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啦资源网 http://www.fangdala.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第三代电子计算机

2023-01-21 10:36:06 暂无评论 百科资料

采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制来自造的电子计算机。1360百科964年开始出现,60年代末大量生产。中国于1970年研制成第一台集成电路计算机。

  • 中文名 第三代电子计算机
  • 释    义 小规模集成电路制造的电子计算机
  • 词    语  第三代电子计算机
  • 注    音 dìsāndàidiànzǐjìsuànjī

简介

  时间:1962~70年代

  特点:采用集成电路(每个电路片有4一100个门)和软设备系统化时代。

  基本技术:以操作系就为中心,进行软备系统化研究,成果之一即为分时系挽的研制,广泛使用小型计算机。

  其机种多样化、侵操建烈留宽儿行期系列化,外部设备品种繁多,并来自开始与通信设备相结合而发展为由多机组成的计算机网运算速度可达每秒几百万次,甚至几千万次、上亿次。

360百科电子计算机发展阶段

  自从1946年研制成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以后,电子计算机的发展过程握历了几

  代的变化:

  (一)第一代(1949一1956)

  特点:电子管计多般庆木能许可算机体系确立时代,器件采用其空电子管。

  基本技术:提出程序存贮方式,采用二进制码,考虑自动运算控制方式,发明变址寄存器,研制各种存贮器,确立程序设计概念等一系列计算机技术基础。

  第二代(1956~1962)-1948年发明晶体管。

  特点:确立输入输出控制时代,器件采用半导体晶体管。

  基本技术:机器稳定性提高。磁芯存贮器和各种辅助住陈存贮器使用更为发展。烟名采用中断观念,主要矛盾逐步转向软设备。

  第三代已经介绍

  第四代(70年代开始)

  特点:采用大面积集成电路(每个电路片有l,000个门以上),毫微秒操作速度及10亿位存贮容量。硬设备和软设备融合时代。

  基本技术:硬设备不会有什么革命性的技术发展,所利用的是标准的烈抓集成电路技术,只是强调机器在拮构,体制、计算技术的高度利用和程序设计技巧方面有所变化。

  第五代

  特点:模拟人类视神经控制系扰。称为"视感控器"或"空间电路计算机"。

  基本技术:结构与功能和现有计算机概念完全不同,具有模拟--数字混合的机能,本身具有学习机理,能模仿人的视神经电路网工作。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