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啦资源网 http://www.fangdala.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23-01-27 06:32:44 暂无评论 百科资料

在2008年6月14日,国务院又发布了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510项)和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冲影汽工答艺似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共计147项),其中包括:高邮民歌、陕北民歌、自贡灯会、 南京纪孔威斗吸解白局、徐州琴书、孟姜女传说、董永传说、梁山竹帘等。

  • 中文名称 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外文名称 The second batch of national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list
  • 审批单位 国务院/文化部
  • 公布时间 2008年6月14日
  • 项目数量 共计510项

简介

  2008年6月14日是中来自国的第三个"文化遗产日"。据中国政府网消息,中国国务院近日公布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360百科和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由文化部确定的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510项,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共计147项。国务院已经批准并予以公布。《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简介》主要包括了: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和民俗等等。

  国务院要求各地区、各部门,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尔千风机金判耐曾执(国发〔2005〕42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5〕18号)要求,土六言号妒缩困来氧由连进一步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认真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工作,为弘扬中华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出新的贡献。

名录列表

民间文学

  (共计53话浓确衣宣取济新项)

  序号 编号 项目名称

  519 Ⅰ-32八达岭长城传说

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520 Ⅰ-33永定河传说

  521 Ⅰ-34杨家将传说

  522 Ⅰ-35 尧的传说

  523 Ⅰ-36牛轮稳投飞核划高治郎织女传说

  524 Ⅰ-37西湖传说

  525 Ⅰ-38刘伯温传说

  526 Ⅰ-39黄初平(黄大仙)传说

  介育为讲测苗接死527 Ⅰ-40 观音传说

  528 Ⅰ-41徐福东渡传说

  529 Ⅰ-42陶朱公传说

  530 Ⅰ附父把激她足滑波关千-43 麒麟传说

  531 Ⅰ-44鲁班传说

  532 Ⅰ-45 八仙传说

  533 Ⅰ-46秃尾巴老李的传说

  534 Ⅰ-47屈原传说

  535 Ⅰ-48王昭君传说

  536 Ⅰ-49炎帝神农传说

  537 Ⅰ-50木兰传说

  538 Ⅰ-51巴拉根仓的故事

  53大培钱处容载绍9 Ⅰ-52北票民间故事

  540 Ⅰ-53 满族民间故事

  5盾以历41 Ⅰ-54徐文长故施二养告

  542 Ⅰ-55崂山民间故事

  543 Ⅰ-56 都镇湾故事

  544 Ⅰ-57盘古神话

  545 Ⅰ-58 邵原神话群

  546 Ⅰ-59 嘎达梅林

  547 Ⅰ-60科尔沁潮尔史诗

  548 Ⅰ-61仰阿莎

  549 Ⅰ-62 布依族盘歌

  550 Ⅰ土位血表市样牛逐令往模-63 梅葛

  55缺女引且析断育封适条适1 Ⅰ-64 查姆

  552 Ⅰ-65 达古达楞格莱标

  553 Ⅰ-66 哈尼哈吧

  554 Ⅰ-67 召树屯与喃木诺娜

  555 Ⅰ-68 米拉尕黑

  556 Ⅰ-69顶技管约束弦治买染查都康巴拉伊

  557 Ⅰ-70 汗青格勒

  558 Ⅰ-71 维吾尔族达斯坦

  559 Ⅰ-72 哈萨克族达斯坦

  560 Ⅰ-73珠郎娘美

  561 Ⅰ-74司岗里

  562 Ⅰ-75彝族克智

  563 Ⅰ-76 苗族贾理

  564 Ⅰ-77藏族婚宴十八说

  5米田不活力应较福右乱补65 Ⅰ-78 童谣

  566 Ⅰ-79 桐城歌

  567 Ⅰ-80 土家族梯玛歌

  568 Ⅰ-81 雷州歌

  569 Ⅰ-82 壮族嘹歌

  570 Ⅰ-83 柯海们首以尔克孜约隆

  571 Ⅰ-84 笑话

传统音乐

  (民间音乐,共计67项)

