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r来自cinoma,PHC)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对PHC360百科主要治疗方法边有手术治疗、放疗、化疗以及综合治疗等,然而治疗效果并不理想。钟且水改喜定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技术的发展,基因治疗技术在肿瘤的治疗中具有广阔的前景。
- 书名 肝癌基因治疗学
- 作者 王广义
- 页数 473页
- 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社
- 装帧 精装
内容简介
基因治疗的方式有两类,一类为基因矫正和置换;另一类为基因增补,不去除异常基因,而是通过外源基因的非定点整合,从而补偿缺陷基因的功能,达到治疗目的。本文就原发性肝癌的基因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具体疗法
反义基因治疗
肝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许多癌基因及生长因子的基因产物大量表来自达,应用反义核酸在转录水平和翻译水平阻断某些基因的异常表达,以期阻断癌细胞内的异常信号传导,使癌细胞进入正常分化轨道或引起细胞凋亡,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反义基因包括反义RNA、反义DNA和核酶3类。根据碱基互补的原理,利用与目标基因特定序列互360百科补的短链核苷酸片段之换措垂来封闭目标基因表达,或利用核酶与相应的mRNA结合使其降解,均可达到基因治疗的目的。Wang等[1]利用AFP反义寡核苷酸治疗体外和裸鼠的往迅负获冲板SMMC?7721肝癌模型取得了明显的抗癌作用,减少了AFP的表达,抑制SMMC?7721细胞的增生。有研究显示[2],引用反义胰文古补盾油仅酸胜岛素养生长因子(Insulingrowth factor I,IGF?I) 寡核苷酸转染人肝癌细胞,发现肝癌细胞的凋亡阳性指数明显增加,并且被转染的癌细胞的CEA和A晚叫太命FP的分泌下降,表明反吗溶制难妒随代间而值半义IGF?I寡核苷酸可以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促进分化并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
自杀基因治疗
某些病毒、细菌等原核生物含有一类基因,其编码的酶能将原来无毒的药物前体转化为具有细胞毒性的代谢物而杀伤宿主细胞,这类基因称为"自杀基因"。这种特有的转换酶基因-自杀基因导入体内后,利用其产生的酶将无毒或低毒的药物前体转成细胞毒性代谢产物,术含计就背士话应静合从而杀死肿瘤细胞。近年来有关此类研究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目前常用针对肝癌基因治疗的有单纯病毒Ⅰ型胸苷嘧啶激酶/戊环历既威甲社鸟苷系(HSV?TK/GCV兵跑市) 和胞嘧啶脱氨酶价后草阳紧/5氟胞嘧啶(CD/5Fc)等系统亮神点。有研究表明[3],将"自杀基因"单纯疱疹病毒胸腺嘧啶激酶(Herpes Simplex Virus Thymidine Kinease,HSV?TK)转染肿瘤组织,则该细胞的HSV?TK将前体药价Gancyclovir(GCV)转化为对分玉曾具口基啊讲裂细胞有杀伤作用的代谢产物,特异性杀伤肿瘤细胞,对肝细胞肝癌在体外有一定的疗效。Won等[4]通过单纯疱疹病毒将AFP反转剪接靶RNA构成酶导入肝癌细胞,取代HCC高效表达AFP的RNA残基,结果明显延缓肿瘤细胞生长并降低了细胞由察中表达AFP的RNA水平。
生物免疫治疗
API特异生物免疫疗法主要依靠患者自体免疫细胞进行肿瘤治疗,通过生物技术采集患者外周血中的单个核细胞,在高级别GMP实验室内进行细胞分离、诱导、增殖、激迅基检响丝蒸极本活等,获得具有高度活性、数量、肿瘤杀伤能力的主动免疫细胞、被动免疫细胞以及其它免疫细胞(LAK细胞、CD3AK细胞、CI建四优殖K细胞、NK细胞、NKT细胞、TIL细胞、DC细胞、巨噬细胞 γδT细胞、TC细胞、T细胞等),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将上述免疫小老独章缺细胞进行个性化的有机组合后,分多次回远热空提述还东职之总输到患者体内,多种约个德增好初地映免疫细胞有效组合后互相促进、互相影响、取长补短,针对肿瘤靶细胞进行及时的特异性记忆、识别、杀伤。
抑癌基因治疗
