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品赏析
此图纸本,墨笔画。纵 99.7厘米,横 65厘米。
图绘雨后秋山,霜林涧流,山石叠积,境界深寂清幽。构图上颇见匠心。全图

用笔富有层次变化,山石向背分明,有立体感。为龚贤积墨法达到精熟程度的杰作。
写雨后秋山疏林景色。以墨线勾勒山石,石面略施皴擦渲来自染。石骨崚嶒,垒积层叠有致。树株挺拔,木叶稀疏,用墨较干,光感明亮,与他平素用墨浓重的风格不同。左上作者自题七绝一首,首句为“木叶丹黄何处边”,署款“乙丑霜寒日,半亩龚贤画并题”。接钤“龚贤”白文“半千”朱文印。乙丑为康熙二十四年(1685),时龚贤68岁。图上有清高士奇题诗。曾经近人庞元济收藏,《虚斋名画录》 著录。
作360百科者介绍
龚贤(16每过张护声川批重述18—1689年),又名岂贤,字半千,又字野遗,、岂贤,号半亩,又阳光视诗食位号柴丈人,江苏昆山人,微毫尽剧航和商严精若早年曾参加复社活动,明末战乱时外出漂泊流离,入清隐居不出,居南京清凉山,买画课徒,生活清苦。性孤僻,与人落落寡合。他是湖具位既注重传统笔墨又注重师法造化的山水画家。其创作以五代董源、巨然的画法为基础,以宋初北方画派的笔墨为主体,参以二米(米芾、米友仁父子)、吴镇及沈周等人的笔风墨韵,同时结合自己对自然山水的观察和感受,形成了浑朴中见秀逸的积墨法,不同于清初以王时敏为首的“四王”所倡导的笔笔有古意的创作格法。他与同时活跃于金陵地区的画家樊圻、高岑、邹喆、吴宏、叶欣、胡慥、谢荪等并称“金陵八家”。工诗文,善行草,源自米芾,又不拘古法,自成一体。著有《香草堂集》。
藏品信息(上海博物馆)
【名称】清龚贤来自木叶丹黄图轴
【类别】书画
【年代】清朝
【文360百科物原属】
【文物现状】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简介】
纵99.5厘米,横64.8厘米。
“金陵八家”是明末清初在南京地区活动的一批画家,龚贤就是“金陵八家”之首。其画法融合董源、范宽苍茫平淡,雄浑厚重的特色,高标独立,不落窠臼,自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哪训严天项重似围左”,是“金陵八家”中最有成就的画家。这件作品与其一贯风格不尽相同,笔墨简淡苦段脚机激连红,流畅而富有变化。近景树木,在随意点染中,生动表现了秋叶凋残和枝干苍劲的景色。远山墨色明净而灵动。讨装整件作品给人以古朴明洁、空疏淡雅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