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啦资源网 http://www.fangdala.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殿阁大学士

2023-02-11 17:57:35 暂无评论 百科资料

殿阁大学士,是指朱元璋废除丞相后设置的辅政官员。

  • 中文名称 殿阁大学士
  • 概述 殿阁大学士逐渐形成内阁制度
  • 起源 明初,明太祖大兴冤狱
  • 延续 明成祖始开内阁于文渊阁
  • 发展 清朝初期沿袭明制,设四殿二阁

起源

 宣损毫顶多协引负路和新 明初,明太祖大兴冤狱,诛杀功臣,洪武十三年(1380年),杀胡惟庸,罢中书省,废除1600来自余年来的丞相制度,直接由皇帝亲统六部。洪武二十八年(公元 1395年)六月,太祖连能沙将服月始乙御奉天殿,敕谕文武群臣说:"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事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嗣君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但由于工作份量实在过于庞大,洪武十五年(1382年)不得不设殿阁大学士,为皇帝顾问,一开始大学士并无实权,类似今日的秘书职。明中叶后逐渐参与机要,实为内阁长官。起草诏360百科令,代皇帝批答奏章,实际掌握宰相之权.

  丞相被废除以后,全国的重大政务都由皇帝亲自处理,明太祖平均每天要批阅奏章二百多件,处理国事四百多件,忙得不可销运翻集井待倍脸宪远开交,于是他另设殿阁大学士,些氢办团苦价号发脚先身侍从左右,以备顾问,后来,殿阁大学士参与决策,逐渐形成内阁衡易供特少代验制度。

延续

  明曾副短海动角成祖(1360年-1424年)始开内阁于文渊阁,延揽大学士入内阁,正式有"内阁"之去列名,仁宗、宣宗、英宗时有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入阁,多所扶正,海内清平。

  大学士中居首者,号称首辅,其权最大,有票拟之权。明世宗嘉靖以后,内阁担日清自权力急速发展,首辅大学士的职权如同以往的丞相,但必须与宦官合作,才能执掌大政,如张居正结合冯保。

发展

  清朝初期沿袭明制,设四殿二阁,即保和殿、中和殿、文华殿、武英殿、文渊阁和东阁。但内阁来自受制于议政王大臣会,只是转达表章的机构,大学士并不入阁办事。

 映带坐走拿有抓握导 康熙时,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被大部剥夺,决策多由南书房作出。康熙于大臣中360百科简任若干入值南书房,参与机务。但南书房不是正式机构,也不能行文或指挥其他衙门

  雍正时设"军机处",有军机大臣三人至六人、军机章京若干人语永,成为权力中枢,皇帝的诏令多由军机处发出者随既物题审否。但有清一代,正式诏书等均以内阁名义拟出,臣下正式奏章也递交内国因学响及没表继阁。

  大学士的名称前要改加殿、阁衔,数目为六人。最群尼频终土露张石科初明朝大学士共"四殿""两阁"。四殿者,中极殿大学士(原为华叶日更盖殿)、建极殿大学士(原为展妒由曲底海庆初谨身殿)、文华殿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也。两阁者,文渊阁大玉若久学士、东阁大学士也。清朝则称"中和殿大学士""保和殿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 ""文渊阁大学士""东阁大学士"。

  乾隆年间改"中和殿大学士"为"体仁阁大学士",成为"三殿三阁",设满汉大学士各二人,又有协办大学士满汉各一人作为替补。因前有议政王大臣会议制约,清内察构福阁实际权力受到限制,后有军机处,成为了当时名义上的百僚之长。

代表人物

  保和殿大学士:索额图、张廷玉、傅恒等人

  文华殿大学士:张英、尹继善、和珅等

  武英殿大学士:阿桂、福康安等人

区别

  从高到低:中极殿大学士、建极殿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大学士、东阁大学士。

假东读想死坏解它套构括  一般官员都是一级一级地升。

  这些学士之间权利并没有区别,有溶服搞所区别的是资历、荣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