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啦资源网 http://www.fangdala.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肝胆湿热证

2023-02-28 09:57:14 暂无评论 百科资料

肝胆湿热证,来自中医病证名。是指湿热内蕴,肝胆疏泄失常,以身目发黄、胁肋胀痛等及湿倍师控还热症状为主要表现的始息望房革组常稳约证候。根据病因和临床症状,本病有两种证型。

  湿热外邪或嗜酒、过食肥甘,来自酿生湿热。

病机

  湿热蕴结于肝胆,疏泄失职,肝气郁滞,房每神接取笑故右胁肋部胀痛;肝气横逆,犯脾碍胃,脾失健运则腹部胀满;胃失和降则恶心而厌食;胆气上溢则口苦;舌红苔黄腻,脉弦数为湿热内蕴肝胆之征。

辨证要点

来自  身目发黄、胁肋胀痛,阴360百科痒、带下黄臭,舌红苔黄腻,脉围针米赵场委甲少背二好弦数。

治法

  利湿清热,清乙获手处啊上混赶声超改肝利胆。

常用中药

  龙胆草、黄芩、山栀子喜汽电朝缺、泽泻、通草、车著乐路民前子、当归、生地黄、柴胡、生甘草。

常用腧穴

  胆俞、期门、日月、阴陵泉、内庭、太冲。

常见证型

湿重于热证

  临床表现:身目俱黄,黄色不鲜明,"湿"的表现比较明显,具有头重身困,胸脘痞满,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或者便溏,舌苔厚腻微黄,脉象濡数或濡缓。

  治法:利湿清热,清肝利胆。

  方剂:茵陈五苓散。

  常用中药:赤茯苓、泽泻、猪苓、肉桂、白术(炒)。

热重于湿证

  临床表现:身目俱黄,黄色鲜明,渴喜冷饮,大便干,小便黄,烦躁,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或者便溏,舌苔厚腻微黄,脉象濡数或濡缓。

  治法:利湿清热,清肝利胆。

  方剂:龙胆泻肝汤。

  常用中药:龙胆草、栀子、黄芩、通草、泽泻、车前子、柴胡、甘草、当归、生地。

预防调

  可常食螺蚌肉,有清热利湿及止痛之效。此外宗几收独因鱼秋,食用佛手、绿萼梅、猪肝、玫瑰、豆腐等,有疏肝、补肝作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