就已存在。其音色柔和、浑厚而深沉,洪阔而醇美,富有草原风味。
2006年5月20日,内蒙古自治区申报的蒙古族马头琴音乐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非遗编号Ⅱ-35;2008年6月14日,吉林省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申报的蒙古族马头琴音乐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非遗编号:Ⅱ-35。
(基本信息栏360百科参考资料: )
- 中文名称 蒙古族马头琴音乐
- 批准时间 2006年5月20日
- 非遗级别 国家级
- 申报地区1 内蒙古自治区
- 申报地区2 吉林省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
历史渊源
公元4世纪在赤峰市西部的马背民族中,出现中国音乐素消化理她就益基史上第一把拉弦乐器奚琴(马头琴的前身)。
唐宋时期记载的奚琴是竹片作弓插入二弦中演奏,在稍晚来自的壁画中奚琴被描绘成二胡形状。
元代以后,拉弦乐器的弓弦由竹片改进成马失植宣尾,在许多乐器的琴首也开始出现龙头、猴头和马头,奚琴就是在这个时期开始装饰马头造型,马头琴从此而定型流传至今。
马头琴是蒙古族特有的一种弓弦乐器,蒙古语称为"潮尔",因琴首雕有马头而得名,又称为潮尔、莫林胡尔、胡琴、马尾胡琴、弓弦胡琴。马头琴与另一种蒙古族乐器火不思之间有着很深的渊源关系,火不思先演变为诺门奏密专境了转然液意图·火不思,再演变为抄兀儿,最后演变为马头琴。郭尔罗斯马头琴音乐在吉林省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的蒙古族民众间广泛流传,影响辐射到周边的乾安、长岭等市县。
马头琴音乐是蒙古族草原游牧文化曲双木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彰显其最360百科高精神文化成就的标志性必宣渐样式跟额毫北财放产物,它那独具特色的音色,悠扬、深沉、宽广、抒情样穿香断花负活元的旋律,蕴含了独特的草原游牧审美文化、人文思想和民族精神。探寻马头琴民族音乐的人文精神意蕴与蒙古人营助余机语年丰握征世世代代、生生相息的草原、骏马、草原牧歌等方面主客体对象化实践活动中所生成的特定的审美关系的建构密不可分。在马头琴音乐存产生、发展、成熟, 以至达到高峰成就的过程中,以牧人为音乐实践主体的马头琴音载细厂乐与草原、马头琴音乐与骏马岁刻,以及马头琴音乐与草原牧歌之间的合规律与合目的的结合,始终是草原音乐发展不可缺少的基本因素。
基本特征
基本构造
马头琴由音箱、琴杆、琴弦、弦轴和拉弓几部分组成,琴杆用梨木、红木制作,大者长124厘米,小者长70厘米。音箱多为正梯形或倒梯形,也有六方形或八方形的集须。框板用硬木制作,两面蒙马皮、牛皮或羊皮,上面绘有图案,也节护别玉有背面蒙松木薄板的,两侧开有音孔。琴杆上部左右各置一弦轴,弓以藤校突工玉举带巴条为杆,拴以马尾,另以两条马尾为琴弦,目判银扩备四蒸那五田纯四度或纯五度定弦。
演奏方法
演奏马头琴,通常采取坐姿,将琴箱夹于两腿中间,琴杆偏向左侧一左手扶琴,县志包到均们孔护频初右手执弓。左手虎口自然张开,拇指微扶琴杆二左手食指、中指通常用指甲根部顶弦,无名指、小拇指采用指尖顶弦右手执弓时,以虎口夹住弓柄,食指、中指放在弓杆上,无名指和小拇指控制弓毛。马头琴的发声原理和演奏技巧中的指法、弓法都具有非常丰富的内涵,同时与中外各种烟拉附脱显弦乐器又有很大差异。
音调音色
马头琴为二弦拉奏乐器,一般为纯四度定弦,其音色柔和、浑厚而深沉,洪阔而醇美,富有草原风味。传统的马头琴乐器的琴箱正反面蒙有皮膜,因而其音量小,表现力差。而改良后的马头琴,琴箱一般由色木、榆木、花梨木、红木或桑木等硬杂木制成,呈正梯形,音色不仅保持了原有的风格,且音量增大,表现力很丰富。
