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省来自肥东第一中学位于"吴封也细武楚要冲,包公故里"之称的肥东县城,学校创办于1956年,现有84个高中教学班,学生5000多人,在职教职工205人,聘用教师60人。校园占地面积约14万平方米。学校现为安徽省省级示范高中。安徽省顶级中学排名第21名。
- 中文名 肥东县第一中学
- 简称 肥东一中
- 校训 务实、厚德、和谐、向上
- 创办时间 1956年
- 类别 公办高中
学校简介
安徽省肥东第一中学是安徽省首批示范性高中,坐落于"吴楚要冲,包公故里"之称的肥东县城,学校创办于

美丽的肥东一中(5张)
吃及论机三条面 1956年,现有85个高中教学班,学生5000多人,在职教职工272人,在岗中学高级教师113人,且有研究生学历教师16人,省部级劳模5人,全来自国优秀教师2人,全国师德先进个人1人,全省优360百科秀教师1人。现任校长、党总支书记兼县教育局副局长周品芳为市党代会代表、县党代会、人代会代表。校园占地面积约14万平方米。环境整洁、优美,建有3幢教学楼、1幢科学楼、3幢学生公寓、6幢教职工宿舍楼、3幢办刻济管喜么鲁印倒公楼、1座图书阅览中心、1座现代化多功能餐厅,建有省内一流的示停婷载妒白标准化塑胶跑道田径运动场和容纳2400多人的看台、10个篮球场、2个排球场和辅助操场等少还老现其油战同热向,建筑面积达6万平方米。学校拥有现代化教学设施,电化读教育装备达部颁I类标准,建有多媒体双控教学系统,微机室、语言室、学生科技活动室、多媒体教室、生兰出罪冲今态模拟室、天文台、音乐室、美术室、电子备课室等。学校图书馆现有藏书十万余册,建有1个教职工阅览室、4个学生阅览室。学校开通了网站,创办了校报《肥东一中》、《教研简讯》等。
办学理念
五十多年的历史沧桑,五十多年的风雨历程,积淀下了肥东一中丰富的文化底蕴。学校秉承"以人为本,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本着"面向全体,着力精英"的办学指导思想,确立"精品高中、江淮名校"的办学目标,践行"团结、拼搏、奉献"一中人精神,培育"务实、厚德、和谐、向上"之校风;"意依振张束帝历路博学、敬业"之教风;"好学、善思"之学风,努力实现"成材成人,立德立行"的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
半个多世纪的历程, 铸造了半个多世纪的辉煌。建校以来,学校共培养了两万多名毕业生,每年都有一批优秀毕业生考入北大、清华、复旦、人大、科大(包括少年班)等全国著名高校。高考成绩一年上一个大台阶,连续13年获合肥市高中教学综合评价一等奖。2001年高考,丁镠同学获安徽省理科状元。2011年高考,应届本科达线人数达1218人,应届来自本科达线率85.87%。学校必在市级、省级乃至全国学科竞赛义宁及各项活动中屡获大奖,并承担多项国家、省、市级科研课题。学校物感包继银啊考孙座织口先后荣获安徽省示范高中、省第五、六、七、八届文明单位、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省花园式单位、省绿色学校、省示范性校园网、安徽省家长学校名校、全国科学教育实验基地、全国"双合格"优秀(示范)家长学校、全国青少年科技活动实验学校和教育部科研课题成果奖等省市级以上奖50余项。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安徽日报》等国家料及省、市新闻媒体曾多次报道了我校的办学经验和办学业绩。
学校建设
2008年1月,学校进一步明确"推进规范管理,注重内涵发展,实现新跨越"的办学思路。目前,学校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360百科下,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实书讲笔验总衣展知施规范化、精细化质量管理,以实现学校又好又快发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努力争创优秀省示范性高中!
校友风采
王东,男,1965年4月生,安徽肥东人,肥东一中1981年毕业,是当年肥东县高考理科第一名,并被清华大学录取。1986年7月参加工作,现任广州市副市长,九三学社广东省委员会副主委,九三学社广州市委员会主委。教授级高级建筑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李晖,1986年肥东一中高中毕业,同年,考入南京大学,本科毕业后考取南京大学研究生,毕业后留校。1995年到美国攻读博士,现为美国密歇根大学教授。
校长致辞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发日眼安徽省肥东第一中学发展的车轮已走过五十三年的风雨历程。五十三年,是历史之一瞬,却是安徽省肥东第一中学不平凡的里程。五十三年之爱,五十三年之执著奋进,造就了一所求学的乐园、成才的摇篮。我们精心打造优秀的师资队伍,营造良好的校风学风,为学生负责,为学生终身发展负责,塑造健全的人,塑造未来的人,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年年桃李、岁岁芬芳,成绩斐然,办学质量不断攀升,社会声誉逐年提高。
回顾成绩,令人鼓舞,如尼催人奋进;展望未来,前程锦绣,重任在肩。今设美善朝后的路更远、更长、更富挑战性。在新的教育形势下,我校要实现新突破、新跨越,开创新局面。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挥防爱二师讲怀静令每气越,我们将秉承代代一中人精诚合作的蒸架宣语回区永团队精神,润物无声的奉献精神,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携手共进,奋力崛起,再塑形象,注重内涵发展,确够底掉立民主、规范、精细、高效的管理目标,打造中华名校,共铸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