  572 Ⅱ-73陕北民歌

  573 Ⅱ-74昌黎民歌

  574 Ⅱ-75高邮民歌

  575 Ⅱ-76五河民歌

滑书剧  576 Ⅱ-77大别山民歌

图苗较穿  577 Ⅱ-78徽州民歌

  578 Ⅱ-79信阳民歌

  579 Ⅱ-80西坪民歌

  580 Ⅱ-81马山民歌

  581 Ⅱ-82潜江民歌

  582 Ⅱ-83吕家河民歌

  583 Ⅱ-84秀山民歌

  584 Ⅱ-85酉阳民歌

  585 Ⅱ-86镇巴民歌

  586 Ⅱ-8元丝布盾顾引虽7 嘉善田歌

  587 Ⅱ-88南坪曲子

  588 Ⅱ-89茶山号子

  589 Ⅱ-90 啰啰咚

  590 Ⅱ-91 爬山调

  591 Ⅱ-92 漫瀚调

  592 Ⅱ-93惠东渔歌

  593 Ⅱ-94海门山歌

  594 Ⅱ-95 新化山歌

  595 Ⅱ-96姚安坝子腔

  596 Ⅱ-97 海洋号子

  597 Ⅱ-98 江河号子

  598 Ⅱ-99 码头号子

  599 Ⅱ-100 森林号子

  600 Ⅱ-101搬运号子

  601 Ⅱ-102 制作号子

  602 Ⅱ-103鲁南五大调

  6000 Ⅱ-104老河口丝弦

  604 Ⅱ-105蒙古族民歌

  605 Ⅱ-106鄂温克族民歌

  606 Ⅱ-107鄂伦春族民歌

  607 Ⅱ-108达斡尔族民歌

  608 Ⅱ-109 苗族民歌

  609 Ⅱ-110 瑶族民歌

  610 Ⅱ-111 黎族民歌

  611 Ⅱ-112 布依族民歌

  612 Ⅱ-113 彝族民歌

  613 Ⅱ-114 布朗族民歌

  614 Ⅱ-115 藏族民歌

  615 Ⅱ-116维吾尔族民歌

  616 Ⅱ-117 乌孜别克族埃希来、叶来

  617 Ⅱ-118 回族宴席曲

  618 Ⅱ-119琵琶艺术

  619 Ⅱ-120 古筝艺术

  620 Ⅱ-121 笙管乐

  621 Ⅱ-122津门法鼓

  622 Ⅱ-123 锣鼓艺术

  623 Ⅱ-124 朝鲜族洞箫音乐

  624 Ⅱ-125 土家族咚咚喹

  625 Ⅱ-126哈萨克六十二阔恩尔

  626 Ⅱ-127 维吾尔族鼓吹乐

  627 Ⅱ-128 洞经音乐

  628 Ⅱ-129 芦笙音乐

  629 Ⅱ-130 布依族勒尤

  630 Ⅱ-131 藏族扎木聂弹唱

  631 Ⅱ-132 哈萨克族冬布拉艺术

  632 Ⅱ-133 柯尔克孜族库姆孜艺术

  633 Ⅱ-134 蒙古族绰尔

  634 Ⅱ-135 黎族竹木器乐

  635 Ⅱ-136口弦音乐

  636 Ⅱ-137 吟诵调

  637 Ⅱ-138 佛教音乐

  638 Ⅱ-139 道教音乐

传统舞蹈

  (民间舞蹈,共计55项)

