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啦资源网 http://www.fangdala.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过衡山见新花开却寄弟

2023-01-11 04:36:25 暂无评论 百科资料

《过衡山见新花开却寄弟》是唐代诗人柳宗元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写作者因见衡山花开而想念久别的故国家园,用衡阳回雁峰故实喻自己与北飞的雁群互相竞逐,表示了归途中心情的急切和喜悦。全诗即景生情,温馨脉脉,感情内敛,寄托深沉。

  • 作品名称 过衡山见新花开却寄弟
  • 创作年代 唐代
  • 作品体裁 七言绝句
  • 作者 柳宗元
  • 作品出处 《柳河东集》

作品原文

  过衡山见新花开却寄弟

 来自 故国名园久别离,今朝360百科楚树发南枝。

  晴天归路好相逐,正是峰前回雁时左杨倒热介选子呼

注释译文

词句注搞由评武另克非变获征

  1.衡山:湖南境内的大山,又称南岳。新花:指指死镇每足刚开的梅花。作者原注:"大庾岭上梅,南枝落,北枝开。"过了衡山便近犬庾岭。却寄:回寄。 弟:柳宗元没有亲兄弟,这里可能指他的从弟柳宗直、柳宗一。

  2.故国:指京都长安。久别离:作者于永贞元年(806年)被迁逐,至元和十觉犯赶却良附年(815年)诏还,历十年时间,故云。

  3."今朝"句:《白氏六帖·梅部官宗势常转牛搞精》:"大庾岭上梅,南枝落,织富存压代专北枝开,寒暖之候异也。"此用其语,谓早春时节,新花始开。楚树:指衡山 上的梅树。因衡山古属楚地,所以称"楚树"。发南枝:向南的树已萌芽,谓早春时节。

  4.相逐:相追随

  5."正是"句:《方舆胜览·衡州》:"回雁峰制手切内硫义眼龙画愿在衡阳之南,雁至此不过,遇春而回,故名。"又孔安国《尚书》注:"鸿雁之属,九月而南,正月而北。"此句乃扣合衡阳回雁峰、正月报翻院走雁回时,以切题意。古人以雁行比喻兄弟。

白话译文

字反千所浓太就  故乡的名园我们已经离别很久了,今天我在衡山上看到楚地的树木南边的枝头已经开花。

  晴朗的天空中,回故乡的道路上希望你赶快追上来,现在也正好时值回雁峰前的大雁回归北方之际。

创作背景

来自  唐宪宗元和九年(814年)十二月,朝廷诏征被贬的柳宗元、刘禹锡等入展社京。柳宗元在永州接到诏命,便立刻动身,在过衡山时,写了这首诗寄给从弟柳宗直、柳宗一。

作品鉴赏

文学赏析

  此诗洋溢着一种枯木逢春般的喜悦、期望之情。十载谪居,终于等到了还京的诏命,虽然还不知道将有何新的任命,但总算有了希望,因而欣喜之情跃然纸上。

  "故国名园久别离,今朝楚树发南枝。"此二句诗人从眼刘亮沙整兰药哪教前衡山梅树南枝新开的花,自然回想久别的长安家园。以楚树新花象征人生有了新的机遇、新的希望。柳宗元的故乡有数亩良田,山丘上建有亭台馆舍,池塘与深泽碧水相连,这美好的家园引起了游子的思念。更何况那是他施展才华、实现理想和抱负的地方。

  以上将蕴藏已久的思归情绪,借早春新花开放表露出来,郁积的愁闷,仿佛豁然开可计空加朗。

  "晴天归路好相逐,正是峰前回雁时"。衡山有回雁峰,传说雁到此即句景著不再南飞,春至又返360百科回。这里运用了回雁峰的故事,实指北归的鸿雁。在这难好妒得的晴朗春日,我恰好和那些雁群相随北归。敦促弟弟也快点启程,由于心情好,就觉得天气也好,路也好,而且恰逢大雁北归,多好的兆头。

  末句以眼前景物作结,雁能传送书信,更点出"寄"弟之意,可谓余音袅袅,情绪开朗,表现了归途中心情的急切和喜悦,也体现了在贬永期间与之相依为命的兄弟情深。

  全诗即景生情,温馨脉脉,相邀相约,尽在物物之中。京都名园,令人神往;春和景明,楚树南枝;晴天归梓,载欣载奔;南雁北返,峰前然经球陈几守告热社讲成阵。这一派朝气蓬勃的景象,是心灵的洞察,是寄意的心旌。羡雁阵比翼相逐,恨故国返而不得。深婉蕴藉,期矿父兰待有嘉。

名家点评

 小歌热句 宋代学者吴曾《能改斋漫录》卷五:衡州有回雁峰,皆谓雁至此不复过,自是而回北耳。余按,柳顾项甲只必项级子厚过衡州,见新花开,却寄弟诗云:"故国名园久别离,……"盖子洲菜委士质冷希职重程关厚自永还阙,过衡州,正春时,适见雁自南而北,故其诗云尔。岂专谓雁至此而回乎,乃古今考柳诗不精故耳。

  明末清初学者蒋之翘封协给住望十取发且之《柳集辑注》:刘辰翁曰:酸楚。后二语澹宕,亦有背略轻歌景恨意。

  清代学者陈景云《柳集点勘》:味诗意盖已北还,而弟尚留永,故寄诗促其行耳。以《祭从弟宗直文》参证,似所寄即宗直也。

作者简介

  柳宗元(773-819年),字子厚,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人。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唐测帮鸡简刚药逐德宗贞元九年(793年)中进士。曾任监察御史,与韩愈共事。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参与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任礼部员外郎。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永州(今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司马。十年后,又改任柳州刺史,卒于任所时年47岁,世称"柳柳州",亦称"柳河东"。柳宗元也是减四顾即质克宪春物基伟唐代古文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世人以"韩柳"并称。他的散文写得很出代官十色。其作品由刘禹那国乱甲击岩武名型金锡编成《柳河东集》三十三卷。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