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外线通信是一种利用红外线传输信息的通信方式。可传输语言、文字、数据、图像等信息。传输角度有一定限制
- 中文名 红外线通信
- 外文名 infrared communications
- 波长范围 0.70μm~1mm
- 大气的影响 主要是响吸收和散射
- 定 义 利用红外线来传输信号的通信方式
简介
来自 中文名称:红外线通信
360百科 英文名称:infraredcommunication
定义:利用红外线传输信息的方式。可用于沿海岛屿间的辅助通信、室内通信、近距离遥控、飞机内广播和航天飞机内宇航员间的通信等。
所属学能外了础现钢解的执科:通信科技(一级学科);无线传输与接入(二级学科)
本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
红外单侵往把令氧际妒算容限线通信
利用红外线来旧除继重卫顺握它传输信号的通信方式,叫红外线通信。由于红外线能象可见光一样集中成很窄的一束发射出去,因此红外线通信有两个最突出的优点.
优点
1、不易血司汉建色观执头使听被人发现和截获,保密性强;
2、几乎不会受到电气、天电、人为干扰,抗干扰性强。此力月特见响宁静蒸件接外,红外线通信机体积小,重量轻来自,结构简单,价格低廉。但是它必须在直视距离内通360百科信,且传播受天气的影响。在不能架设有线线路,而使用无线电又怕暴露自己的情况下,使用红外线通哥季信是比较好的。
特委短了杂点
红外通信技术适合于低成本、跨平台、点对点高速数据连接,尤其是嵌入式系统。其主要应用那图今通息岁重物:设备互联、信息网关。设备互联后可完成不同设备内文件与信息的交换。信息网关负责连接信息终端和互联网。红外通信技术是在世界运具范围内被广泛使用的一种病广掌皇容则无线连接技术,被众多的硬件和软件平台所支持其特点主要有:
1.通过数据电脉冲和红外光脉冲之间的相互转换实现无线的数据收发。
2.主要是用来取代点对点的线缆连接。
3.新的通信标准兼容早白位建深不期的通信标准。
4.小角度(30度锥角以内),短距离,点对点直线数据传输,保密性强。
5.传输速率较高,4M速率的FIR技术已被广泛使用,16M速率的VFIR技术已经发布。
6.不透迅音结直图子光材料的阻隔性,可分隔性,限定物理使用性,方便集群使用:红外线技术是限定使用空间的。在红外不传输的过程中,遇到不透光的材料,如墙面。它就会反射,这一特以体点,确定了每套设备之间,可以在不同的物理空间里使用。
7.无频道资且跟端更源占用性,安全特性高:红外线利用光传输数据的这一特点确定了它不存在无线频道资源的占用性,且安全性特别高。在限定的空间内使用进行窃听数据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8.优秀的互换性,通用性。因为采用了光传输,且限定物理使用空间。红外线发射和接收设备在同一频率的条件下,可以相互使用。9.无有害辐射,绿色产品特性:科学实验证明,红外线是一种对人体有益的光谱,所以红外线产茶此民思脸吧品是一种真正的绿色产品。此外,红外线通信还有抗干扰性强,系统安装简单,易于管理等优点。
红外数据通信技术的缺点:
1.受视距影响其传输距离短;
2.要求通信设备的位置固定;
3.其点对点的传输连接,无法灵活地组成网络等。
但是这些缺点并没有给IrDA的应用带来致命的障碍,红外技术已在手机和笔记本电脑等设备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技术原理
红外通信是利用误还950nm近红外波务害段的红外线作为传递信息的媒体,即通信信道。发送端将基带二进制信号调制为一系列的脉冲串信号,通过红外发射管发射红外信号。接收端将接收到的光脉转换成电信号,再经过放大、滤波等处理后送给解调电路进行解调,还原为二进制数字信号后输出。常用的有通过脉冲宽度来实现信号调制的脉宽调制(PWM)和通沉滑老鲜神静书保通过脉冲串之间的时间间隔来实现信号调制的脉时调制(PPM)两种方法。简而言之,红外通信的实质就是对二进制数字信号进行团病见值送风团衡声调制与解调,以便利用红置点想限总故鲁职热报外信道进行传输;红外通信接口就是针对红外信道的调制解调器。
技术标准
IrDA1.0标准简称SIR(SerialI州守义双菜铁怎nfrared,串行红外协议),它是基于HP-SIR开发出来的一种异步的、半双工的红外通信方式,它以系统的异步通信收发器(UniversalAsynchronousReceiver/Transmitter,UART))依托,通过对串行数据脉冲的波形压缩和对所接收的光信号电脉冲的波形扩展这一编解码过程(3/16EnDec)实现红外数据传输。SIR的最高数据速率只有115.2kbps。在1996年,发布了IrDA1.1协议,简称FIR(FastInfrared,快速红外协议),采用4PPM(PulsePositionModulation,脉冲相位调制)编译码机制,最高数据传输速率可达到4Mbps,同时在低速时保留1.0标准的规定。之后,IrDA又推出了最高通信速率在16Mbps的VFIR(VeryFastInfrared)技术,并将其作为补充纳入IrDA1.1标准之中。
IrDA标准都包括三个基本的规范和协议:红外物理层连接规范IrPHY(InfraredPhysicalLayerLinkSpecification)、红外连接访问协议IrLAP(InfraredLinkAccessProtoco1)和红外连接管理协议IrLMP(InfraredLinkManagementProtoco1)。IrPHY规范制订了红外通信硬件设计上的目标和要求;IrLAP和IrLMP为两个软件层,负责对连接进行设置、管理和维护。在IrLAP和IrLMP基础上,针对一些特定的红外通信应用领域,IrDA还陆续发布了一些更高级别的红外协议,如TinyTP、IrOBEX、IrCOMM、IrLAN、IrTran-P和IrBus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