  639 Ⅲ-42 鼓舞

  640 Ⅲ-43 麒麟舞

  641 Ⅲ-44 竹马

  642 Ⅲ-45 灯舞

  643 Ⅲ-46沧州落子

  644 Ⅲ-47 十八蝴蝶

  645 Ⅲ-48火老虎

  646 Ⅲ-49 商羊舞

  647 Ⅲ-50 跑帷子

  648 Ⅲ-51 官会响锣

  649 Ⅲ-52 肉连响

  650 Ⅲ-53 禾楼舞

  651 Ⅲ-54 蜈蚣舞

  652 Ⅲ-55 翻山铰子

  653 Ⅲ-56靖边跑驴

  654 Ⅲ-57 查玛内

  655 Ⅲ-58 朝鲜族鹤舞

  656 Ⅲ-59朝鲜族长鼓舞

  657 Ⅲ-60 瑶族长鼓舞

  658 Ⅲ-61 傣族象脚鼓舞

  659 Ⅲ-62 羌族羊皮鼓舞

  660 Ⅲ-63 毛南族打猴鼓舞

  661 Ⅲ-64 瑶族猴鼓舞

  662 Ⅲ-65高山族拉手舞

  663 Ⅲ-66得荣学羌

  664 Ⅲ-67 甲搓

  665 Ⅲ-68 博巴森根

  666 Ⅲ-69 彝族铃铛舞

  667 Ⅲ-70 彝族打歌

  668 Ⅲ-71彝族跳菜

  669 Ⅲ-72 彝族老虎笙

  670 Ⅲ-73 彝族左脚舞

  671 Ⅲ-74 乐作舞

  672 Ⅲ-75 彝族三弦舞

  673 Ⅲ-76 纳西族热美蹉

  674 Ⅲ-77 布朗族蜂桶鼓舞

  675 Ⅲ-78 普米族搓蹉

  676 Ⅲ-79拉祜族芦笙舞

  677 Ⅲ-80 宣舞

  678 Ⅲ-81拉萨囊玛

  679 Ⅲ-82 堆谐

  680 Ⅲ-83 谐钦

  681 Ⅲ-84 阿谐

  682 Ⅲ-85 嘎尔

  683 Ⅲ-86芒康三弦舞

  684 Ⅲ-87定日洛谐

  685 Ⅲ-88 旦嘎甲谐

  686 Ⅲ-89 廓孜

  687 Ⅲ-90 多地舞

  688 Ⅲ-91 巴郎鼓舞

  689 Ⅲ-92 藏族螭鼓舞

  690 Ⅲ-93 则柔

  691 Ⅲ-94 蒙古族萨吾尔登

  692 Ⅲ-95 锡伯族贝伦舞

  693 Ⅲ-96 维吾尔族赛乃姆

传统戏剧

  (共计46项)

  694 Ⅳ-93 老调

  695 Ⅳ-94 四股弦

  696 Ⅳ-95 赛戏

  697 Ⅳ-96永年西调

  698 Ⅳ-97 坠子戏

  699 Ⅳ-98 上党落子

  700 Ⅳ-99 眉户

  701 Ⅳ-100海城喇叭戏

  702 Ⅳ-101 黄龙戏

  703 Ⅳ-102 淮剧

  704 Ⅳ-103 锡剧

  705 Ⅳ-104 淮海戏

  706 Ⅳ-105童子戏

  707 Ⅳ-106 瓯剧

  708 Ⅳ-107 甬剧

  709 Ⅳ-108 姚剧

  710 Ⅳ-109 绍剧

  711 Ⅳ-110 婺剧

  712 Ⅳ-111文南词

  713 Ⅳ-112 花鼓戏

  714 Ⅳ-113 二夹弦

  715 Ⅳ-114 打城戏

  716 Ⅳ-115 屏南平讲戏

  717 Ⅳ-116 吕剧

  718 Ⅳ-117 柳腔

  719 Ⅳ-118 山东梆子

  720 Ⅳ-119莱芜梆子

  721 Ⅳ-120 枣梆

  722 Ⅳ-121徐州梆子

  723 Ⅳ-122同州梆子

  724 Ⅳ-123 罗卷戏

  725 Ⅳ-124 二股弦

  726 Ⅳ-125 南剧

  727 Ⅳ-126 提琴戏

  728 Ⅳ-127 湘剧

  729 Ⅳ-128 祁剧

  730 Ⅳ-129广东汉剧

  731 Ⅳ-130 琼剧

  732 Ⅳ-131 黔剧

  733 Ⅳ-132 滇剧

  734 Ⅳ-133合阳跳戏

  735 Ⅳ-134武都高山戏

  736 Ⅳ-135 佤族清戏

  737 Ⅳ-136 彝剧

  738 Ⅳ-137 白剧

  739 Ⅳ-138 邕剧

曲艺

  (共计50项)

  740 Ⅴ-47 相声

  741 Ⅴ-48 京韵大鼓

  742 Ⅴ-49 单弦牌子曲(含岔曲)