到目前为止发现的抑癌基因有p53,转甲状腺基因及其他抗癌基因和N?ras,C?myc,Cest?2,IGF?ⅡR以及CSF?1等,在所有的抑癌基因中p53基因的突变率较高,它的失活会阻止细胞进入凋亡,从而使之处于持续分裂状态而增加突变及转化的概率。通过恢复或添加肿瘤细胞中失活或缺乏的抑癌基因,恢复抑癌基因的功能,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常用野生型p53、p16 等。p53基因的突变或者失活不仅使细胞本身周期失调具有致瘤性,并且可以影响细胞对其他凋亡信号如TGF的感受性下降。穆红等[7]使用p53?cDNA的真核表达质粒p53?pcDNA3对人源性肝癌细胞系HepG2进行转染,采用RNA原位杂交的方法证明了外源p53?cDNA在HepG2?p53细胞中的转染和转录,成功导入的p53?cDNA可诱导HepG2细胞发生凋亡。p16基因也为抑癌基因,原发性肝癌中p16基因也常表现失活,p16基因能阻抑细胞生长于G1?S期,但不诱发凋亡。p16启动子甲基化后,肝癌发生概率明显提高,尤其对于HBV感染者。
抗血管生成基因治疗
肿瘤血管生成是肿瘤生长转移的关键步骤,是促血管生成因子和抑制因子作用失衡的结果。肿瘤血管生成是由肿瘤细胞和肿瘤浸润炎症细胞,如巨噬细胞或肥大细胞产生的促血管形成因子所介导的。恶性肿瘤的生长和转移依赖于新生血管的形成,为了不断地获得氧和养料,肿瘤细胞就要不断的分泌促血管形成因子,不少细胞因子与肿瘤血管形成密切相关,因此,抑制肿瘤血管形成可以导致肝癌细胞衰退。肿瘤血管生成中最主要的是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有试验表明,用脂质体法转然反义RNA对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能够抑制裸鼠的种植性肝癌的生长[8]。
RNA干扰技术的应用
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技术,也称为基因沉寂疗法,是利用双链RNA(double?stranded RNA,dsRNA)诱发对宿主细胞特异性RNA转录的抑制,从抑制特异的基因表达的方法。利用 RNAi技术可同时阻断多个癌基因的转录表达,从而有效抑制肿瘤的生长,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体外RNA干扰技术的主要特点在于其能利用细胞本身的成分,使外源重组干扰片断能持续转录,同时能以一种类似酶促方式对目标mRNA进行切割,从而形成高效、稳定而持久的干扰效应。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PA)是一种在肝癌细胞中高表达的蛋白,参与机体的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其表达水平与患者的生存呈负相关。李华等[9]构建针对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基因siRNA真核表达载体pLXSN?EGFP?U6?siTERT,以hTERT siRNA逆转录病毒为表达载体,感染HepG2细胞24、48、72 h后,端粒酶活性分别下降了23.84%、58.03%和85.01%( P<0.05),感染后24h细胞凋亡29.05%,肝癌细胞生长受到抑制,并存在一定量效和时效关系。除了上述介绍的六种比较经典的基因治疗方法外,近年又出现了一些新的基因治疗方法。有专家设想利用超声/微气泡介导目的基因进入靶组织的靶胞内[10?11],可以达到靶向性、可控性转导基因治疗的目的,有望成为有实用价值的临床基因治疗技术。不同的基因治疗策略联合应用可相互协同,常采用免疫基因和自杀基因的联合治疗[12],在增强机体抗肿瘤免疫能力同时直接杀伤肿瘤细胞,达到根治肿瘤的目的。
展望
目前肝癌的基因治疗策略已有很大发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而早期临床证据和临床实验表明,基因作为一种药物有重要的地位,将来的发展方向主要集中在下列几方面:①寻找转染效率高、基因容量高、毒性小的基因治疗载体。近年来,利用超声对比剂微泡作为基因载体并用超声技术处理,提高转染率已取得成功[13?15];②开发基因,实现可调控的基因转染系统,以期提高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进行更加精确的基因治疗;③设计更具靶向性和安全性的基因转运系统,寻找肝癌特异转录调控元件,从而使外源基因能够持续、稳定和特异表达,真正实现肝癌的基因治疗从动物实验转向临床应用,将是肝癌基因治疗的主要研究方向。尽管还存在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但随着分子生物学及相关学科的发展,我们相信肝癌的基因治疗终将会广泛地应用于临床。
肿瘤分型综合治疗体系
《肝癌基因治疗学》中介绍的肿瘤的综合治疗不是微创介入治疗、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DC-CIK生物免疫治疗、手术、放化疗等多种治疗方法的简单组合,而是一个有计划、有步骤、有顺序的个体化治疗集合体,是一个系统的治疗过程,需要微创介入治疗、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DC-CIK生物免疫治疗、手术、放化疗等多学科有效地协作才能顺利完成。虽然综合治疗方案制定后不是一个机械不变的固定治疗模式,在具体诊治过程中可能会随着诊断的逐步完善和疗效的差异等予以适当调整,如术前制定的综合治疗方案可能会根据手术情况和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予以适当调整,但每次治疗方案的调整都应有科学依据。
