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机园艺》是2005年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杨洪强。本书主要讲述了有机农业基本知识和有机园艺生产的原理和技术。
- 书名 有机园艺
- 作者 杨洪强
- ISBN 7-109-09780-3
- 页数 495页
- 出版社 中国农业出版社
内容简介
大力发展有机生产是我国园艺(果品、蔬菜、茶叶等)产业可持续发展和走向世界的重要途径,对于提升园艺生产水平,增加农民收入也有重要意义。本书来自以园艺生产为核心,系混影历曲吗统介绍了有机农业基本知识和有机园艺生产的原理和技术。内容包括:有机农业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原则,有机农业标评曾落织压某误安黑准和生产技术规范,有机农业和有机园艺及传统农业生产技术的关系,有机园艺生产360百科基地建设,常规生产向有机安封容技场生产转换的要求,有机园艺的品种粉行说额候紧与种苗选择、土壤培肥与施肥、轮作间作与套种、病虫草害控制、水土保持与合理用水、生物多样性与仿生栽培、生态工程建设,有机园艺产品的采后处理、认证和营销府全,以及有机果品和有机蔬菜栽培技术等。本书内容丰富,技术先进,理论和技新试器植认树跳治术相结合。适合从事果品、蔬想菜和有机农业的生产、饭规排图探火口些华概教学、推广和科研人员阅读参考。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有机农业与有机园艺
一、发展有机农业和有机园艺的意义
二、有机农业的含义
三、有机农业的目标与基本原理
四、中国传统农业与有机农业的关系
五、与有机农业相关的农业形式
六、有机农业的产生、发展与现状
相活河第二章有机标准与规范介绍
一、有机法规与标准的发展
二、IFOAM有机农业的基本标准介绍
反脱达初三、国际食品法典中有关有机生产的规定
四、自然农法执行标准的主要内容
五、OFDC有机认证该不止部拉段班丰顺标准主要内容
六、CNAB底施条源供菜担命有机产品生产和加工认证规范主要内容
第三章有机生产园的确立
亮云轴质什历视 一、有机生产园的基本要求、规划与管理
二、菜田规划与种苗移栽
三、有机果园建立
四、有机草莓园的建立
五、常规生产园向有机生产园的转换
第四章种苗选择与壮苗培育
一、有机园艺种苗选择的原则
英代生促某气亚块件值起 二、禁止使用文衡转基因种苗
三每、蔬菜穴盘与嫁接师扬延点尼变育苗
四、壮苗培育
五、无病毒(脱毒)苗培育
第五章土壤培肥与施肥
一、土壤的基本特性
二、土壤环境污染及其防治
三、土壤与植包误压州将农物的关系
四、土壤培肥与改良
五、土壤培肥优选物质---有机肥料
六、微生物肥料及其利用
七、有机园艺的施肥技术
第六章有机园艺耕作制度
一、地面覆盖
二、土壤保护性耕作
三、轮作
四、间作套种与混作
第七章生物多样性与仿生栽培
一、有机农业与生物多样性
二、仿生栽培
三、立体农业
四、果园生草栽培
第八章有机园艺的生态工程建设
一、园艺生态工程建设基本原理与技术原则
二、节水灌溉系统
三、兴建沼气池
五、果园或菜园养殖
六、几种果园生态模式
第九章水土保持与合理用水
一、水土保持的基本知识
二、水土保持技术
三、排灌系统设置与灌溉方式
四、合理利用地下水
五、果树需水规律与节水灌溉
六、蔬菜需水量与灌溉
第十章有机园艺病虫草害的控制
一、有机农业病虫草害防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二、有机园艺病虫草害的农业防治
三、有机园艺病虫草害的物理防治
四、有机园艺病虫草害的生态控制
五、有机园艺病害的生物防治
六、有机园艺虫害的生物防治
七、有机园艺草害的控制
八、有机生产可用农药
第十一章有机园艺产品的采收与采后处理
一、园艺产品的采收
二、清洗、修整、分拣与分级
三、预冷、愈伤和晾晒
四、包装和贮运
第十二章有机园艺产品的认证与营销
一、有机农产品认证的基本要求
二、有机农产品认证书面资料
三、有机农产品认证程序
四、有机农产品认证证书及有机标志管理
五、有机园艺产品的营销策略
六、有机园艺产品的定价策略与方法
七、有机园艺产品的分销渠道与销售方式
八、有机园艺产品的促销
第十三章有机果品栽培技术
一、有机苹果栽培关键技术
二、梨树有机栽培关键技术
三、有机葡萄周年管理要点
四、有机草莓周年管理要点
第十四章有机蔬菜栽培技术
一、生产基地要求
二、蔬菜种类与品种
三、轮作或间作
四、浸水或土壤消毒
五、肥料使用
六、杂草防治
七、病虫害防治
八、几种蔬菜有机栽培要点
附录1 有机食品认证管理办法
附录2 国家有机食品生产基地考核管理规定(试行)
后记
名词定义
来自有机园艺是有机农业干底曲数相花段氧犯皮察的重要组成部分,指二助立广理按照有机农业的基本原则、要求和生产技术规范,结合果树、蔬菜等园艺植物自身的特点,生产清洁安全园艺产品的一种生产方式。
有机园艺在生产中禁止使用人工合成的化肥、农药以及通过基因工程获得的生物及其产物等。其附孔计较比语目标是通过采用天然材料和环境友好的农作方式,恢复园艺生产系统物质能量的自然循环与平衡,并通过作物种类和品种的选择、轮作、混作和间作的配合、水资源管理与栽培方式的应用,保护土壤资源,创造可持续发展的生产能力,创造人类与万物共享的生态环境 。