  743 Ⅴ-50扬州弹词

  744 Ⅴ-51长沙弹词

  745 Ⅴ-52杭州评词

  746 Ⅴ-53杭州评话

  747 Ⅴ-54绍兴词调

  748 Ⅴ-55临海词调

  749 Ⅴ-56四明南词

  750 Ⅴ-57北京评书

  751 Ⅴ-58湖北评书

  752 Ⅴ-59 浦东说书

  753 Ⅴ-60 讲古

  754 Ⅴ-61 湖北大鼓

  755 Ⅴ-62襄垣鼓书

  756 Ⅴ-63萍乡春锣

  757 Ⅴ-64 三弦书

  758 Ⅴ-65莺歌柳书

  759 Ⅴ-66平湖钹子书

  760 Ⅴ-67宁波走书

  761 Ⅴ-68 独脚戏

  762 Ⅴ-69 大调曲子

  763 Ⅴ-70湖北小曲

  764 Ⅴ-71 南曲

  765 Ⅴ-72秦安小曲

  766 Ⅴ-73徐州琴书

  767 Ⅴ-74恩施扬琴

  768 Ⅴ-75四川扬琴

  769 Ⅴ-76四川竹琴

  770 Ⅴ-77四川清音

  771 Ⅴ-78金华道情

  772 Ⅴ-79陕北道情

  773 Ⅴ-80 朝鲜族三老人

  774 Ⅴ-81南京白局

  775 Ⅴ-82 武林调

  776 Ⅴ-83 绍兴宣卷

  777 Ⅴ-84温州莲花

  778 Ⅴ-85山东落子

  779 Ⅴ-86 说鼓子

  780 Ⅴ-87广西文场

  781 Ⅴ-88 车灯

  782 Ⅴ-89 眉户曲子

  783 Ⅴ-90 韩城秧歌

  784 Ⅴ-91 金钱板

  785 Ⅴ-92青海平弦

  786 Ⅴ-93 青海越弦

  787 Ⅴ-94 青海下弦

  788 Ⅴ-95 好来宝

  789 Ⅴ-96 哈萨克族铁尔麦

体育与杂技

  (杂技与竞技,共计38项)

  790 Ⅵ-18 围棋

  791 Ⅵ-19 象棋

  792 Ⅵ-20 蒙古族象棋

  793 Ⅵ-21 天桥摔跤

  794 Ⅵ-22沙力搏尔式摔跤

  795 Ⅵ-23峨眉武术

  796 Ⅵ-24 红拳

  797 Ⅵ-25八卦掌

  798 Ⅵ-26形意拳

  799 Ⅵ-27鹰爪翻子拳

  800 Ⅵ-28八极拳

  801 Ⅵ-29心意拳

  802 Ⅵ-30心意六合拳

  803 Ⅵ-31 五祖拳

  804 Ⅵ-32 查拳

  805 Ⅵ-33螳螂拳

  806 Ⅵ-34 苌家拳

  807 Ⅵ-35 岳家拳

  808 Ⅵ-36蔡李佛拳

  809 Ⅵ-37 马球

  810 Ⅵ-38 满族珍珠球

  811 Ⅵ-39 满族二贵摔跤

  812 Ⅵ-40鄂温克抢枢

  813 Ⅵ-41挠羊赛

  814 Ⅵ-42 传统箭术

  815 Ⅵ-43 赛马会

  816 Ⅵ-44 叼羊

  817 Ⅵ-45 土族轮子秋

  818 Ⅵ-46 左各庄杆会

  819 Ⅵ-47 戏法

  820 Ⅵ-48建湖杂技

  821 Ⅵ-49东北庄杂技

  822 Ⅵ-50宁津杂技

  823 Ⅵ-51 马戏

  824 Ⅵ-52 风火流星

  825 Ⅵ-53 翻九楼

  826 Ⅵ-54 调吊

  827 Ⅵ-55 苏桥飞叉会

传统美术

  (民间美术,共计45项)

  828 Ⅶ-52 面人

  829 Ⅶ-53 面花

  830 Ⅶ-54 草编

  831 Ⅶ-55 柳编

  832 Ⅶ-56 石雕

  833 Ⅶ-57 玉雕

  834 Ⅶ-58 木雕

  835 Ⅶ-59 核雕

  836 Ⅶ-60 椰雕

  837 Ⅶ-61 葫芦雕刻

  838 Ⅶ-62 锡雕

  839 Ⅶ-63 汉字书法

  840 Ⅶ-64 藏文书法

  841 Ⅶ-65 木版年画

  842 Ⅶ-66 彩扎

  843 Ⅶ-67 龙档

  844 Ⅶ-68 常州梳篦

  845 Ⅶ-69 麦秆剪贴

  846 Ⅶ-70 北京绢花

  847 Ⅶ-71 堆锦

  848 Ⅶ-72湟中堆绣

  849 Ⅶ-73 瓯绣

  850 Ⅶ-74 汴绣

  851 Ⅶ-75 汉绣

  852 Ⅶ-76 羌族刺绣

  853 Ⅶ-77 民间绣活 (高平绣活、麻柳刺绣、西秦刺绣、澄城刺绣、红安绣活、阳新布贴)