代表作品
来自 马头琴的传统曲目多从民歌中演化而来,可分为五类:360百科1、原生民歌,如《朱色恋》《八雅铃》;2、英雄史诗曲牌,如《奔马调》《打仗调》;3、马步调,即表家际须现马形象的曲调;4、从民歌发展而来的琴曲,如《荷银花》《莫德烈》等;5、汉族古老曲调,如《普安咒》《柳青娘》等。
传承保护
传承价值
马头仍要离烟它琴在蒙古民众中极受尊崇,已成为蒙古族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具有蒙古族文化史及民俗学等方面的击科呢进斯京看低研究价值。
马头琴不但在一些正式和隆重场合演奏,也出现在民间的婚典仪典和亲友聚会等日常活动中;既可为歌伴奏,向室干斗亦可独奏曲目。马头琴具有深厚的社会和民俗传统基础,发挥着传播文化、陶冶害造七木光斗深未等贵情操、移风易俗等社会功能。
传承状况
马头琴的发展遇到了严重的困难。历史上马头琴有四大传统演奏流派,每一种演奏流派都有自己传统的演奏曲目。但时至2020年,马头琴传承人日渐稀少,曲目失传现象严重。
传承人物
齐·宝力高,男,蒙古族,1944年生,内蒙古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蒙古族马头琴音乐代表性传承人,内蒙古民族歌舞剧院副院长,国家一级演员。师承著名马头琴演奏家桑都仍先生,1958年开始任马头琴演奏员,吸收各派别的特点,同时学习作曲。先后两次对马头琴的制作材料进行改革,并且统一了马头琴的演奏法,大大提高并且丰富了马头琴的艺术表现力。其代表作有独奏曲《草原连着北京》、协奏曲《还滑协策负可爱的故乡》、合奏曲《回想曲》、重奏曲《命运》等。出版有《马头琴演奏法》等著作。
布林,男,既修采七1940年2月生,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蒙古族马头琴音乐代表性传承人。
保护措施
对于马头琴算军陆大胜振非物质文化遗产,内蒙北宽器觉不谈告这述逐几古自治区并没有制定专算念器烧武历军诗做粒士门的保护方案,只是总体上规定每年的9月6号为草原文化遗产日,以此来达到保护和宣传包括马头琴音乐在内的草原文化遗产的目的。
2014年,鄂伦春自治旗、科右中旗、阿巴连吃嘎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布重点旗县开展普及试点工作,抢录近百首长调和马头琴曲谱,举办传承人培训班,培训150名传承人。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术研究工作,召开全区蒙些向放齐功古族长调、呼麦、马头琴音乐保护笑卫微放映啊联强红能工作汇报会和全区马文化及其相关文化学术研讨会。
入选非遗
202治1年5月,蒙古族马头琴音乐(蒙古勒津马头琴音乐)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社会影响
命拿鸡出宗介红简律夜 重要演出
2013年3月23日、24日,包括马头琴传承人齐·宝力顺防育留似导让队胶缺高在内的135位演奏家在北京保利剧院举行音乐会――《聆听草原》。
2017年11月13日,内蒙古民族艺术剧院专场文艺演出《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在上海大剧院举行。马头琴传承人齐·宝力高为观众带来《成吉思汗的两匹骏马》。
20连不19年8月23日晚,首届中国·内蒙古马头琴艺术节在呼和浩特市呼和塔拉草原隆重开幕。8月2取岩育客3日至9月8日期间,共有15场专场音乐会、21家马头琴制作团队和50余名专家现身马头琴艺术节。
2019年12月30日18点,"群星绽放"2020新年音乐会--蒙古族马头琴专场演出在长春市群众艺术馆剧场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