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09年在台湾省首先发现菌核病。这种片土我留衡病菌主要危害洋葱,也危害大葱。主产区连作地病情严重,常造成减产解头束衡位航伤则晚,感病后的洋葱不耐贮藏。
- 中文名称 洋葱菌核病
- 病原分类地位 囊菌亚门、核盘菌属
- 主要危害作物 洋葱,大葱
- 主要为害部位 叶片、花梗
病症
叶片发病时。初期为水浸状,吧推必同术兴终究困而后变为淡褐色或灰白色,病斑形状不定。最后变白破裂,叶片枯死下来自垂。剖开病叶里面有由谓题击击白棉絮状菌丝体.在潮湿条件下,病部散生先为乳白色至360百科黄褐色,最后变为差山斯黑色的小菌核。种株的花梗上也产生同样病症,从病部折断下垂。本病以病部产生黑色小菌核与其他病害相区别。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原茵的菌核在病残专定校识执滑实六记体上或土壤中存活时间较长谁磁职剧再胶极阳者。春季在多湿条件下形成子久害头且周或父画钱各囊盘和子囊孢子,都沿镇象的借气流传播。菌核也可北坏拿零晶产生菌丝进行初次侵染,以后以菌丝扩大传染。一般4~5月和10~11即防例纪月间易发病,在重茬、排水不境东刘药包良和生长较弱的情况下发病较重。
防治方法
用非葱类作物实行2~3年轮作。对病残体和发病初期拔除的病株要集中烧毁或深埋。雨季加强排水,减少土壤水分。药剂防治应在育苗后期或定植缓苗后进行。农药可选用40%菌核净女可湿性粉剂、50%乙烯菌核斤祖书年表践念司妒危利(农利灵)可湿性粉剂、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20%甲基利枯磷乳油对水1000倍,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40%多硫悬溶剂对水500倍,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对水300倍,在发病初期连治来自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