参考文务献
1] Wang XW,Yuan JH,Zhang RG,et al.谓序培过展村认Antihepatoma effect of al密配刘鲁旧罗头见创pha?fetoprotein antisense phosphorothioate oligodeoxyrib来自onuc?leotides in vitro and in mice[J].World J Gastroen交神额满terol,2001,7(3):345-351.
[2] 王季,乔世峰.反义I360百科GF?I寡核苷酸转染抑制人肝癌细胞生长的实验观察[J].中国肿瘤临床,2005,32(2):115-住草干江术王唱地毛师星116.
[3] Qiao J,Doubrovin M,Sauter BV,et al食象推置.Tumor?specific transcriptional targeting of suicide gene therapy[J].Gene Ther,2002,9(3):168-175.
[4] Won 煤肥兰根总好频频米善鸡YS,Lee SW.Targ料式学效令学众带耐eted retardation of hepatocarcinoma cells by specific replacement 着有胡投厂of alpha?fetoprotein RNA[J].J Biotechnol,慢主际增脸聚音省草回2007,129(4):614-619.
[5] 薛刚, 程莹, 曹永宽,等.IFNγ基因修饰的树突状细胞在肝癌免疫治疗中的应用[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8,16(25):2820-2825.
[6] Nair S,Boczkowski D,Moeller B,et a1.Synergy between tUnlor 举随银二倒脚女色触房东im?nmnoth增套象动erapy and antiangiogenic therapy[J].Blood,2003,102(3):964-971.
[7益段周滑光否厚举等益] 穆红,王玉亮,刘蓉.野生型p53基因在人肝癌细胞的表达及诱导其凋亡[J].细胞溶群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06,22 (6):758-759.
[8] Dougla旧热s JT. Cancer gene therapy [J].Technol Cancer Res TREAT,2003,2(1) :51-64.
[9] 李华,王欣璐,杨扬,等.RNAi靶向人端粒酶逆转录酶对人肝癌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8,低征消王比乎船早28(8):1323-1326.
[10] 罗渝昆,张东山,马爱敏,等.超声微气泡介导cy5ODN 转染大鼠肾的研究[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7,16(6):527-529.
[11] 黄嘉凌,刘燕艳,方壮伟,等.HSV?TK/CD基因联合IL?12基因体内治疗肝癌[J].肿瘤,2004,24(5):467-469.
[12] 冯嘉瑜,张艮甫.器官移植中的基因治疗[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4,13(2):124-125.
[13] Azuma H,Tom现此用背胶密ita S,Kaneda Y,et al.Transfection of NK kappaB?decoy oligodeoxynucletides using efficien集盐包试父造过t ultrasound mediated gene transfer into donor kidneys prolonged survival of renal allografts[J].Gene Ther,2003,10(5):415-425.
[14] 温贤浩,徐酉华.Survivin?肿瘤基因治疗的新靶点[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4,13(4):277-279.
[15] Miller DL,Don C,Song J.DNA transfer and cell killing in epidermoid cells by diagnostic ultrasound activation of contrast agent gas bodies in vitro[J].Ultrasound Med Biol,2003,29(4):601-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