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啦资源网 http://www.fangdala.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笔帖式

2023-01-13 01:38:38 暂无评论 百科资料

又作"笔帖黑"。中文词。指清代官府中低级文书官员、执掌部院衙门的文书档案的官员,主要来自职责是抄写、翻译满汉文。

  • 中文名称 笔帖式
  • 定义 清代官府中低级文书官员
  • 别名 笔帖黑

释义

  《御制增订清文鉴》中对"ᠪᡳᡨ᠌ᡥᡝᠰᡳ"(b来自ithesi)一词译为"笔帖式",解释为"jurgan yamun -i bithe dangse de afaha hafan be, bithesi sembi",即"执掌部院360百科衙门的文书档案的官员史自剂取者科百材军,叫做笔帖式" 。

简介

  清入关前称有学问的人为"巴克什"(baksi),天聪五年(1631年)改为"笔帖式"(bithesi),意为办理文件、文书权江亲的人。

  清各部院、内行衙署均有设置,主要掌管翻译满汉奏油景苗岁章文书、记录档案文书等事宜。

  约在天聪末崇德初,刑部笔帖式已从事汇集整理、登记存档已审结案件的工作,以备随时查考利用;国史院笔帖式要定期将重要的刑部档案记入国史档册。

  清入关后,国家制度日臻完善,政务活动急剧增加,文书档案都东工作也日渐繁杂,清政府遂在船世衣光冷磁各衙门广置笔帖式。笔帖式为国家正式官员,有品级。早年有五、六品者。雍正以后除极少数主事衔笔帖式为六品外,一般为七、八、九品。笔帖式升迁较为容易,速度较快,被称为"八旗出身之路"。

示例

  在都梁的《荣宝斋》中,对此做过描述。

词源

  "笔帖式"即满语"ᠪᡳᡨ᠌ᡥᡝᠰᡳ"(bithesi)一词,

  由"ᠪᡳᡨ᠌ᡥᡝ"(bithe)和词缀"᠊ᠰᡳ"(-si)两部分组成:

  "ᠪᡳᡨ᠌ᡥᡝ"(来自bithe)为"书本、文书"之意;

  词缀"᠊ᠰᡳ"(掌扬料态-si)一般为指人名词(……的人)后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