  854 Ⅶ-78 彝族(撒尼)刺绣

  855 Ⅶ-79 维吾尔族刺绣

  856 Ⅶ-80 满族刺绣

  857 Ⅶ-81 蒙古族刺绣

  858 Ⅶ-82 柯尔克孜族刺绣

  859 Ⅶ-83 哈萨克毡绣和布绣

  860 Ⅶ-84 料器

  861 Ⅶ-85 瓯塑

  862 Ⅶ-86 砖塑

  863 Ⅶ-87 灰塑

  864 Ⅶ-88 糖塑

  865 Ⅶ-89 瓷板画

  866 Ⅶ-90 软木画

  867 Ⅶ-91 镶嵌

  868 Ⅶ-92新会葵艺

  869 Ⅶ-93 传统插花

  870 Ⅶ-94 盆景技艺

  871 Ⅶ-95 布老虎

  872 Ⅶ-96 建筑彩绘

传统技艺

  (传统手工技艺,共计97项)

  873 Ⅷ-90 琉璃烧制技艺

  874 Ⅷ-91临清贡砖烧制技艺

  875Ⅷ-92定瓷烧制技艺

  876 Ⅷ-93 钧瓷烧制技艺

  877 Ⅷ-94 唐三彩烧制技艺

  878 Ⅷ-95醴陵釉下五彩瓷烧制技艺

  879 Ⅷ-96 枫溪瓷烧制技艺

  880 Ⅷ-97 广彩瓷烧制技艺

  881 Ⅷ-98 陶器烧制技艺

  882 Ⅷ-99 蚕丝织造技艺

  883 Ⅷ-100 传统棉纺织技艺

  884 Ⅷ-101 毛纺织及擀制技艺

  885 Ⅷ-102 夏布织造技艺

  886 Ⅷ-103鲁锦织造技艺

  887 Ⅷ-104 侗锦织造技艺

  888 Ⅷ-105 苗族织锦技艺

  889 Ⅷ-106 傣族织锦技艺

  890 Ⅷ-107 香云纱染整技艺

  891 Ⅷ-108 枫香印染技艺

  892 Ⅷ-109 新疆维吾尔族艾德莱斯绸织染技艺

  893 Ⅷ-110 地毯织造技艺

  894 Ⅷ-111 滩羊皮鞣制工艺

  895 Ⅷ-112 鄂伦春族狍皮制作技艺

  896 Ⅷ-113盛锡福皮帽制作技艺

  897 Ⅷ-114 维吾尔族卡拉库尔胎

  898 Ⅷ-115 内联升千层底布鞋制作技艺

  899 Ⅷ-116 黄金溜槽堆石砌灶冶炼技艺

  900 Ⅷ-117 金银细工制作技艺

  901 Ⅷ-118 斑铜制作技艺

  902 Ⅷ-119 铜雕技艺

  903 Ⅷ-120 藏族金属锻造技艺

  904 Ⅷ-121成都银花丝制作技艺

  905 Ⅷ-122 维吾尔族传统小刀制作技艺

  906 Ⅷ-123蒙古族马具制作技艺

  907 Ⅷ-124 民族乐器制作技艺

  908 Ⅷ-125花丝镶嵌制作技艺

  909 Ⅷ-126 金漆镶嵌髹饰技艺

  910 Ⅷ-127 漆器髹饰技艺

  911 Ⅷ-128 彝族漆器髹饰技艺

  912 Ⅷ-129纸笺加工技艺

  913 Ⅷ-130 宣笔制作技艺

  914 Ⅷ-131 楮皮纸制作技艺

  915 Ⅷ-132白沙茅龙笔制作技艺

  916 Ⅷ-133 砚台制作技艺

  917 Ⅷ-134印泥制作技艺

  918 Ⅷ-135 木活字印刷技术

  919 Ⅷ-136 装裱修复技艺

  920 Ⅷ-137 传统木船制造技艺

  921 Ⅷ-138 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

  922 Ⅷ-139 龙舟制作技艺

  923 Ⅷ-140 伞制作技艺

  924 Ⅷ-141 藏香制作技艺

  925 Ⅷ-142 贝叶经制作技艺

  926 Ⅷ-143 土碱烧制技艺

  927 Ⅷ-144 蒸馏酒传统酿造技艺

  928 Ⅷ-145酿造酒传统酿造技艺

  929 Ⅷ-146 配制酒传统酿造技艺

  930 Ⅷ-147 花茶制作技艺

  931 Ⅷ-148 绿茶制作技艺

  932 Ⅷ-149 红茶制作技艺

  933 Ⅷ-150 乌龙茶制作技艺

  934 Ⅷ-151 普洱茶制作技艺

  935 Ⅷ-152 黑茶制作技艺

  936 Ⅷ-153 晒盐技艺

  937 Ⅷ-154 酱油酿造技艺

  938 Ⅷ-155 豆瓣传统制作技艺

  939 Ⅷ-156 豆豉酿制技艺

  940 Ⅷ-157 腐乳酿造技艺

  941 Ⅷ-158 酱菜制作技艺

  942 Ⅷ-159 榨菜传统制作技艺

  943 Ⅷ-160 传统面食制作技艺

  944 Ⅷ-161 茶点制作技艺

  945 Ⅷ-162周村烧饼制作技艺

  946 Ⅷ-163 月饼传统制作技艺

  947 Ⅷ-164 素食制作技艺

  948 Ⅷ-165 同盛祥牛羊肉泡馍制作技艺

  949 Ⅷ-166 火腿制作技艺

  950 Ⅷ-167 烤鸭技艺

  951 Ⅷ-168 牛羊肉烹制技艺

  952 Ⅷ-169天福号酱肘子制作技艺

  953 Ⅷ-170 六味斋酱肉传统制作技艺

  954 Ⅷ-171 都一处烧麦制作技艺

  955 Ⅷ-172聚春园佛跳墙制作技艺

  956 Ⅷ-173 真不同洛阳水席制作技艺

  957 Ⅷ-174 官式古建筑营造技艺

  958 Ⅷ-175 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

  959 Ⅷ-176 石桥营造技艺

  960 Ⅷ-177 婺州传统民居营造技艺

  961 Ⅷ-178 徽派传统民居营造技艺

  962 Ⅷ-179闽南传统民居营造技艺

  963 Ⅷ-180 窑洞营造技艺

  964 Ⅷ-181 蒙古包营造技艺

  965 Ⅷ-182 黎族船型屋营造技艺

  966 Ⅷ-183 哈萨克族毡房营造技艺

  967 Ⅷ-184 俄罗斯族民居营造技艺

  968 Ⅷ-185 撒拉族篱笆楼营造技艺

  969 Ⅷ-186藏族碉楼营造技艺

传统医药

  (共计8项)

  970 Ⅸ-10 中医养生

  971 Ⅸ-11 传统中医药文化

  972 Ⅸ-12 蒙医药

  973 Ⅸ-13 畲族医药

  974 Ⅸ-14 瑶族医药

  975 Ⅸ-15 苗医药

  976 Ⅸ-16 侗医药

  977 Ⅸ-17 回族医药

民俗

  (共计51项)

  978 Ⅹ-71 元宵节

  979 Ⅹ-72 渔民开洋、谢洋节

  980 Ⅹ-73 畲族三月三

  981 Ⅹ-74宾阳炮龙节

  982 Ⅹ-75 苗族独木龙舟节

  983 Ⅹ-76 苗族跳花节

  84 Ⅹ-77 苗族四月八姑娘节

  985 Ⅹ-78 德昂族浇花节

  986 Ⅹ-79江孜达玛节

  987 Ⅹ-80 塔塔尔族撒班节

  988 Ⅹ-81 灯会

  989 Ⅹ-82 羌年

  990 Ⅹ-83苗年

  991 Ⅹ-84 庙会

  992 Ⅹ-85保生大帝信俗

  993 Ⅹ-86青海湖祭海

  994 Ⅹ-87 抬阁

  995 Ⅹ-88 打铁花

  996 Ⅹ-89 朝鲜族花甲礼

  997 Ⅹ-90 大槐树祭祖习俗

  998 Ⅹ-91 鄂温克驯鹿习俗

  999 Ⅹ-92 蒙古族养驼习俗

  1000 Ⅹ-93长白山采参习俗

  1001 Ⅹ-94查干淖尔冬捕习俗

  1002 Ⅹ-95 蚕桑习俗

  1003 Ⅹ-96洪洞走亲习俗

  1004 Ⅹ-97 蟳埔女习俗

  1005 Ⅹ-98汉族传统婚俗

  1006 Ⅹ-99朝鲜族传统婚礼

  1007 Ⅹ-100 塔吉克族婚俗

  1008 Ⅹ-101 水乡社戏

  1009 Ⅹ-102界首书会

  1010 Ⅹ-103洛阳牡丹花会

  1011 Ⅹ-104三汇彩亭会

  1012 Ⅹ-105石宝山歌会

  1013 Ⅹ-106大理三月街

  1014 Ⅹ-107 茶艺

  1015 Ⅹ-108蒙古族服饰

  1016 Ⅹ-109朝鲜族服饰

  1017 Ⅹ-110 畲族服饰

  1018 Ⅹ-111 黎族服饰

  1019 Ⅹ-112 珞巴族服饰

  1020 Ⅹ-113 藏族服饰

  1021 Ⅹ-114 裕固族服饰

  1022 Ⅹ-115 土族服饰

  1023 Ⅹ-116 撒拉族服饰

  1024 Ⅹ-117维吾尔族服饰

  1025 Ⅹ-118哈萨克族服饰

  1026 Ⅹ-119 珠算

  1027 Ⅹ-120南海航道更路经

  1028 Ⅹ-121 藏族天文历算

  1029Ⅹ-122浦江迎会

扩展项目

民间文学

  (共计5项)

 写铁 序号 编号 项目名称

  8 Ⅰ-8 孟姜女传说

  13 Ⅰ-13 宝卷

  22 Ⅰ-22 吴歌

  31 Ⅰ-31 谜语

来自统音乐

  (民间音乐,共计17项)

  34 Ⅱ-3 蒙古族长调民

  35 Ⅱ-4 蒙古族呼麦

  38 Ⅱ-7 畲族民歌

  44 Ⅱ-13 崖州民歌

  51 Ⅱ-20 花儿

  58 Ⅱ-27 360百科薅草锣鼓

  59 Ⅱ-28 侗族大歌

  61 Ⅱ-30 多期纸周风司既车洋抗构声部民歌

  65 Ⅱ-34 古琴艺术

  66 Ⅱ-35 蒙古族马头琴音乐

  67 Ⅱ-36 蒙古族四胡音乐

  68 Ⅱ-37 唢呐艺术

  71 Ⅱ-40 江南军进画介罗去步基红丝竹

  75 Ⅱ-44 十番音乐

  76 Ⅱ-45 鲁西南鼓吹乐

  85 Ⅱ-54 土家族打溜子

  90 Ⅱ-59 冀中笙管乐

传统舞蹈

  (民间舞蹈,共计13项)

  104 Ⅲ-1 京西太平鼓

  105 Ⅲ-2 秧歌

  107 Ⅲ-4 龙舞

  108 Ⅲ-5 狮舞

  110 Ⅲ-7 傩舞

  112 Ⅲ-9 高跷

  119 Ⅲ-16 滚灯

  120 Ⅲ-17 土然了鲜星刚伟封侵法家族摆手舞

  122 Ⅲ-19 弦子舞

  123 Ⅲ-20 锅庄舞

 触路诉红 126 Ⅲ-23 苗族芦笙舞

  127 Ⅲ-24 朝鲜族农乐舞

  129 Ⅲ-26 铜鼓舞

传统戏剧

  (共计33项)

介化九容它维  148 Ⅳ-4 潮剧

  1攻美传晶朝不信句固60 Ⅳ-16 秦腔

  162 Ⅳ-18 晋剧

  165 Ⅳ-21 上党梆子

  166 Ⅳ-22 河北梆子

  167 Ⅳ-23 豫剧

  170 Ⅳ-26 大平调

  171 Ⅳ-27 越调

  172 Ⅳ-28 京剧

  175 Ⅳ-31 汉花消许掉世异某严蛋调二簧

  179 Ⅳ-35 荆河戏

  183 Ⅳ-39 乱弹

  187 Ⅳ-43 柳子戏

  188 Ⅳ-44 大弦戏

  192 Ⅳ-48 高甲戏

  1突露意任委古财举94 Ⅳ-50 四平调

  195 Ⅳ-51 果种修证掉独演着更评剧

  197 Ⅳ-53 越剧

  宣兴玉充然让压波亲升200 Ⅳ-56 扬剧

  207 Ⅳ-63 柳琴戏

  209 Ⅳ-65阳新采茶戏

  213 Ⅳ报石院-69 曲子戏

  214 Ⅳ-70 秧歌戏

  215 Ⅳ-71 道情戏

  217 Ⅳ-73 二人台

  同希221 Ⅳ-77 灯戏

  222 Ⅳ-78 花灯戏

  224 Ⅳ-80 藏戏

  226 Ⅳ-82 壮剧

  227 Ⅳ-83 侗戏

  233 Ⅳ-89 傩戏

  235 Ⅳ-91 皮影戏

  236 Ⅳ-92 木偶兰越律脱子争

曲艺

  (共计15项)

  237 Ⅴ-1苏州评弹

  240 Ⅴ-4山东大鼓

  241 Ⅴ-5 西河大鼓

  242 Ⅴ-6 东北大鼓

  246 Ⅴ-10 京东大鼓

  247 Ⅴ-11 胶东大鼓

  254 Ⅴ-18 摊簧

  255 Ⅴ-19 贤孝

 请练附明严边孩方 257 Ⅴ-21 山东琴书

  266 Ⅴ-30 新疆曲子

  270 Ⅴ-34 歌册

  271 Ⅴ-35东北二人转

  276 Ⅴ-40 乌力格尔

  277 Ⅴ-41 达斡尔族乌

  281 Ⅴ-45 哈萨克胜况组于控套图工界节族阿依特斯

传统体育与杂技

  (杂技与竞技拿接许刻放病正就王,共计4项)

  285 Ⅵ-3 中幡

  288 Ⅵ-6 线狮

  292 Ⅵ-10 沧州武术

  293 Ⅵ-11 太极拳

传统美术

  (民间美术,共计16项)

  313 Ⅶ-14 藏族唐卡

  314 Ⅶ-15 内画

  315 Ⅶ-16 剪纸

  317 Ⅶ-18 苏绣

  320 Ⅶ-21 蜀绣

  321 Ⅶ-22 苗绣

  324 Ⅶ-25 挑花

  325 Ⅶ-26 香包

  337 Ⅶ-38 砖雕

  339 Ⅶ-40 潮州木雕

  341 Ⅶ-42 黄杨木雕

  343 Ⅶ-44 木偶头雕刻

  345 Ⅶ-46 竹刻

  346 Ⅶ-47 泥塑

  349 Ⅶ-50 灯彩

  350 Ⅶ-51 竹编

传统技艺

  (传统手工技艺,共计24项)

  356 Ⅷ-6 维吾尔族模制法土陶烧制

  373 Ⅷ-23 花毡、印花布织染技艺

  374 Ⅷ-24 蓝印花布印染技艺

  375 Ⅷ-25 蜡染技艺

  376 Ⅷ-26 扎染技艺

  380 Ⅷ-30 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

  385 Ⅷ-35 生铁冶铸技艺

  388 Ⅷ-38 剪刀锻制技艺

  390 Ⅷ-40 银饰制作技艺

  394 Ⅷ-44 弓箭制作技艺

  395 Ⅷ-45 家具制作技艺

  396 Ⅷ-46 蒙古族勒勒车制作技艺

  400 Ⅷ-50 雕漆技艺

  411 Ⅷ-61 老陈醋酿制技艺

  420 Ⅷ-70 桑皮纸制作技艺

  421 Ⅷ-71 竹纸制作技艺

  428 Ⅷ-78 雕版印刷技艺

  430 Ⅷ-80 藏族雕版印刷技艺

  431 Ⅷ-81 制扇技艺

  432 Ⅷ-82 剧装戏具制作技艺

  433 Ⅷ-83 桦树皮制作技艺

  436 Ⅷ-86 烟火爆竹制作技艺

  438 Ⅷ-88 风筝制作技艺

传统医药

  (共计5项)

  442 Ⅸ-3 中药炮制技术

  443 Ⅸ-4 中医传统制剂方法

  444 Ⅸ-5 针灸

  445 Ⅸ-6 中医正骨疗法

  448 Ⅸ-9 藏医药

民俗

  (共计15项)

  450 Ⅹ-2 清明节

  451 Ⅹ-3 端午节

  452 Ⅹ-4 七夕节

  453 Ⅹ-5 中秋节

  456 Ⅹ-8 傣族泼水节

  473 Ⅹ-25 侗族萨玛节

  480 Ⅹ-32 黄帝祭典

  481 Ⅹ-33炎帝祭典

  484 Ⅹ-36 妈祖祭典

  496 Ⅹ-48 那达慕

  497 Ⅹ-49 新疆维吾尔族麦西热甫

  502 Ⅹ-54 民间社火

  503 Ⅹ-55 蒙古族婚礼

  508 Ⅹ-60 药市习俗

  513 Ⅹ-65 苗族服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